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科他盗龙
是一种发现于美国的大型驰龙类
达科他盗龙是一种发现于美国的大型驰龙类,拥有比肩犹他盗龙的体型,体长可达5米以上。达科他盗龙属目前只有一种,即斯氏达科他盗龙。这种大型驰龙类与著名的霸王龙生活在同一地区同一时代,可能会与青年个体的霸王龙存在一定程度的生态位重叠。达科他盗龙的标本显示这一物种的不同个体可分为粗壮形和纤细形,这可能代表了两性之间的差异。
命名由来
达科他盗龙的属名以它的发现地(Dakota)命名,后缀“raptor”意为“劫掠者”(plunderer),种名则是为了纪念古生物学家沃尔特·斯坦(Walter W. Stein)。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达科他盗龙的标本主要包括一件大型个体的不完整骨骼以及数枚零散的骨块。依据已有的化石证据,达科他盗龙可以分为粗壮形和纤细形。依据组织学证据,粗壮形和纤细形的个体都已经达到体成熟,因此这种形态上的区分可能代表了两性差异。
正型标本:PBMNH.P.10.113.T,属于一件大型个体的骨骼,保存了右脚第二趾的爪,右脚第三趾的爪,右侧股骨,左侧和右侧的胫骨,左侧的根骨和距骨,左侧的第二至第四跖骨,右侧的第四跖骨,一枚背椎碎片,10枚尾椎,叉骨,左侧和右侧的肱骨,左侧和右侧的桡骨,左侧和右侧的尺骨,右侧第一掌骨和第二掌骨,三块指节骨碎片。
归入标本:PBMNH.P.10.115.T,纤细形的右侧胫骨。
归入标本:PBMNH.P.10.118.T,纤细形的左侧根骨和距骨。
归入标本:KUVP 152429,纤细形的叉骨。
归入标本:KUVP 156045,孤立的牙齿化石。
归入标本:PBMNH.P.10.119.T, PBMNH.P.10.121.T, PBMNH.P.10.122.T, PBMNH.P.10.124.T均为孤立的牙齿化石
归入标本:NCSM 13170,单独保存的叉骨。后来认为不属于达科他盗龙。
达科他盗龙可以依据以下特征与其它兽脚类向区别:参考驰龙、恐爪龙和犹他盗龙估算,达科他盗龙的体型显著大于多数驰龙类,体长可以达到5米以上。脚部第四趾爪的屈肌附着点退化。脚部第四趾爪外侧面的沟的远端的一半完全封闭。脚部第二爪趾和第三爪趾具有非常发达的腹侧钩状突。胫骨的腓骨脊长,纤细,且高度不超过其长度的9%。腓骨脊近端具有一个钩突。第二掌骨远端的两侧骨髁的大小相似,且外侧的侧腹韧带窝很浅。从背视看,第二掌骨的近端背侧缘非常直。牙齿远中脊的锯齿密度约为每5毫米15-20个锯齿,近中脊的锯齿密度约为每5毫米20-27个锯齿。脚部第二趾的镰刀爪直径约为股骨长度的29%。
系统发育位置
达科他盗龙的系统发育位置存在一定的争议。定种文献认为它与驰龙是姐妹群关系。2019年的一项研究又认为达科他盗龙属于半鸟盗龙类。同年的另外一项研究则又把它算回到驰龙类中。而最新的基于大矩阵的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达科他盗龙属于真驰龙类中的伶盗龙亚科,与伶盗龙,恐爪龙等拥有较近的亲缘关系,而与驰龙,犹他盗龙和阿基里斯龙亲缘关系较远。
体型估计
达科他盗龙的定种文献估计其体长可达5.5米,后续的研究估计它的体长在4.4至6米之间,体重在220至350千克之间。达科他盗龙的体型接近犹他盗龙,但是在身体比例上与恐爪龙更为相似。
羽毛分布
达科他盗龙的化石没有保存任何羽毛印痕,但是通过观察其尺骨不难发现非常发达的羽茎瘤。这间接说明达科他盗龙的前肢其实是有附着正羽的。这也说明,大型化的驰龙类很有可能也会保留发达的羽毛。成年的达科他盗龙显然是不具备飞行能力的,所以它的羽毛很有可能具有其它功能,如在奔跑时保持平衡或者吸引异性,或者在孵蛋时为蛋提供保护。
古生态学
达科他盗龙与多种兽脚类共存,包括著名的霸王龙和其它小型兽脚类,如同属于驰龙类的冥河盗龙以及属于伤齿龙类的梳齿龙。达科他盗龙的体型介于最大和最小的捕食者之间,它很有可能会与中等体型的青年霸王龙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竞争。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1-23 17:09
目录
概述
命名由来
基本信息和形态学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