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劳
近代革命文学家
辛劳,原名陈晶秋,生于清宣统三年(1911年),男,汉族,原籍呼伦县(今海拉尔市)。
人物生平
他的童年和少年都在呼伦贝尔度过。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辛劳与其他东北文学青年一起毅然离开故乡,流亡到上海,与左联发生联系。1932年5月,辛劳加入左联,同年8月,因在闸北参加左联组织的示威活动而被捕,同月16日被释放出狱。1934~1935年,辛劳化名陈中敏,在上海沪西劳生路(今长寿路)私立江苏中学任教,课余还热情辅导学生学习诗歌创作,协助学生会组织一些进步的文艺活动。1935年4月辛劳在上海《太白》半月刊上发表处女作《索伦人》一文,首次使用辛劳这个笔名。之后他还发表了小说《凯饿的伙伴》、《自由以后》,《火线上》,《强盗》等多篇。
1937年,“芦沟桥事变”后,辛劳接连写出《难民的儿歌》、《夜袭》,《吊伐扬·古久列》、《战斗颂》、《火中一士兵》等一系列诗作,主要刊登在郭沫若、夏衍办的《救亡日报》上。这些诗作热列宣传抗日救亡,纵情驱歌抗日军民的战斗业绩,在当时诗坛上产生了影响。其中《献在鲁迅先生垃前》一首是他这一时期的代表诗作。
1938年,辛劳从上海来到皖南新四军军部,先在战地服务团工作,后调入徐平羽主持的文艺创作室。1939年夏秋之际,辛劳离开皖南,回到上海,当时他已经是一名中共党员。不久,他参加了由地下党员锡金领导的诗歌团体行列社,为抗日救亡奔走呼喊。创作了散文《野操》、长诗《棉军衣》以及短诗《五月的黄昏》,《土地》等作品,在上海一些刊物上发表。还编成一本诗集《深冬集》。1941年5月,辛劳在上海文国社出版了两本散文集《炉炭集》和《古屋》,同年,上海诗歌出版社还印出一本他与邹获帆等人的诗歌合集《收成》。关于辛劳去世的情况,一种说,1941年7月前后,辛劳在随某部队撤退时被俘,因身患肺病,不堪折磨,不久便病逝于狱中。另一种说,1945年抗战胜利后,辛劳从上海奔赴淮安解放区,途中被国民党反动派军队逮捕,随即加以杀害。这两种说法虽颇有歧异,但关于辛劳惨死于反动军队的毒手这一点是一致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01 14:18
目录
概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