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里诺尔湖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内的湖泊
达里诺尔湖,简称达里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西部,地处东经116°26′一116°45′,北纬43°13′—43°23′,距经棚镇90千米,为内陆湖泊,面积238平方千米,储水量约16亿方立方米。
形成演变
达里诺尔湖成因与地质构造密切相关。第三纪初(约7000万年前),内蒙古高平原有很大地区发生沉降。达里诺尔、大水诺尔、好鲁库以及浑善达克沙地,由于地壳下沉都曾形成规模巨大的内陆湖盆,继尔为内陆湖海,达里诺尔当时为湖海的中心。至第三纪末,由于玄武岩的喷出和气候变干,湖海才急剧萎缩。迄今达里诺尔湖盆东北的剥蚀低山出露古生代变质碎峭岩及灰岩,其上部分覆有中生代火山角砾岩;湖盆东南达日罕乌拉(达王庙)附近山地为早二迭世一中侏罗世粗粒花岗斑岩;北面湖盆底部亦见有中生代火山角砾岩露头;而在湖盆西北及西面分布着大面积的玄武岩熔岩台地。此种玄武岩是沿老断裂而喷溢。乌日根塔拉一西拉沐伦东西向大断裂存在是形成湖盆的主因。但对达里诺尔而言,玄武岩的喷发才真正地构成了今日湖盆的轮廊,并拦截以匡古尔果勒为主的河水注入湖内,故亦可认为是熔岩堵塞湖。
不同成因的湖泊,在成因时间上亦有先后差异。达里诺尔的产生时代当晚于玄武岩的喷发。玄武岩熔岩台地上至今仍保留有极完整的火山口与火山堆,层状漫溢的玄武岩流中还夹有松散的砂层和粘土。玄武岩喷发的时代属于上新世一早更新世之间。因此,达里诺尔湖的生成应当晚于早更新世。
达里诺尔和其以东的岗更诺尔是以沙里河相互贯通的两个湖。达里诺尔湖水含碱8.5一9.6%。岗更诺尔依靠沙里河的渲泄而为淡水湖。第四纪时期,两湖曾合为一体,占有很大的面积,湖水最大时的湖岸东可至泡子以西,西、北两面直抵玄武岩熔岩台地,南到达尔罕乌拉(达王庙)以南,东西长约52千米,南北宽在28千米以上,约大于现今湖面积5倍之多。证据:(1)达里诺尔(哈尔呼舒)至塔班呼如一带,由玄武岩或火山角砾岩、变质岩组成的山地,朝向湖盆的一侧往往呈直立的陡壁,陡壁上限高出湖面60一65米,陡壁的联线曲折,很似古湖岸。(2)湖盆西部的熔岩台地边缘留有两级较明显的梯级状湖滨阶地,分别高出现代湖面约60米、65米。低级阶地上覆有玄武岩砾石,长径都在10厘米以下,磨圆度7一8;高级阶地上亦分布有零星砾石,长径较大,磨圆度较差,约3—4,但亦经受了流水搬运和侵蚀。(3)达里诺尔渔场西北1.5千米的多希乌拉(砧子山)火山锥,是凸起的湖盆上的一个孤山,由玄武岩及火山弹火山集块岩组成。山坡下部近于直立,形成陡壁,为古湖蚀崖产物。陡壁上限大多亦高出现今湖面60一65米。(4)湖盆南达日罕乌拉附近由花斑岩组成的孤山,北坡有两道较明显的刻切在基岩中的水平浪蚀线,分别高出湖面60米、30米;南坡相当于60米浪蚀线高度处,还见有浪蚀穴。(5)湖盆北部西岭水井附近及湖间的局部湖盆地段,见有径流水侵蚀成平坦地面的火山岩砾石、变质岩的基岩露头。在西岭西南几千米处,还见有伸延达几千米宽1一2米,高0.5米以下的岩脉,凸起在现今冲积―湖积平原上。岩脉顶部平坦,显然受到过流水侵蚀的夷平作用。而在西岭水井、多希乌拉火山一带的广大湖盆内,均见有古湖相沉积物。
位置境域
达里诺尔湖位于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克什克腾旗境西部,地处东经116°26′一116°45′,北纬43°13′—43°23′,距经棚镇90千米,为内陆湖泊,面积238平方千米,储水量约16亿方立方米。
达里诺尔湖附属水域有岗更诺尔(忙牛泡子)、多若诺尔(鲤鱼泡子)。岗更诺尔面积17平方千米,水深2米左右,最深3米,由于出口处拦坝,水面略有增加,但深度不大;由于有出口,水的矿化度低于达里诺尔。多若诺尔面积2.2平方千米,湖中涌泉多,水质较好。
水文特征
1994年、1996一1998年,达里诺尔湖区pH值范围在9.35—9.76之间,多年湖区总均值为9.54。而1975年均值为9.48。
达里诺尔湖矿化度在4322—5287毫克/升之间,四年均值为4819.6毫克/升,年平值达5846毫克/升,四条河流和泡子矿化度在200—500毫克/升之间。
达里诺尔湖四条河流补给水总量为0.609亿立方米/年,其中公格尔河的补给量为0.457亿立方米,占75%。降水量为0.714立方米/年,河流与降水量总共补给量为1.323亿立方米/年。而蒸发量为2.475亿立方米/年,其亏缺1.152亿立方米/年,则由地下水补给。因达里诺尔、多若诺尔,岗更诺尔有丰富的地下水源,泉眼有达尔罕山下的大水泉和小水泉,多若诺尔湖底通地皆泉。地下水量丰富,与这个湖处于地层断裂带有关,因此,该湖在多年干旱的情况下,湖面基本上仍能保持原状不变。
初冰在10月下旬,终冰在5月上中旬,但大湖水量较大,又有4.5%的盐分,所以结冰和解冰都较当地池塘、河流为晚。11月上旬全湖结冰,全湖解冰在5月上旬,封冰期180天。冰层厚度在1米左右。
达里诺尔湖是属于高原干旱地区的封闭性湖泊,水没有出口,河流带到湖中的盐分不能排出,而湖水又蒸发量较大,因此湖中含盐量高达5.6%‰。主要盐类以碳酸盐为主。碳酸盐和碳酸氩盐占53%,氯化物占40%,硫酸盐等约占6一7%。PH值为9.6。在化学成分的离子比例中,钾钠离子高于钙镁离子。湖水总碱度为44.5毫克当量/升,成为苏打型半咸水湖。
湖区水系
达里诺尔湖的补水河道有4条,全为内陆河。
第一条河是公格尔河,其是四条中水量最大的河道,发源于大兴安岭的尾脉阿拉烧哈山,高程1947米,流域面积783平方千米,流程约120千米。该河贯流公格尔草原,弯曲度很大,在湖东北部(俗称北河口)注入湖内。水文资料记载:1959—1961年3年的平均径流总量为0.457亿立方米。4月春汛水量最大,主要是上游雪融,最高可达10.5立方米/秒;夏汛最高曾达11.0立方米/秒。冬12月至翌年3月结冰断流。1969年在公格尔河中游五道石门处修建水库1座,该库储水量为1470万立方米,库成后,公格尔河的径流有所减少,1972年的径流量是0.1715亿立方米。近年来由于灌溉牧场,沿河截水,使公格尔河长期处于断流状态,流入的水量更为减少,迫使原设在北河口靠公格尔河供水的鱼种场迁至南河口。
第二条河是沙里河。源头为岗更诺尔,流程7.5千米,从达里诺尔东部入湖(俗称南河口)。因沿河多为沼泽地带,所以又称滥泥河。其流量为公格尔河的四分之一。
第三条是亮子河,发源于湖西南部的沙丘地带,全长26千米,由达里诺尔西部入湖,水量较小。
第四条是毫里河,发源于西部的丘陵地区,全长2千米,源头为多若诺尔。
流域特征
地貌
在达里诺尔的西岸及西拉沐沦河两岸,分布着大量火山地质遗迹,这些火山遗迹形成于新生代中新世至晚更新世中期,约有120多个典型的火山口,所属火山群因达里诺尔而名为达里诺尔火山群,达里诺尔火山群是东北存在的九大火山群之一,属环太平洋火山带。达里诺尔火山群有着宽广辽阔的火山熔岩台地,突兀的火山口、裂嘴的火山口、复合的火山口、火山喷气碟、火山锥、熔岩颈和微观的火山地貌火山弹、火山渣、岩饼、岩球等火山喷积物。
气候
黑山头气象站1929—1931年记录,3年达里诺尔湖平均降水量为314.1毫米;1934—1939年6年平均降水量为355.2毫米;1959—1961年3年平均降水量为305.3毫米;1964—1968年5年平均降水量为262.4毫米。总计17年平均降水量为303.1毫米。最高年降水量631.5毫米。在1939年最小年降水量146.6毫米;在1965年、1972年为320.6毫米;1973年为298.5毫米,趋于干旱。1988年为322.0毫米,1989年为271.9毫米,1990年为518.4毫米,又趋于上升。雨量主要在7一8月间,有时冬雪也很大。
水文站测定,1970—1973年,各年达里诺尔湖的蒸发量依次为1209.1毫米、1483.8毫米、1215.4毫米、1241.0毫米,平均为1287.3毫米。
自然资源
浮游生物
达里诺尔湖的浮游植物含量年平均为1.6毫克/升,浮游动物含量年平均为1.9毫克/升,底栖动物生物量年平均为4.5毫克/平米。植物组成是71个属种,其中兰藻门19个,绿藻门24个,硅藻门19个,裸藻门7个,甲藻门2个。浮游动物组成为36个,其中原生动物7个,轮虫类17个,甲壳动物12个。
动物资源
达里诺尔湖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栖息着15目32科152种鸟类。其中有珍稀的丹顶鹤等国家一、二类保护鸟类26种,是国家珍稀鸟类保护区。
达里诺尔湖鱼类比较单调,其中瓦氏雅罗鱼、鲫鱼为主种经济鱼,其余为小型鱼类,有麦穗、条鳅、中华刺鱼等。
历史文化
名称释义
达里诺尔,蒙语“海湖”或“肩胛骨”之意,古称“鱼儿沃”“捕鱼儿海”“答儿海子”等。
生态保护
政策
达里诺尔湖属于高原碱性内陆湖,湖水蒸发量大,湖面萎缩,湖岸盐碱化严重。当地政府实施了合理开发渔业资源、湖区周边禁牧休牧、防护林体系建设、规范旅游活动等一系列生态修复和保护措施,增加湖区周边各主要支流流域植被盖度,增强水源涵养能力,为野生动物栖息繁殖提供良好环境。
保护区
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位于内蒙古赤峰市克什克腾旗的西部,距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所在地经棚镇约90千米,保护区地跨达来诺日、达尔罕乌拉和阿其乌拉三个苏木,保护区的西北部与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相邻,南部为小腾格里沙地的东段,西以锡林郭勒盟和赤峰市的边界为界,东距白音敖包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约80千米,保护区地理坐标为东经116°22′—117°00′,北纬43°11′—43°27′,总面积119413.55公顷。
达里诺尔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中国北方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也是候鸟重要的集散地之一。因此,达里诺尔自然保护区是一个以保护珍稀鸟类及其赖以生存的湖泊、湿地、沙地、草原及林地等多样的生态系统为主的综合性自然保护区。特殊的自然地理条件,孕育了内蒙古高原上著名的内陆湖泊生态系统,遍布保护区全境的湖泊、河流、沼泽及湿草甸等构成了占保护区总面积35.8%的重要的湿地生态系统,它对该地区生态系统的平衡稳定起到了主导作用。保护区西北部的玄武岩台地及湖积平原上是宽阔坦荡的大草原,这里发育着内蒙古高原最具代表意义的栗钙土禾草草原。在保护区南部的小腾格里沙地上是别具特色的榆树疏林草原景观区,它是草原地带较特殊的一种类型。在保护区东南部的波状沙丘中,沙坨地植被与湿地植被镶嵌分布,这里疏林、灌丛、草甸、植被及沼泽植被环状分布,从而构成了具有代表意义的沙地草原景观类型。
社会生活
每年农历十一月至十二月,是冬捕的最好时机。达里诺尔湖冬捕采用传统的冰下拉大网作业方式,从祭湖、醒网、破冰,到下网、打眼、走杆,再到拉网、出鱼、放生,每一步都遵循祖先之训,体现了克什克腾旗的特色民俗文化。2011年,该项目被列入第三批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在这种背景下,克什克腾旗人民政府将达里湖景区的冬季旅游与传统渔业有机结合,举办“达里湖冬捕旅游季”活动,自2007年以来已持续举办了十六届。从开始的冬捕生产表演,到后来慢慢融入了冰上娱乐、民俗风情、特色美食、传统赛事等项目,活动内容和形式不断创新。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6 15:18
目录
概述
形成演变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