辰河目连戏
戏曲剧种
目连戏有中国戏曲“活化石”之称,辰河戏艺人则称其为“戏祖”、“戏娘”。辰河目连戏是一个庞大的剧目组合,号称“四十八本目连戏”(每本演出时间为三个小时),而实际上则远远超过这个数字。
辰河目连戏的演出,配合祠堂祭祖、盂兰盆会、罗天大醮等儒、释、道的宗教祭祀活动进行。溆浦县及其周边辰溪、沅陵、泸溪、芷江、洪江、中方等县(市),沅水中上游广大地域。溆浦县历史上是辰河目连戏最盛行的地方。
目连地狱救母的故事,源于印度佛教《盂兰盆经》,1400年前,即南北朝时期,就已经传入中国。唐代的民间说唱《目连变文》将目连故事中国化。后来,目连又有了他的中国名字傅罗卜。明代戏曲家郑之珍,根据民间流传的目连戏文,整理出《目连救母劝善戏文》一百出,在民间广泛流传。约在元末明初,以《目连》为主要剧目的弋阳腔,随着大量移民由江西传入辰河(即沅水中、上游一带),经过与当地的语言、艺术、宗教、习俗长期结合,衍变为辰河高腔。
辰河目连戏是中国现存为数不多的大型民间祭祀戏剧之一,通过宗教世俗化的手段,将一个来自印度的佛教故事中国化。在湘西,化它除了佛教以外,同时也进入儒教、道教乃至巫傩的祀典,并成其为不可或缺的一部份。辰河目连戏除了主体剧目目连地狱救母故事以外,还增加许多宗教内容或世俗内容的剧目,构成了一个庞大的剧目体系,其演出形式具有开放性,观众参与,把戏唱到台下,让演员和观众直接接触交流。
传承保护
2019年11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单位名单》公布,溆浦县辰河目连戏传承保护中心获得“辰河目连戏”保护单位资格。
参考资料
目连戏(辰河目连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
国家级名录/辰河目连戏.湖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
最新修订时间:2022-05-21 11:4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