辐射强度测量,从广义上来说,可以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对一定时间内入射粒子数目的测量;另一是对积累辐射剂量的测量(见
辐射防护仪器)。这里主要指的是测量一定时间内入射粒子的数目。
最通用的
辐射强度测量方法,是逐个记录一定时间内入射粒子的数目,如测量各种
辐射源或含放射性物质的辐射强度。这种方法可用于对各种核反应截面的测量、放射性核的寿命测量、中子通量监测、标定放射源和测定环境污染,以及其他各种放射性强度的相对测量和绝对测量等。辐射强度测量系统的基本组成,除探测器及其供电电源外,一般还包括前置放大、主放大、脉冲的甄别与成形等电路,最后由计数电路进行记录。但在实际应用中,为了提高灵敏度和精确给出数据,还需要采用其他特定的一些电子学方法。例如,对低水平放射性进行测量时,常用符合和反符合的方法尽量排除各种环境本底的干扰。为了提高探测效率而使用多个探测器组合时,则需要将各个探测器输出的信号准确相加。特别是在对辐射强度进行绝对测量时,首先要用电子线路对探测器的探测效率进行严格的标定,还要求对测量中可能产生的误差(如仪器死时间引起的计数损失和偶然符合造成的误差等)进行校正。
现代还广泛采用计算机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以便给出各种更直观的物理结果。在一些特殊场合下,往往不能采取逐个测量入射粒子数目的方法确定辐射强度,如在强脉冲辐射场情况下,包括核爆炸测量、强流脉冲加速器、核聚变实验等方面,由于它们都是在极短时间内(纳秒量级)产生极强的辐射脉冲,这时只能设法测量其总辐射强度随时间变化的情况。要求整个电子学测量系统,包括信息的获取、传输和记录,都有足够快的响应时间和对信号幅度在相当大的动态范围内保持良好的线性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