辣椒疮痂病是由野油菜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引起的、发生在
辣椒的病害。该病从苗期到成株期均可发病,主要为害叶片、茎蔓、果实,果柄处也可受害。发病时造成早期大量落叶、落花、落果,甚至全株毁灭。
辣椒疮痂病病原为野油菜黄单胞菌疮痂致病变种(学名: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 vesicatoria (Doidge.) Dowson.),属
薄壁菌门、
黄单胞菌属细菌。菌体杆状,两端钝圆,大小(1.0-1.5)微米×(0.6-0.7)微米,单极生鞭毛,能游动,菌体排列成链状,有荚膜,无芽孢。
革兰氏染色阴性,好气性。在培养基上菌落圆形,浅黄色,半透明。病菌只侵染番茄和辣椒。据中国以外报道,辣椒疮痂病菌分为3个专化型:Ⅰ型侵染辣椒,Ⅱ型侵染番茄,Ⅲ型对辣椒、番茄均可侵染。病菌发育温度范围5-40℃,最适温度27-30℃,致死温度为59℃10分钟。
辣椒疮痂病在苗期和成株期均可发生,主要为害叶片、茎蔓、果实,果柄处也可受害。幼苗发病,其子叶先出现银白色小斑点,后逐渐变为淡黑色凹陷病斑;成株期叶片受害,初呈水渍状黄绿色斑点,后病斑扩大变成圆形或不规则形,边缘暗褐色、稍隆起,中部颜色淡、凹陷,表面粗糙像疮痂。病斑发生在叶脉上,常使叶片畸形,在茎及叶柄上,初呈水渍状不规则条斑,后木栓化隆起,纵裂呈疮痂状。果实受害,初生黑色或暗褐色隆起的小斑点,或有水渍状边缘的斑疹,逐渐扩大为1-3毫米的稍隆起圆形或长圆形的黑色疮痂状病斑,病斑边缘有裂口,并有水渍环状物,潮湿时疮痂中间有菌脓液溢出。
辣椒疮痂病是种传性病害,种子带菌率很高。病原菌附着在种子表面越冬,成为来年发病的初侵染源。同时,可借带菌种子作远距离传播。病菌也可随病残株留在土壤里越冬,靠雨水、昆虫、农事作业等传到茎、叶、果实上,从气孔或伤口处侵入。植株发病后,病部溢出菌脓液,重复传播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