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拉乡,青海省海东市乐都区下辖乡,位于乐都区西北部,东连
共和乡,南与
高店镇和
雨润镇接壤,西和北与
互助县红崖子沟乡、
松多乡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18.98平方千米。
建置沿革
民国时期,为同化乡。
1950年,沿旧制设达拉乡。
1958年,并入汉庄公社。
1961年,分设达拉公社。
1984年8月,成立达拉土族乡。
行政区划
2011年末,达拉乡下辖21个行政村:白草台、甘沟山、泉洼、烂泥滩、春洒、马趟、宁过、袁家台、马圈沟、王家滩、李家昂、达拉滩、麻洞、杜家洼、红沟、拉卡、扎什加、长沟、前半沟、大庄、白崖子。
截至2019年10月,达拉乡下辖21个行政村:袁家台村、宁过村、马趟村、马圈沟村、白草台村、泉洼村、甘沟山村、春洒村、烂泥难村、王家滩村、李家昂村、达拉滩村、麻洞村、杜家洼村、红沟村、拉卡村、长沟村、扎什家村、大庄村、白崖子村、前半沟村。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达拉乡位于
乐都区西北部,东连
共和乡,南与
高店镇和
雨润镇接壤,西和北与
互助县红崖子沟乡、
松多乡毗邻。行政区域面积118.98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达拉乡地处湟水谷地北侧山地、沟谷地。地势南高北低,境内最高峰松花顶位于达拉乡最北侧,海拔4436米,最低处水磨沟位于达拉乡西南,海拔2400米。
气候
达拉乡属大陆性高原气候,年内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日照时数2600小时,年降水量360毫米以上,年辐射量为130—145千卡/平方厘米。降雨量集中在5—-9月份,8—9月份最多。
水文
达拉乡境内无大河,只有小溪流,流量为0.68立方米/秒,流域面积为15万平方千米,流向为自北向南,干旱缺水是发展农业的主要制约因素。
自然灾害
达拉乡主要自然灾害有旱灾、雪灾、冰雹、山洪、霜冻、泥石流等,当地有“三年两头旱”的说法,旱年占65%。冰雹最早在7月,最晚在9月,最大冰雹直径为16毫米左右。
自然资源
达拉乡境内有野生药用植物有
党参、
贝母、茯苓、
黄芪、柴胡、冬虫夏草等,野生动物有
山鸡、
野牦牛、
山羊、
旱獭等。
人口
2011年末,达拉乡辖区总人口9809人,城镇常住人口296人,城镇化率3%。总人口中,男性5623人,占57.3%,女性有4186人,占42.7%;14岁以下536人,占5.5%;15—64岁7959人,占81%;65岁以上1314人,占13.5%。总人口中,以汉族为主,达3877人,占39.5%;土族3712人,占37.8%;藏族1859人,占19%;蒙古族361人,占3.7%。人口密度为每平方千米88.3人。
截至2018年末,达拉乡户籍人口有9213人。
经济
2011年,达拉乡农业总产值8168.8万元,比上年增长15.3%。粮食作物以小麦、青稞为主。2011年,生产粮食4473吨,人均456千克。主要经济作物有油菜籽、蔬菜等。2011年,油料作物种植面积6000亩,产量390吨;蔬菜种植面积1080亩,产量920吨,主要品种有油菜、大蒜等。畜牧业以饲养生猪、鸡、羊为主。2011年,畜牧业总产值1485万元。至2011年末,累计造林0.8万亩,其中防护林0.8万亩,农民住宅四旁树木12万株,林木覆盖20%,活力木蓄积量7.1万立方米。2011年,水果种植面积70亩,主要品种有樱桃。2011年,达拉乡有小轿车44辆,农用车86辆,农业加工机械48台;农民人均纯收入4419元,比上年增长18%。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2011年末,达拉乡有早教点10所,在园幼儿128人,专任教师6人,小学9所,在校生419人,专任教师54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82人,专任教师40人,初中适龄人口入学率、小升初升学率、九年义务教育覆盖率均达100%。学校拥有多媒体电教室1个(计算机50台),面积40平方米。图书室1个,面积18平方米,图书室藏书6000册。
文化事业
2011年,达拉乡有综合文化站1个,面积120平方米,其中配备文化资源共享工程专用电脑设备5台,多功能放映设备1套。图书室1个,面积45平方米,藏书2000册,农家书屋14个,藏书3万余册。文化大院2个。文化活动阵地23处。
医疗卫生
2011年末,达拉乡有医疗机构22个,其中卫生院1个,村卫生室21个。乡卫生院占地4000平方米,业务用房420平方米;医疗设备现X线诊断仪1台、白细胞分析仪1台、便携式B超一台、三道心电图1台、医用冰箱3台,卫生技术人员6人。村卫生室配备病床2张,村医41人。
社会保障
2011年,达拉乡最低生活保障户数482户,人数1420人,支出225.78万元,比上年增长10%,农村五保、分散供养人员45人,支出10.56万元,比上年增长10%,民政部门资助参加合作医疗523户,人数1456人,支出5.8万元。
交通运输
达拉乡境内有G109公路穿过。
历史文化
“达拉”为“马兰花”的土语译音,因境内多生长马兰花而得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