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芬奇睡眠法(Da Vinci sleep)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单次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
睡眠周期进行,以达成减少
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又称多阶段睡眠(Polyphasic sleep)、Uberman睡眠或多相睡眠。
创造
画坛
泰斗达·芬奇是一位刻苦勤勉、惜时如金的人,他创造的定时短期睡眠延时工作法甚为人们所称道。
这一方法是通过对睡与不睡的硬性
规律性调节来提高时间
利用率,即每工作4小时睡15分钟。这样, 一昼夜花在睡眠上的时间累计只有不足1.5(24/4.25*1/4 = 1.41)小时,从而争取到更多的时间工作。
前几年,
意大利著名生理学家克拉胡迪奥·斯塔皮参照达·芬奇的方法,对一位航海运动员进行了长达两个月的类似
睡眠试验。经测试,
受试者的
逻辑思维和记忆运算等能力均完好无损。这说明达·芬奇睡眠法不仅能满足机体
代偿功能的需要,而且还预示着利用人体生理潜力的广阔发展前景。
然而,有趣的是,在20年前,一位画家就这一方法进行了亲身试验,证实了它的
有效性。可是不到半年时间,他又回到正常的8小时睡眠上来。谈及各种原因,画家不无幽默地承认自己并非天才,更不知道这些多出来的时间该如何打发。
达·芬奇睡眠法也被称为多相睡眠、Uberman睡眠或多阶段睡眠,是一种将人类习惯的单睡眠过程分散成多个
睡眠周期进行,以达成减少
睡眠时间的睡眠方式。
合理性
首先,自然界中几乎所有动物的行为都是
多相复杂性的。而且多相睡眠是人类婴儿时期占主导地位的睡眠方式,只有在稍年长后,儿童才逐渐被断绝了午睡的概念;
此外,当人们与外界环境隔绝联系后——保证无法从自然因素(如阳光),或人为暗示(如钟表、电视节目)来判断
实际时间——将倾向于表现出更多的短暂睡眠行为,而非保持只“夜晚”才发生的单相睡眠。
最后一点,小睡打盹——即短时间的睡眠——比起长时间的睡眠来说,在提神醒脑方面更为有效。但是很遗憾,我们似乎都已“忘了”这种符合生理自然天性的睡眠方式,维持着一成不变的12点睡6点起的作息习惯。
方法
最有名的也就是
达·芬奇使用的睡眠方法叫做
Uberman睡眠计划,由此延伸出来的其他不同形式的睡眠计划还有:
Everyman睡眠计划、Dymaxion睡眠计划。
调整
这种睡眠方式在开始的一至两周内是很难接受的,测试结果表明受测者并没有受到这种将睡眠分散成若干个小睡眠片断方式的影响,但是,多睡眠方式需要一个
计划表,这样才能够协助完成。
“谣言”粉碎
2012年4月10日,一篇名为《达·芬奇睡眠法可行吗?》的文章发表于科技类网站
果壳网,文中列举众多例子,以及一些亲历者的实验,甚至引用军方研究,研究结果显现出达·芬奇睡眠法完全不可行。
主要还是因人而异,其实践方法睡眠时间周期各不相同,造成不同的结果。
可行性
市民体验
“我每天晚上11点睡,第二天早上7点起床,一天8个小时都还不够睡,如果按照每4小时休息15分钟,身体肯定垮掉。”市民孙小姐认为,正常人每天要睡八九个小时才够,这种方法有点
不靠谱。
而六合某中学高二的王同学则告诉记者,他的一个同学每天只睡5个小时,其他时间都用来看书,如果这种睡眠方法真有用,倒是值得大家一试。毕竟,还有一年就要高考了,时间越来越不够用,如果能用这种睡眠方法多争取一点时间复习,当然再好不过了。
“感觉有点夸张,照这样,我每工作4个小时就要休息15分钟,相当于把时间等分,暂且不说科学不科学,就这短短的15分钟,能不能睡着还是一回事。”记者随机采访了十来位市民发现,8位市民认为,操作性不强,无法接受。
专家分析
心理学家伍兹奈克认为多相睡眠的方法没有什么科学依据,因为我们的大脑根本无法适应“多次打盹”的
睡眠模式。
脑电波和其他生理指标的研究显示,我们的
生物节律是双相而不是多相的,这决定了我们的身体总是倾向于一个整块的睡眠时间。而试图利用多次短暂的打盹来减少睡眠总量的做法,会让睡眠不同阶段的时间都缩减,扰乱生物节律,最终可能会造成类似
睡眠剥夺和
睡眠节律紊乱症的负面效果,例如身体和心理的
机能减退,焦虑和紧张感增强,
免疫功能降低。
伍兹奈克通过观察参与多相睡眠的人的博客发现,大部分人都必须通过一些“维持性活动”,例如大量饮用咖啡等方式来保持清醒,并且这种多相睡眠对人的学习能力和创造力也并没有显示出任何提高和促进。
军方分析
多相睡眠的方式引起了军方的高度重视,因为战时突发状况多,如果能运用多相睡眠来保持充沛的精力将是个不错的
解决方法。根据美国军方关于克服疲劳的研究报告,要采取多相睡眠,每个人每次打盹的时间应当保持在至少45分钟,多于2小时则更好。总的来说,如果单次打盹的时间较短,则打盹的频率应当增加,总体要保证每天8个小时的睡眠时间。
美国国家航空和航天管理局也同样对打盹进行了研究,因为
航天员也常常由于紧张而无法保证8小时的充足睡眠。宾夕法尼亚
医学院的教授进行了这项对睡眠时程的研究,控制“锚睡眠”也就是基础睡眠时间在4-8小时,而打盹的时间在0-2.5小时不等。
他发现,长时间的打盹更有利于认知功能的发挥。
被试的基本的
警觉性和
工作记忆任务上的表现都因为打盹而有所提高。不过,白天的打盹对工作有益,但晚上如果打盹而不是正常的睡眠则会引起睡眠后迟钝这样一种睡眼惺忪的状态。
这些研究都显示,为了应对一些特殊情况,合理安排多相睡眠的时间和方式或许可行,但无论如何也不可能让
总睡眠时间缩短到仅仅2个小时。
不良影响
根据参与者的经验,人们需要花大概一个星期去适应这种睡眠法。一个正常的睡眠周期是90分钟,在一个周期中,
REM睡眠(眼
动睡眠)发生在晚期。REM睡眠是所有睡眠阶段中最重要的,在REM睡眠当中,人们会做梦,当一个人被剥夺REM睡眠时,人体会产生很多负面的结果。
达·芬奇睡眠法要求人的身体学会在一睡着就进入REM睡眠,而不是让它发生在周期的后面。所以在第一个星期,会感到
睡眠不足,因为身体正在学习适应短睡眠周期,但是在
适应期过后,实验者会感到很正常,甚至比原来还要更好。
建议
对于达·芬奇睡眠法的效果,取决于个人。
人们的
大脑结构及运转模式有所不同,
达·芬奇睡眠只对少数人有效,达·芬奇其本身就是人类史上绝无仅有的旷世奇才,那么
神经系统调节有别常人,这也正是尝试该方法大都失败的原因。
如果盲目尝试,达芬奇睡眠会破坏人体的昼夜规律,导致身心疲倦、焦虑紧张、
免疫力下降等
不良反应。
天才达芬奇创造的这种睡眠法,一天分时睡眠共90分钟就能精神抖擞,这样睡觉可行吗?会不会伤害身心?
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副主任医师张昌勇说,对于青少年来说一天一个半
小时的睡眠肯定是远远不够的,如果睡眠不足,
脑细胞就会处于混乱状态,智力得不到恢复,注意力难以集中,进而影响思维和
记忆力,反而降低
学习效率。而且睡眠还有一个过程,并非想睡就睡,想醒就醒,15分钟也很难进入深睡眠状态,睡眠质量无从保证。因此,学生每天应保持6-8小时的睡眠时间。该中心少儿病区王继中主任说,这种方法肯定不适合大多数人,若达芬奇真能坚持如此睡眠,只能说是个奇迹。
打盹,只能是睡眠的补充。
在有些情况下,人们或许无法保证一次完整的8小时睡眠。这时,有规律的短暂打盹或许可以弥补人们缺失的睡眠。研究睡眠的心理学家克劳迪奥·斯坦皮博士曾进行了一项49天的实验,让一名年轻人每隔3小时打盹30分钟,每天睡眠时间加起来差不多是3个小时。他发现大脑在这种多相睡眠中也同样经历普通睡眠拥有的
慢波睡眠和
快速眼动睡眠,只不过每个睡眠阶段的时间都被缩短。此外,斯坦皮还在《工作和压力》期刊上发表了一项
田野研究,表明在连续工作、无法实现正常完整睡眠的状态下,周期性的打盹能让人们弥补由于睡眠剥夺带来的
认知功能下降。不过,在他的实验中,无论怎样的多相睡眠策略也都无法让人们达到和正常睡眠一样的
精神状态和认知表现。
因此,他总结称,当睡眠剥夺不可避免时,系统的短时间打盹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人们的最佳状态。但他并不提倡将多相睡眠当做一种生活方式,因为如果想要通过多相睡眠来增加
工作时间,睡眠的质量和数量必然会受到严重影响,长期下去只会产生类似睡眠剥夺的症状,也根本无法提高创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