辩证法的社会空间
2006年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
《辩证法的社会空间》是2006年3月1日吉林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刘森林。
内容简介
《辩证法的社会空间》一书从现代性蕴含的“矛盾”入手来思索社会世界中的辩证法问题。作为黑格尔主义及从中继承了其辩证法的马克思主义社会理论的中心术语之一。本书思考的直接出发点是这些疑问:“矛盾”还能用于当今的社会理论、解释当今社会的发展吗?“矛盾”一直被视为辩证法的核心概念,至今仍被詹姆逊视为结构马克思主义与黑格尔式马克思主义争论的六大焦点之一,它需要在辩证法和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予以重新思考?它是像波普尔所说的那样,只能作为一个逻辑概念应用于思想史特别是哲学史中?还是像阿多氽诺、詹姆逊所主张的,可以也应该在逻辑之外的社会现实中使用“矛盾”一词,并且,“今天矛盾的份量比在黑格尔时代更重”、把矛盾归于不可救药的思辨固执就是推脱责任”?“矛盾”在平等、群体联合、现代制度背景下表现为一种什么样的状态?作为一种备受关注的特殊的时代性“矛盾”的“异化”该 如何理解?“矛盾”与备受西方马克思主义关注的“总体性”是什么关系?循着这些困惑和问题,我们走进这本书之中。
目录
引言 实践群体的辩证法:矛盾的观察视野
1 “辩证法三式”与“实践群体的辩证法”
2 社会世界的困境与矛盾辩证法
3 实践的自否性:从自然破坏力到否定辩证法和群体辩证法
第一章 矛盾概念新论
1.1 “矛盾”概念的某些争执
1.2 从逻辑到现实
1.3 狭义与广义
1.4 矛盾与冲突
1.5 类型分析
1.6 马克思的矛盾观
第二章 矛盾的现代性空间
2.1 现代性的激活
2.2 外推空间的扩大
2.3 群体矛盾的马克思主义视界
2.4 极致性外推与群体时代的困惑
2.5 总体性与矛盾:为总体性的另类辩护
第三章 制度视野内的矛盾
3.1 萨特的思考与其启示
3.2 制度化:矛盾规治的目标
3.3 当代中国的制度化与矛盾
3.4 制度化的后果
第四章 异化话语分析
4.1 概念分析
4.2 第一种分析:二分框架质疑
4.3 第二种分析:“不异”与劳动乌托邦
4.4 第三种分析:“异化”的理性主义背景
4.5 第四种分析:作为物化的异化
4.6 第五种分析:生活的异化及结论
1 从“实践”崇拜到“实践”的自批判
2 走向实践的自批判,是当下实践哲学必须完成的一项理论任务
3 劳动价值论与物化批判论之间的张力
4 “后实践哲学”之“后”及结论
主要参考文献
后记
成果社会反映
一、继2005年11月初版后,2006年3月再版(附件一)
二、已发表的书评有以下两个:
1.张亮:《回归实践:探索辩证法的新样态——简评刘森林的<辩证法的社会空间>》,载《哲学研究》2006年第9期。(附件二)
2.夏娟:《辩证法在社会世界中的突围》,载《学术研究》2006年第9期。(附件三)
三、《中国哲学年鉴2006年卷》也发表了介绍与简要评论。(附件六)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7-14 20:45
目录
概述
内容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