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荷美》是由
玛缇·迪欧普执导的纪录电影,于2024年2月在柏林电影节首映。
2021年11月,在巴黎塞纳河畔的凯布朗利人类学博物馆,26件馆藏文物被工作人员小心翼翼地打包,准备运往贝宁的第一大城市科托努。此刻的博物馆没有游客,宽敞的展览大厅里,一切都在安静中井然有序地进行着。这些文物中有王座、雕像、权杖、带有雕刻纹样的木门……贝宁博物馆工作人员手持笔记本穿梭其间,仔细记录文物上每一个损坏的痕迹,文物随后被用绑带固定,装进宽大的木箱。其中一件巨大的人形木雕,重达200公斤,刻画的是达荷美国王盖佐的形象。达荷美王国起源于西非阿波美平原,为丰族人在17世纪早期建立,19世纪末沦为法国殖民地,直到1960年才宣告独立,它也就是如今贝宁共和国的前身。雕像被起重机吊起,装进木箱。“盖佐国王”用贝宁语言——丰语——讲述了自己被法国殖民军带离故土后,在异国博物馆里度过的上百年的黑暗生活。
《达荷美》是玛缇·迪欧普执导的第二部长片作品。作为一名非洲后裔,迪欧普选择成为一个拒绝遗忘的人,也拒绝失忆这种方式。于是,追讨历史文物、独立斗争以及种族问题,成为导演直面的话题。短短68分钟的纪录片,从欧洲回到非洲,从过去到现在再到未来。除了表面的艺术文物身份,这些雕像还是连接过去和现在的重要政治象征。导演在影片中赋予雕像生命,以第一人称口吻,将观众情感更好地代入,成就了影片独特的艺术表现力。
《达荷美》以波光粼粼的月光映照在塞纳河上的美景开场,但叙事很快偏离了巴黎的浮华与魅力,带观众进入一个黑暗与沉默的世界。影片让文物“发声”,使它们不再是静止、沉默的展品,而是成为具有生命力和情感的存在,它们的回归之旅也因此变得更为动人和深刻。该片的迷人之处在于其将事实与虚构融合,从而创造了一个梦幻般的世界。这座困惑的雕像,作为这场奇幻之旅的向导,体现了一个失落于历史的灵魂对重归昔日辉煌的渴望。导演还把注意力转向协助和接收转移的活生生的人。(《北京日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