中国古代航海所用的天文观察导航技术。是指用
牵星板测量所在地的星辰高度,然后计算出该处的地理纬度,以此测定船只的具体航向。牵星术的主要工具是牵星板。牵星板是测量星体距水平线高度的仪器,其原理相当于当今的六分仪。通过牵星板测量星体高度,可以找到船舶在海上的位置。牵星板共有大小十二块正方形木板,以一条绳贯穿在木板的中心,观察者一手持板,手臂向前伸直,另一手持住绳端置于眼前。此时,眼看方板上下边缘,将下边缘与水平线取平,上边缘与被测的星体重合,然后根据所用之板属于几指,便得出星辰高度的指数。明代
过洋牵星术常用的星座包括北辰星、织女星、布司星、水平星(船底星座α星)、北斗星、华盖星、灯笼骨星等。
据林荃考(云南博物馆研究馆员,兼任
中国博物馆学会理事,云南历史文化资源研究所副主任,云南省历史学会常务理事,云南省郑和研究会常务理事)证,《武备志》中收录的《郑和航海图》及所附四幅“过洋牵星图”,即:古里往忽鲁谟斯过洋牵星图;锡兰山回苏门答腊过洋牵星图;龙涎屿往锡兰山过洋牵星图;忽鲁谟斯回古里过洋牵星图。虽说只有四幅图,但足以看出
郑和船队在远洋航行中如何解决正确判断船舶位置与方向,准确确定航线等一系列重大技术问题,从而为后世留下了中国最早、最具体、最完备的关于牵星术的记载。
林荃举例说,郑和船队在横渡孟加拉湾和印度洋时,由于海域辽阔,水天相接,没有陆上物标可循,只有依靠罗经和天体导航。在七下西洋中,郑和船队以“过洋牵星图”为依据,“惟观日月升坠,以辨东西,星斗高低、度量远近”,结果收到了“牵星为准,所实无差,保得无虞”的出奇效果。这种航海技术是郑和船队在继承中国古代天体测量方面所取得的成就的基础上,创造性地应用于航海,从而形成了一种自成体系的先进航海技术,从而使中国当时天文航海技术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平,这个水平代表了十五世纪初天文导航的世界水平。
如果从北极看北极星,它应该在观测者正上方90 度的高度上,如果站在赤道上看,它就处于地平线以上零度的高度。据这个道理,我们试图根据北辰在《过洋星图》上记载的变化,推测整支船队的航向。第一幅图注明“北辰星七指”,而第二幅图则注明“北辰星一指”。北辰降低了六指,这表明船队是在向南行驶。除北辰外,《过洋牵星图》中还出现大量其他星体的名字。在郑和时代,中国人已在北极星与其他星辰间建立起联系。中国人用牵星板来测量星体高度,进而确定船的位置,这种技术至少比欧洲领先两到三个世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