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大安七年刻石
1953年出土于塔子城小学西墙田地中的碑文
辽大安七年刻石于1953年出土于塔子城小学西墙田地中,后经专家鉴定并命名。该刻石残长23.4厘米,宽17厘米,厚6厘米。其上刻有“大安”、岁次辛未、提点、塔事、建塔泰州河堤、共16行,155个文字可以识别。
考证
“大安”是年号。经查《中国历史纪年表》使用“大安”年号的皇帝有三个:
(1)夏惠宗 (李秉常)公元1075-1085
(2)辽道宗 (耶律洪基)公元1085-1094
(3)金卫绍王 (完颜永济)公元1209-1211
夏与辽金都是同中原宋王朝对立的少数民族政权,夏的疆域在西北,金的年号不足七年,皆可排除在外,为“岁次辛未”是古代以木星和天干地支纪年的方法,经查辽道宗七年确为“岁次辛未”所以在大安七年为辽道宗年号无疑。
另有所刻“提点”塔事、建办塔事、泰州河堤,等文字可知,刻石应为修塔而记,塔为筑堤而建,泰州河堤,即绰尔河之堤。
考古意义
绰尔河为季节性山溪性河流,每逢雨季,山洪爆发,河水泛滥,对泰州一带居民的生产与生活威胁很大,故而发动了附近兵民修堤防洪,遏止水患。此事与“建办塔事”同刻一碑,说明大堤修毕,泰州城的僧侣及善男信女捐款修筑塔刹,另碑上刻有四十七人姓氏,均为汉姓,可知有大量汉人在此聚居。
参考资料
辽大安七年刻石.泰来县政府门户网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03 19:31
目录
概述
考证
考古意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