辟才胡同西口
北京南城宣武区的地理位置
辟才胡同西口坐落在北京南城宣武区,出自《顺天府志》。
半步桥胡同,坐落在北京南城宣武区,走长安街到西单一直奔南扎,到菜市口走开阳路再有个20分钟就到了.
这半步桥早在清光绪十一年《顺天府志》上就有记载:“里仁街,在右安门东北,距盆儿胡同一里许。云有宝塔寺,今圮。迤西曰半步桥,井二。查历史记载半步桥地名的由来有二种说法,一是半步桥因为位于民国年间的京师第一监狱(里仁街)北侧,附近南北走向还有一条路叫自新路。自新者,改过自新之意也。据说监狱北门外曾有一条水沟,沟上铺几条石板而成为桥。第二种说法是,解放前半步桥一带曾是史姓、郭姓等几户人家的菜地。地中间,有史家一口带四把辘轳的大水井。井水打上来后,顺着一条垄沟流入菜地。为便于行人和独轮车通过,在垄沟上便搭放了一块旧石碑。此桥很短,用不了一大步就能迈过,故被人戏称为半步桥。
上世纪50年代初,那时,半步桥到处是野草荒地和苇塘沟汊。从外地迁徙而来的人们陆续拥进半步桥,来来往往的人群使半步桥有了名气。这些人靠自己的手艺或力气养家糊口,有捏面人的,蹬三轮的,焊洋铁壶的,修桌椅板凳的,他们几乎都住着清一色的自建土坯房。
上世纪60年代中期,国民经济刚开始好转,政府便在半步桥筹建新房。人们自建的岌岌可危的土坯房都被拆掉,住上了整齐豁亮的青砖瓦房。当时右安门内至牛街南口有一条土路,道路无名称。城门内路东有十多户人家,门牌上写的街名是“东马道”。路西的住户很零散,门牌上写的街名是“右安门后身”。东马道北头至第一监狱有一条土路,无路名,路南有不少住户,门牌上写的街名是“毛家胡同”,路北沿路无住户。监狱周围有一圈排水沟,排水沟的外边,东面是砾石路,其他三面是土路。监狱西边的土路往北至盆儿胡同南口也是一条土路,路东的住户比较集中,门牌上写的街名是“三教寺西街”,路西的住户很分散,住户之间主要是菜地,还有一座营地,住户的门牌上写“半步桥”。在监狱以西,半步桥以南,有十多户人家,门牌上写“郭家井”。右安门内南北路以东有数十户人家,其间有小路连通,但是无一条直路,住户的门牌上写“里仁街”,里仁街与半步桥住户之间并无明显界线。
60年代修右安门路,在三教寺以西约100多公尺处,发现一座古桥遗址.尚存的城砖砌体,属于桥台背后的城砖加强墙(通称背砖),砖材均为明代城砖,桥台、燕翅和桥面石料无存,尚存海墁石板数块。经测量、调查分析,该桥应该是一座建于明代的石板梁桥,净跨径约2.1公尺,桥面宽约3.2至3.5公尺。在南边第一条路的北侧也发现一座古桥遗址,该桥遗址的情况与北边的古桥遗址相似,其净跨径约为3.15公尺,桥面宽约为3.4至3.6公尺。根据当时的地名,北边的一座桥应该是半步桥,南边一座桥的名称未进行考证。
根据挖边沟看到的地下土质状况和当地居民的介绍,从前(至少在清代或更早)在福寿宫一带往南有一条排水沟,经过半步桥以后,稍偏西南至右安门东城墙水关,水关依然存在,尚可流水。当时的道路工程名称,三条东西路,由南向北依次为右安门东头条,右安门东二条,右安门东三条。南北路称半步桥路。上述地区重新规划,新路建成以后重新命名,原来的模样全不见,古桥遗址很有可能依然埋于地下。
如今半步桥是由半步桥胡同和半步桥街合围而成,周围商店林立,学校漂亮,公园幽静,街道宽阔.许多老街坊又高高兴兴地搬进了在原址上建起的花园小区。纵观半步桥胡同,也只是个地名而已,没有了一丝历史的痕迹.人们似乎已经忘却了半步桥的由来,只有旧书报上还点滴记录着它的历史沧桑。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3-19 19:13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