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观念、客户资源、品牌、管理制度均属于
轻资产的范畴。所谓轻资产运作是指运用最少的成本去撬动最大的资源以获取最大的利润,要实现这一目的,价值观念、人力资源、客户资源、品牌、管理制度必然要取代生产线等重资产成为工商业界运作的新主角。在这个讲究速度和创新的时代,轻资产的运作日益成为工商业界的新胜经,脱离计划经济大背景的技工学校就是一个溶于市场经济大潮的企业,因此轻资产运作的思路同样适用于技工学校的发展。
落后的基础设备和与市场脱节的师资力量在巨大的市场机遇面前让我们无能为力、无所作为。该校的传统优势专业是机电加工,从市场需求来讲,随着世界加工厂在我国的逐步形成,机电加工这一专业的技术工人在制造业发达的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需求极为旺盛,但是我校的机电加工的实习设备和师资力量仍然停留于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的水平,在东南沿海的机电加工企业中广泛使用的
数控机床、亚弧电焊机等设备,对学校来讲几乎完全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当然在今年有所改变),在这种条件下培训出来的学生怎么可能有让家长放心、学生安心、企业满意的就业安置?而就业安置的好坏直接决定了招生工作的兴衰,着就必然使我校的招生、培训、安置的系统工作陷于恶性循环之中,直至突然死亡。
于是在提及学校振兴、二次创业时的普遍思路都是“购买先进设备,引进优秀的师资力量”,但是以我校的现有基础条件来讲,需要资金的地方太多,在设备上一次投入太多的资金是不现实的,而引入优秀的师资力量也是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这时,轻资产的运作就给我们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思路-------绕开购置设备、引入师资力量所需的硬投入这一环节,集中一切优势资源开拓安置渠道;开发招生网络;灵活设置专业;经营我校的文化品牌;深挖创收潜力,形成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将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重资产型专业的培训工作通过校校合作、校企联合的形式转移出去;利用市场机制聘用所系需的师资力量让学校轻装上阵,实现二次腾飞。
集中优势资源开拓就业安置的渠道,与优秀的企业建立长期、稳定、有效、互利互惠的合作关系,将就业安置先做强、再做大,最后做成优势、做成区别于别的职业技术院校的王牌,利用这一渠道在合适的条件下,使我校成为别的职业院校学生就业安置的“中介”,以期在社会中形成“上安康市技校,等于找到一份不错的工作”这一概念的目的,并使之成为我校与别的职业技术院校竞争的优势之一。
招生上,除了做好建立健全的招生网络这一常规工作以外,应结合日常的校内教育和管理工作,注重学生资源的深挖工作。在以前的招生工作中我们注意到,左右学生、家长择校的第一要素往往不是普通的媒体宣传广告,而是学生之间的口碑宣传作用。这就要求我们在学生进校以后的培训管理工作中,要真正作到人性化管理,将以人为本落到实处,通过班主任、带课老师的身传言教;学校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具有实效的综合素质的培训,在学生中形成“积极乐观、奋发向上,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改变自己生存状况”的文化、精神氛围。
安康经贸学院在这一点上就值得我们借鉴,同是职业院校毕业出来的学生,别的院校的学生在工作岗位上、在社会上干不出名堂,“混”不下去就会骂学校、骂老师“误人子弟”,惟独经贸学院的学生如若“混”的不如人不会骂学校、骂老师,知会觉得无颜见老师.区别在哪里?别的学校的学生进校后,校方会觉得完事大吉,对学生“放羊”,而经贸学院以法人代表李刚为代表的管理层则会在课余,晚自习时深入学生中间与学生聊天,谈理想、谈抱负,谈谈自己如何从一名初中未毕业的农家子弟通过自己的努力干到今天这一番事业的创业史.这种聊天聊的是一种文化,向学生传播的是一种精神,而这种文化与精神通过学生的口碑作用,在学生及学生的亲朋好友之间传播所起的作用又岂是普通的招生宣传广告,千篇一律的招生“说服”工作所能比拟的?因此我们必须深挖现有的每个学生资源,将我校所形成的文化精神氛围深深烙在学生身上,通过每个学生传播开去,使学生、家长在提到
安康市技工学校时,除了想到“就业有保障”外,更要想到是安康市技工学校出来的学生所具有的“积极、乐观、奋发向上”的青年形象.这将对该校的招生工作产生极大的推动作用.
对于需要大量资金投入的“重资产型专业”,例如机械加工,在校内完成基本素质,基础理论的教学培训工作后,利用与企业建立的渠道,根据每个企业均有的二至三个月的岗前培训,通过校企联合这一形式,将其转移出去.
对于我校缺口的技术型师资力量,采取“走出去;聘进来;管起来”这一较为经济的手段,在建立强有力的系统化管理制度上做文章.
(1)技能鉴定具有投入少,见效快,无负担的特点,应将其放在与招生同等重要的位置上.在领导重视的前提下.拓宽鉴定工种的范围,通过与具有一定规模的民办职业院校建立鉴定基地、与相关行业建立协作关系等方式推动技能鉴定工作的进步.
(2)封闭式的学生管理方式为我校提供了一个新的创收渠道:学生食堂由学校经营;在校内开办由学校经营的超市.这一方式在加强学校为学生服务功能、增加学校创收能力的同时,为解决学校家属的后顾之忧、开设新专业所需要的硬件要求提供了必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