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来呼布镇,内蒙古自治区
阿拉善盟额济纳旗下辖镇,是
额济纳旗人民政府驻地,地处额济纳旗东端,东与
阿拉善右旗接壤,南与东风镇相连,西邻赛汉陶来苏木和苏泊淖尔苏木,北与蒙古国交界,行政区域面积49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1960年6月,成立达来呼布镇人民公社。
1985年3月,改为达来呼布镇。
2001年,与原吉日嘎朗图苏木合并。
2005年,与原温图高勒苏木合并。
2012年1月,温图高勒苏木恢复建制,从达来呼布镇划出;乌苏荣贵嘎查和吉日嘎朗图嘎查从达来呼布镇划出。
行政区划
区划沿革
1996年,达来呼布镇下辖5个社区:新村、吉日嘎郎图、苏泊淖尔、赛汉陶来、居廷路。
2001年,达来呼布镇下辖5个社区、4个行政村:吉日嘎郎图路、居延路、苏泊淖尔路、新村、赛汉陶来路,那仁宝勒格、查干波日格、乌苏荣贵、乌兰格日勒。
2006年,达来呼布镇下辖5个社区、3个行政村:吉日嘎郎图、居廷路、苏泊淖尔路、新村、赛汉陶来路,吉日嘎朗图嘎查、乌苏荣贵嘎查、温图高勒。
2011年末,达来呼布镇下辖5个社区、3个行政村:吉日嘎郎图、居延、苏泊淖尔、新村、赛汉陶来路,温图高勒、吉日嘎郎图、乌苏荣贵。
区划详情
截至2020年6月,达来呼布镇下辖6个社区:吉日嘎郎图路社区、居延社区、苏泊淖尔社区、土尔扈特社区、赛汉陶来路社区、纳林高勒社区。镇人民政府驻苏泊淖尔社区。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达来呼布镇地处额济纳旗东端,东与
阿拉善右旗接壤,南与东风镇相连,西邻赛汉陶来苏木和苏泊淖尔苏木,北与蒙古国交界,行政区域面积49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达来呼布镇地处中亚荒漠东南部,地势平坦,由南向北稍呈倾斜状,平均海拔940.8米。
气候
达来呼布镇干旱少雨,蒸发量大,日照充足,温差较大,风沙多等。多年均气温7.8℃—8.5℃。1月平均气温-11.7℃—13.5℃,极端最低气温-37.6℃;7月平均气温25.5℃—26.4℃,极端最高气温40℃以上。年无霜期天数最短179天,最长227天。年均降水量37.9—49.3毫米。蒸发量最大为4123毫米,是降水量的109倍。
水文
达来呼布镇境内最大的河流为黑河,从甘肃省酒泉市流至额济纳旗居延海。
自然灾害
达来呼布镇主要自然灾害有沙尘暴。沙尘暴年均发生14次,主要发生在春秋两季,尤以春季为甚。年均超过8级以上大风日数44天。
人口
2011年末,达来呼布镇总人口17073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13860人,城镇化率81%。总人口中,男性8651人,占50.67%;女性8422人,占49.33%;14岁以下2315人,占13.56%;15—64岁13584人,占79.56%;65岁以上1174人,占6.88%。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13363人,占78.27%;有蒙古、回、藏、满、裕固、土达斡尔、俄罗斯等9个少数民族,共3710人,占21.73%。超过千人的少数民族有蒙古族,达3410人,古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1.91%。2011年,人口出生率8.96‰,人口死亡率2.1‰,人口自然增长率6.86‰。
截至2018年末,达来呼布镇户籍人口12306人。
2019年末,达来呼布镇户籍人口1.19万人。截至2019年10月,达来呼布镇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912人,占50.47%;女性人口为11691人,占49.53%。其中,0—14岁人口为3600人,占15.25%;15—64岁人口为18152人,占76.91%;65岁及以上人口为1851人,占7.84%。
经济
综述
2011年,达来呼布镇农牧民人均纯收入10540元。
2018年,达来呼布镇实现旅游综合收入76万元,人均旅游收入5400余元。2018年,达来呼布镇有工业企业85个,其中规模以上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73个。
农业
2011年,达来呼布镇有耕地面积1.5万亩;林地面积664万亩。畜牧业以饲养生猪、羊、骆驼为主。2011年,生猪年末存栏2596头;山羊年末存栏14383只,绵羊年未存栏6686只;骆驼年末存栏5146峰。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达来呼布镇有幼儿园3所,在园幼儿270人,专任教师44人;小学1所,在校生545人,专任教师109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2所,在校生500人,专任教师63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99.42%,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普通高中1所,在校生338人;职业高中1所,在校生45人,专任教师29人。
文化事业
2011年末,达来呼布镇有地方特色民间艺术有土尔扈特长调民歌、哈拉哈长调民歌、胡西古德歌、浩赖宝、土尔扈特萨布尔登舞等。举办的文化节有金秋胡杨节、五彩柽柳节。
医疗卫生
2011年,达来呼布镇有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1127人,参合率97%。
社会保障
2011年,达来呼布镇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00户,人数780人,支出232.6083万元。农村五保集中供养13人,支出5.871万元。自然灾害受灾人口116人,救灾支出12万元。社区服务设施5个,其他社区服务设施5个。新增就业人员276人,有63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5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人数325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9%。年末参加城镇基本养老保险574人,参加城镇基本医疗保险4228人,参加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3695人,比上年末增加100人。
截至2018年底,达来呼布镇城镇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556人。
2019年,达来呼布镇组织居民群众600余人参加额济纳旗企业现场招聘会,211人达成就业意向。达来呼布镇有低保户59户,101人。
交通
达来呼布镇境内有省道S312、省道S315经过。
历史文化
达来呼布,蒙古语意为“大海的深渊”。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西藏十三世达赖喇嘛土布敦札木苏从蒙古返往西藏时途经额济纳旗,作为骑乘、运输、香供之用的马匹和其他牲畜全部在达西敖包附近的一个呼布(水坑)饮水,这一水坑像海洋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因而得名。
风景名胜
大漠胡杨林景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达来呼布镇南2千米,融胡杨、红柳、沙漠、居延文化、蒙古民俗于一体,堪称“大漠明珠”。
弱水金沙湾景区 (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达来呼布镇西南18千米,景区以“六湖、两岛、七重林”的胡杨林景观为体系。
博物馆(国家AA级景区) 位于达来呼布镇居延街,内设“秘境奇观”、“居延春秋”、“黑水流澜”、“民族风情”、“大漠朝阳”、“飞向宇宙”6个常规展厅,集中展示额济纳自然风光与历史。
黑城遗址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36千米,是“草原丝绸之路”上的一座古城遗址。黑城始建于西夏时期,黑城遗址是河西走廊通往漠北的必经之路和交通枢纽,在历史上占有非比寻常之位。黑城被列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纳入居延遗址保护区。
怪树林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25千米出,千姿百态的胡杨枯木以最原始的风貌挺立在戈壁沙漠中,向世人倾诉着千年生命戛然而止的悲凉。
胡杨英雄影视城位于达来呼布镇西南19千米,影视城内有胡杨古镇、蒙古包群落、木屋度假区、蒙古营寨、汉代古墓、影视街等主题区。
蒙古语称诺彦乃白兴(王爷府)位于达来呼布镇东2.5千米处,总面积3平方千米,是额济纳旧土尔扈特旗扎萨克塔内蒙古额济纳旗王爷府旺嘉布官邸。始建于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到破坏,1983年修复。
在额济纳567万亩的天然林中,生长着一棵被当地人称为“神树“的胡杨树。这棵”神树“位于额济纳旗达来呼布镇以北25千米处。神树身高23米,主干直径2.07米,胸围6.5米,需6人手拉手才能围住。据科学家测定,这棵胡杨树树龄已达880年,堪称额济纳胡杨树之王。
嘎顺淖尔(西居延海),蒙古语,意为“苦海子”,位于达来呼布镇西北52千米,西河集水地。原有水域面积60余平方公里。由于中游地区用水量增多,于1961年干涸。
苏泊淖尔(东居延海),蒙古语,意为“水獭湖”,位于达来呼布镇北40千米,是东居延海集水地。因河水锐减,面积萎缩到30平方千米左右。
居延泽位于达来呼布镇东30千米,临近巴丹吉林沙漠北部边缘,是古弱水径流和现称班巴嘎日河水集水地。
岩画位于达来呼布镇东南216千米处。岩画分为5个集中点、6个组及2个单独画面。图象主要以骆驼、马、野山羊、乘马者为主。此外还有原始文字、符号标记、图腾和神灵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