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度补偿
过度补偿
过度补偿又称过度代偿,就是过多的补偿,为心理学术语。是指,一个真正的或幻想的躯体或者心理的缺陷,可通过过度代偿而得到超乎寻常的纠正。也就是一个人在身体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缺欠引起过度的补偿行为或“矫枉过正”。 这种缺欠可以是实际存在着的,也可以只是一种想像;补偿过程可以是无 意识的,也可以是有意进行的。过度补偿如发展到极端,可能使人目空一 切、自命不凡,甚至发展成为“夸大妄想”。
概念
心理咨询大百科全书》将过度补偿定义为,一个人在身体方面或心理方面的缺欠引起过度的补偿行为或“矫枉过正”。
《犯罪学大辞典》将过度补偿定义为,个人为了克服因生理、心理或社会生活方面的缺陷而产生的自卑情结(自卑感),采取过分行动以求解脱的心理防御机制。
过度补偿分类
成功的过度补偿和失败的过度补偿
根据过度补偿的结果,可以将过度补偿分为成功的过度补偿和失败的过度补偿。所谓成功的过度补偿是指过度补偿的结果是积极的。这种过度补偿建立在个体对自己、对他人的正确认识的基础上。成功的过度补偿的例子很多,例如许多儿童自身存在某种生理缺陷,如左撇子,他们的右手不适合书写、绘画,但是他们并不放弃,在不懈努力后,不仅实现了用左手书写、绘画,而且工作比正常人更加出色。失败的过度补偿是指,个体没有对自己、对人生形成正确的认识,形成了一种不正常的过度补偿心理。他们无法正视自己的缺陷,不能以积极的心态去解决问题,最终只有通过侵害他人、牺牲他们的方式来超越自卑感。他们为了实现自己的优越感,不惜损害他人和社会的利益,最终非但不能实现正常的补偿,还会给社会带来危害。许多杀人犯都是因为不正常的过度补偿心理,不能正视自己的缺陷,转而用伤害他人的方式来获得自尊和优越感。
主动的过度补偿和被动的过度补偿
根据过度补偿的来源可以将过度补偿分为主动的过度补偿和被动的过度补偿。主动的过度补偿是指个体意识到自己某方面存在缺陷,通过自身不断努力,克服缺陷,达到超出常人的水平 。主动的过度补偿是个体主动意识到自身不足而主动进行的过度补偿。而被动的过度补偿是指个体没有主动要求过度补偿,而是他人将过度补偿加于个体身上,以完成他人的愿望或弥补他人的缺陷。这种补偿最常见于家庭教育中。例如父母小时候由于条件限制没有接受教育,于是迫切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不重蹈自己的覆辙,让孩子接受教育。
相关研究
1907年,阿德勒发表了一篇题为《器官的自卑感与它的生理补偿》的著名论文。在这篇论文中,阿德勒提出这样一种观点,人们特别容易患器官的疾病,致使这些器官没有得到发展,或较其它器官“低劣”。例如,有些人天生视力不好,有些人天生胃的消化功能差有些人天生心脏有行旅毛病,还有些人天生腿残。这些生理的缺陷由于环境给予的压力在个人生活中产生了不少问题。这些器官的缺陷阻碍了个人作用的正常发挥,所以,必须以某种方式给予解决。既然身体是作为一个有机整体发挥作用,个人就能通过竭尽全力发展有缺陷的器官,或突出发展能补偿这种缺陷的其它功能来实现补偿。例如,某此弱不禁风的人可通过努力来克服身体的虚弱。同样,双目失明的人可以全力发展他的听觉能力。在这种情下,生理的缺陷都可行到补偿。在某些情况下,一个人能通过把生理的缺陷改变成优势功能从而获得过度补偿。这方面有许多例子,如特迪圠斯福从非常虚弱的孩子变成一位强壮的野外作业工人,迪莫斯弗思(Demosthenes)克服了言语障碍后成了一位伟大的演说家。
最新修订时间:2024-03-01 17:52
目录
概述
概念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