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月半
节日
时间:农历七月十二。活动特色:湖北恩施人更重视过月半,素有“年小月半大”之说。本来是农历七月十二为月半节,但因过月半须全家团聚,并接回出嫁姑娘,这在时间上就有“婆家过月半走不脱,娘家过月半必须去”的矛盾,于是订七月初一至十二,均为过月半。在湖北、四川、湘西等地方也过月半,礼数都相差不大,叫法略有差异。
理论背景
先秦的战国时代以降,经过组织与发展的阴阳五行理论,逐步成了华夏思想的重要内容,包括形上形下之精神与物质生活的各个层面,几乎都在阴阳五行的诠释与指导当中。民间实践的年节风俗,很多都是在原始部落的久远年代以前就出现的,后来经过阴阳五行说的重新整理,而逐步形成我们所知道的情况。以北半球时序入秋的七月半为鬼节,当然脱离不了阴阳思想的背景的。
按阴阳学说,每个月的欮望(即初一与十五)均为阴阳交感的日子,而月圆的望日则是阴气最盛的一天。相对于日头被称为太阳,月亮又称太阴,许为阴神之主。阳主生,具体化为生命之神,阴主死,具体化则为刑杀之神;望日里,阴神地只统驭了一切。因此,按阴阳学说来安排,举凡祭祀女神月神亡魂之类的日子,也就多落在望日了。
七月半由来
每个月都要碰上一回月圆的,为何要在七月半祭祀亡魂呢?就北方黄河流域的生活体验,也按汉代以来即奉行不改的夏历来说,七月正巧入秋,尤其七月半之后,秋意就逐渐显明了,此即南宋陆游的《老学庵笔记》所说的“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了。夏去秋来,从气学理论来看四季,春主滋长,秋气萧杀,是万物凋零的季节。按古代礼俗,天子要在西郊迎秋,民间风俗也有不同规模的迎秋活动。所谓的迎秋,迎来的也就是刑杀之神;秋后算账或秋决的,那还是顺应天时地气的人事活动呢。这天人合一之思想与实践背后,还是阴阳五行的大框架。因此,七月半的祭亡魂加上清明时节的扫墓祭祖,也就成为华夏的两大冥节,七月半尤其还演化成鬼节了。
道佛与过月半
不说中元,也不说盂兰盆,只说过月半。说过月半,要是抽去了佛教的盂兰盆救倒悬之说,也把道教的中元鬼节给往后推挪,它也还是跟祭拜亡灵有关的。按古代典籍的记载,“祖祢则日祭,曾高则月祀,三祧则时享”,这里头的时享,也就是所谓的“古者岁四祭”了。岁四祭即四时祭拜远祖的活动,尤以春秋二祭最受重视,其中秋祭为尝;夏商周三代的时享制略有变化,秋尝却是三代相承而未改的。秋祭曰尝,因秋季是新谷行将收割的季节,让祖先尝尝将结熟的黍稷,也就等于向祖先预报收成的消息。
文化交流
在古代,秋尝首先是一种礼制,后来再把孝道的精神提炼而出,并且贯彻其间,成为后来佛道二教在七月半超荐祖先与亡灵的依据。只是,有些民俗学者提出,说包括中元在内的节日,其中包含了先秦楚文化与印度吠陀和佛教文化交流的结果。这,恐怕还得进一步透过文献与考古来追查的了。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1-09-05 04:25
目录
概述
理论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