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概念
一战后期,坦克还属于新生事物,并不存在轻重之分。当时比较有名的坦克是法国雷诺公司生产的FT-17,重量7吨左右,装备了一门37毫米口径的火炮,主要用于破障、越壕。按照现标准来划分,它可能连装甲战车都算不上。
一战结束后,许多国家意识到坦克拥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纷纷加大投入,研制装备了多种样式的坦克。二战爆发前,全球坦克的保有量达2万余辆,少数国家根据自身作战理论与实际需求,发展出火力水平相衔接、任务能力相配套的坦克谱系。这些坦克的尺寸有大有小,轻型坦克概念随着小型坦克的增多渐渐形成。
二战期间,关于轻型坦克的定义逐渐清晰。当时有一定代表性的轻型坦克包括苏制T-26、美制M3/M5、德制2号坦克、日制95式等。它们的战斗全重大多在10吨左右,配备50毫米口径以下的火炮。同期的主战坦克战斗全重大多在25吨左右,火炮口径75毫米以上。任务分工方面也更加明确,后者主要用于战场突击,引领部队前推作战,前者则主要用于支援步兵作战和进行战场侦察。
冷战时期,坦克得到进一步发展,最突出的特点是越来越重。主战坦克的战斗全重基本达到40吨以上,主炮口径达到105毫米或120毫米。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和火力配置水平也随之提升。比如,美制M551轻型坦克,全重近20吨,装备了一门152毫米口径的火炮。
轻型坦克的标准仍在变化,战斗全重达到过去中型甚至主战坦克的标准,具有与现役主战坦克相同或者接近的火力水平,能够执行部分战场突击任务。
M10“布克”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达到42吨,堪比T-72主战坦克。它和“佐拉瓦尔”都配备了105毫米口径线膛炮以及与本国现役主战坦克相同的火控系统。瑞典此前推出的CV-90-120T轻型坦克战斗全重最高时接近40吨,安装了一门“豹2”主战坦克所用的120毫米口径滑膛炮。2S25M1两栖轻型坦克,也使用了与T-90M主战坦克同款的125毫米口径滑膛炮。
发展情况
战场需求
兵器的发展历程如同一条长河,不少兵器的发展会呈现出冷热交替、浮沉交错的特征。轻型坦克的发展就是如此。
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轻型坦克的发展一直处于沉寂状态。这主要是因为冷战刚刚结束时,欧洲大陆爆发大规模地面战争的可能性基本消除,而主战坦克的功能越来越全面,新研制的其他装甲战斗车辆也拥有了轻型坦克的部分功能。到了20世纪90年代末,轻型坦克基本上退出世界主要国家陆军装备体系。
轻型坦克的沉寂,源于国际形势变化、各国战略指导思想调整以及作战样式演进、技术进步发展等。同样,它的局部复苏也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
海湾战争以及随后的几场局部战争“捧红”了精确制导武器,这让传统的陆军不得不考虑转型发展。比如,为了不被边缘化,美陆军提出围绕机动性实施改革,基本思想是通过大型运输机成建制地向全球投送装甲部队,以此确保在美国维护全球霸权行动中牢牢占据一席之地。
为此,美陆军组建了以轮式步战车为骨干的轻量化斯崔克旅。可随着所谓“大国竞争”战略的实施,美军发现,斯崔克系列装甲车无论是火力还是防护力都难以应对未来高端战争,而M1A2“艾布拉姆斯”主战坦克重量已近70吨,空运效率很低,因此必须研发一款兼顾火力强度和机动能力的装甲战车。这样,轻型坦克在时隔近30年后重回美陆军战斗序列。
从一开始,美陆军对M10“布克”轻型坦克的要求就是必须保证“一架C-17运输机可以同时装载两辆”。无独有偶,在“佐拉瓦尔”研发过程中,印陆军也严格限制其战斗全重不超过25吨,以便用伊尔-76运输机运载。
另外,在以广域机动为主要内容的现代陆军作战理论指导下,高原、山地、水网、丘陵等主战坦克不便到达的地域,也可能成为地面部队的战场。面对杀伤力、隐蔽性越来越强的反坦克武器,一些国家开始研制机动性、火力兼具的轻型坦克,以便在今后陆战中赢得先机。
发展历程
1916年9月15日,清晨。法国索马河畔大雾弥漫。
战斗打响。英军一辆辆“钢铁怪物”在战场上横冲直撞,撕破了德军的壕沟防线。坦克,这一未来称霸战场的陆战利器,在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硝烟中初次亮相。它在陆上战场的压倒性优势,使其迅速成为各国陆军的主战武器。
早期坦克通常按照战斗全重和火炮口径分为轻、中、重三种类型。二战以前,轻型坦克作为支援步兵的战斗车辆,承担协助作战功能。轻型坦克也凭借低廉的造价收获大量订单。苏联最早生产的T-26坦克超过一万辆,美国生产的各类轻型坦克达到27000辆,轻型坦克一度迎来兴盛时期。
好景不长,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由于火力和防护性远逊于中型坦克,轻型坦克在战场上节节失利。苏联卫国战争初期,德国军队让成千上万辆苏联轻型坦克变成战场上的废铁。最终,让苏军扭转战局的,还是以T-34、KV-1为代表的中型、重型坦克。
战场上的受挫,让轻型坦克迅速“失宠”。20世纪60年代,主战坦克,这一兼具越野性能和重型火力的现代战斗坦克出现,更是将轻型坦克挤出陆战主力装备。在许多国家的陆军中,轻型坦克甚至演变为侦察坦克、坦克歼击车、伞兵战车和登陆车等其它类型装备。
然而,主战坦克并非完美无缺。由于其技术复杂、战斗全重高,装备了主战坦克的地面部队远程机动能力大大受限。以美国M1主战坦克为例,其战斗全重超过50吨,C-17大型运输机一次仅能运送一辆。除此之外,主战坦克的成本也一直居高不下。1986年,美国M1主战坦克的财政年度价格为222万美元,1988年增长到256万美元。
就在各国纠结于如何为坦克“瘦身”时,一场更大的危机来临了。越南战争,M48“巴顿”主战坦克频频陷入泥坑,成为美军作战负担;海湾战争,伊拉克上千辆坦克在公路上被精确制导武器成队击毁;车臣战争,俄罗斯T-80坦克深陷巷战,被简陋的单兵火箭筒频繁阻击……主战坦克的作战能力备受质疑。
在这种情况下,各国陆军纷纷转型,降低主战坦克比重,将轮式装甲车辆改为轻型坦克。瑞典还在CV90轻型坦克基础上衍生出了综合性能优异的CV90履带式装甲战车,备受欧洲国家欢迎。其战斗全重只有欧美现役主战坦克的一半,却配备了同级火力的主炮;隐身设计和先进辅助防御系统,更加弥补了生存能力的缺陷。
陆军作战理念的多样化发展和坦克集群进攻模式的淘汰,让轻型坦克慢慢重新回到各国陆军视野。随着军工领域各项技术的发展飞跃,坦克可以在重量较轻的同时兼具良好综合性能。这也被视作坦克发展的重要方向。
最早坦克
1917年,法国制成的“雷诺”FT-17坦克是最早的轻型坦克,采用了旋转炮塔和弹性悬挂装置。20世纪20~30年代,典型的轻型坦克有英国“维克斯”系列、法国“雷诺”AMR-33VM和R-35、德国pzkpfwⅠ和Ⅱ、苏联T-26、日本95式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美国发展了M3和M5系列、M24轻型坦克。50~70年代,典型的有美国M41“沃克”轻型坦克、法国AMX-13轻型坦克、美国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中国62式轻型坦克。80年代以后,轻型坦克的火炮口径普遍增大到105毫米,配有主战坦克火控系统。采用新型材料,挂装附加装甲,使轻型坦克的防护力得到明显增强。典型的有美国“__”轻型坦克、瑞典CV-90-120轻型坦克。轻型坦克将普遍采用超低后坐力火炮,发射主战坦克上使用的穿甲弹,其威力可与主战坦克相当,且成本效益好,机动能力强。
美国自1951年生产M41轻型坦克以来,总计生产5500辆,虽在美国早已退役,但仍在世界许多国家装备。1966~1970年,美国生产
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总计700辆,1978年停止使用,仅在
美国第82空降师装备57辆。英国生产、装备
蝎式轻型(侦察)坦克271辆。法国从1952年到1982年为止,总计生产AMX-13轻型坦克约3000辆,现装备200~300辆,其余出口到10多个国家。苏联从50年代初至60年代末,生产
ПТ-76轻型(水陆)坦克7000辆,只装备1200辆,其余出口到20多个国家。此外,奥地利生产、装备SK105轻型坦克250辆,瑞典生产、装备IKV-91轻型坦克等。
现装备的轻型坦克的战斗全重一般为14~18t,乘员3~4人。车上安装76mm或90mm、105mm火炮,发射榴弹、破甲弹等。火炮配有激光测距仪和红外、
微光夜视设备等。单位功率一般为12~16千瓦/t,公路最大速度可达45~72公里/h。
美国于1967年研制、装备
M551轻型坦克,为的是代替
M41轻型坦克、M56自行火炮和M114侦察车。M551轻型坦克原是美军装甲侦察(骑兵)部队的制式装备,主要任务是在距己方最远距离上发现并识别出敌人;最大限度地争取时间,对敌方实施远距离的炮火射击,迟滞敌人,迫使敌人过早展开队形;同时积极判明敌军突击方向与兵力,派出一支快速机动部队遂行掩护任务,利用其火力和机动性掩护主力部队的机动;在夜间和能见度不良条件下执行侦察任务。该坦克虽采用诸如152mm口径的两用炮及先进的火控、观瞄设备,但终因两用炮可靠性差、弹药存在故障、药筒燃烧不完全等问题而被迫停产。当前,美军装甲侦察(骑兵)部队主要装备的是在
M2步兵战车基础上发展的M3侦察战车。
英国于70年代初研制并装备了
蝎式轻型(侦察)坦克车族,其主要任务是在战斗中担任侦察、护卫;配合空降兵空降到敌后方,实施快速机动作战;在核武器爆炸后能迅速进入放射性沾染区,摧毁和消灭敌方有生力量,扩大战果;能实施城市巷战,能在山地、沼泽等复杂地形作战。蝎式轻型坦克体积小、重量轻,战斗全重只有7.9t,火炮口径为76mm,尤其是它的单位压力极低,只有34.34千帕(0.35公斤力/cm2)。
法国研制、装备的轻型坦克有
AMX-13以及AMX-10车族中的AMX-10C轻型坦克。法国极端重视
AMX-13轻型坦克的改造工作,为进一步挖掘它的潜力,将该坦克的动力装置改装
底特律(Detroit)公司的6V-53T型涡轮增压柴油机,功率由184千瓦(250马力)提高到206千瓦(280马力),公路最大速度由60公里/h提高到64公里/h。在火力方面大安装1门105mm坦克炮,可以发射初速为800m/s的空心装药破甲弹。火炮的俯仰范围由原来的-5.5°~+12.5°扩大到-8°~+12.5°,战斗全重也由15t增到17t。法国轻型坦克的主要任务是伴随主战坦克作战,作为主战坦克的支援火力,提高战场的火力密度,消灭敌方主力部队,或在主战坦克不易展开的地区独立执行作战任务,或在复杂地形条件下支援步兵作战,以机动火力摧毁敌方火力点。
苏联于二次大战末研制ПТ-76轻型(水陆)坦克,主要用于侦察、警戒指挥,也可作为两栖部队夺取滩头阵地的火力支援武器。苏联国内的ПТ-76轻型(水陆)坦克早已被БМП步兵战车的侦察车型取代,但仍在20多个国家装备使用。
中国
62式轻型坦克有良好的机动性和一定火力和防护性,主要用于
战场侦察、迂回,同敌方轻型
装甲车辆作战。
63式水陆坦克适宜在多河流、湖泊、沼泽和水网稻田地区执行战斗与侦察任务。
2018年12月,官方首次公布了15式轻型坦克。2019年10月1日,15式轻型坦克首次亮相国庆阅兵。为了适应南方水网、高原山区等地形的作战部署要求,15式轻型坦克应运而生。由于采用了一系列新技术,15式轻型坦克整体作战能力跻身当今世界顶尖水平。
界限模糊
值得关注的是,美陆军内部对M10“布克”的称谓并未做到“整齐划一”。有的美陆军官员将其定位为战车,而非轻型坦克,并解释称,按照美陆军传统,轻型坦克的主要用途是侦察,但M10“布克”并不是一种侦察车辆。
美国媒体从结构设计、操纵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也大多认为M10“布克”是一款轻型坦克。
同样的分歧还在2S25M1身上。俄军内部将其称作自行反坦克炮,在防务展会上却将其标注为“轻型坦克”。其中固然有助力军贸方面的考虑,但也反映出新型轻型坦克与传统装甲战车的界限正变得越来越模糊。
一方面,底盘通用。M10“布克”轻型坦克采用了美国一家公司研制的模块化履带底盘,技术源头是英国“阿贾克斯”履带式装甲车。“佐拉瓦尔”最初计划使用韩制K-9履带式自行榴弹炮的底盘,后来改为自研的新一代履带式装甲车辆底盘。2S25M1两栖轻型坦克则直接套用了BMD-4M步战车底盘。瑞典推出的CV-90-120T轻型坦克,直接套用的是CV-90步战车的底盘。
另一方面,防护力相当。2S25M1两栖轻型坦克车体前部能承受12.7毫米口径子弹的射击,其余部位能提供对7.62毫米口径子弹的防护,同一般步战车相比防护力水平上没有实质性区别。即便是M10“布克”和“佐拉瓦尔”这两款新研的轻型坦克,也仅能承受14.5毫米口径穿甲弹或炮弹碎片的攻击,防护方面的提升幅度有限。尽管M10“布克”和“佐拉瓦尔”均配备了主动防御系统,但如此防护力也无法与传统装甲战车拉开明显差距。当然,它们都具备披挂附加装甲的潜力,可这样一来,轻型坦克的机动性会大打折扣。
从这个角度来看,上述轻型坦克基本就是装甲车底盘与主战坦克炮塔的结合体,M10“布克”和“佐拉瓦尔”还选择了同自行火炮相同的发动机前置布局。在机动、火力、防护力3大核心指标中,它们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牺牲后者。这种设计理念与二战时期的突击炮、坦克歼击车颇为相似,是多方权衡后的无奈之选。
主要用途
主要用于主战坦克不便通行和展开的地区遂行战斗任务;也广泛装备坦克部队和机械化步兵部队的侦察分队。它较适合于山地、丘陵、水网稻田和沿海地区使用,且便于空运、空投和登陆作战。
轻型坦克在历次大战中曾充分发挥自己快速机动的长处,起了一定作用。战后,除一些发展中国家仍作为主要装备使用外,在大量装备使用主战坦克的国家里,轻型坦克通常被用作特种坦克。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轻型坦克作为支援步兵的战斗车辆,在战争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苏联最早生产的有T-26、T-27、T-46坦克,以后又生产了T-30、T-60、T-70、T-80等轻型坦克,生产数量达30000多辆。美国自1933年生产多种型号的轻型坦克,数量达27000多辆,这是轻型坦克的兴盛时期。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随着坦克技术的发展,轻型坦克由于火力和防护性远不及各国投入战斗的中型坦克,致使该类坦克受到了冷落。60年代以来,随着主战坦克代替中型坦克参战后,轻型坦克在许多国家陆军中都不被作为主要装备,并已逐步演变成侦察坦克、坦歼击车、伞兵战车和登陆车等。当时装备的轻型坦克主要有美国M551轻型(侦察)坦克,苏联ПТ-76轻型(水陆)坦克,法国AMX-13,瑞典的IKV-91坦克歼击车,英国蝎式轻型(侦察)坦克等。各国的轻型坦克根据各自的军事思想、
战略方针和地形条件而发展的。
轻型坦克尤其在特殊的地形上使用,能发挥较大作用。轻型坦克在防御和
阻击战中能快速机动地利用地形、地物与敌周旋;在突击和迂回战中能伴随主战坦克实施火力支援,歼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和主战坦克。现将国外轻型坦克的主要用途归纳如下:
警戒巡逻
轻型坦克能在距己方主力部队较远距离上侦察和识别敌情;探明纵深作战路线和敌军突击方向;以快速机动和强大火力防止敌方突然袭击,压制敌人,保证主力纵深无阻,为全纵深作战创造有利条件。许多国家装备了轮式装甲侦察车代替轻坦克遂行侦察任务。
代替作战
轻型坦克能在主战坦克不易展开的各种复杂夺形上先敌展开,能在诸兵种配合下与敌方主战坦克对抗或作为支援步兵作战的战斗坦克;轻型坦克能在山地、沙漠、水网稻田和城市巷战中发挥较好作用。
机动能力
装备有大量轻型坦克的空降兵具有高度的快速性与机动能力;能在敌后各个方向迅速移动,阻击敌人的后续力量,协同己方主力部队围歼敌人。
实现支援
轻型坦克是国外快速部署部队的重要装备。该部队能大规模空运轻型坦克到世界各地,对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实施快速介入、快速部署、纵深突击作战,并迅速实现战略转移、
战略防御以及快速支援远距离作战。
发展趋势
2022年6月,巴黎。
欧洲国际防务展开幕。世界主流坦克供应商齐聚一堂,携最新成果参展。从他们展示的先进坦克中,可窥得未来轻型坦克的四项基本能力:
第一,打造数字化座舱。
操作简单快捷,是武器装备的一项重要指标。传统的坦克座舱中仪表设备众多、信息繁杂,长时间操作易造成乘员疲劳,也难以应对瞬息万变的战场。
为简化数据信息,美国M1A2坦克加装了综合显示器,让乘员对战场各项信息拥有更直观的感受。车长和炮长只需坐在显示器前,就可以全方位了解各种图像、数据、战场实时景象,更加有利于战斗指挥。
第二,搭建无人平台。
未来,搭载了更多武器系统和信息设备的坦克,将会像无人作战飞机一样,由位于安全场所的坦克指挥员遥控作战。
对坦克进行无人化改造,不但会大大减少士兵伤亡数量,也可以进一步解放坦克内空间——仅对车辆控制系统和发动机进行防护,会使坦克变得更小、更轻,从而减少油耗,降低成本。
第三,优化隐身设计。
反坦克武器层出不穷,对坦克在战场上的生存能力提出很大考验。各种新型防护装甲不断涌现,仍然赶不上反坦克武器的研制速度。如何让坦克变成低可探测目标,也成了世界各国的一大研究方向。
波兰的全球首款隐身坦克PL-01,就可以通过车体四周密布的红外探头及数千片可调温的瓦片装甲,将表面调整到与周围环境相近的温度。据说该坦克还可以改变自己的红外特征,在敌人的红外探测下伪装成轿车。
第四,作战信息共享。
未来作战是“高技术条件下的战争”,各个战斗单位需要连接成一个作战整体,实现信息统一处理和共享。在联合作战体系之下,坦克不再是孤立的装甲单元,而是战场信息网的一个节点、一个终端和一个火力凶猛的攻防平台。
法国的“勒克莱尔”坦克首次采用战场管理系统,并使之具有实时战斗能力。车长可以通过智能操控设备得知战场环境、GPS定位、敌方攻击位置等信息,用以计算地形、时间、位置和部署。凭借高度先进的火控设备,“勒克莱尔”坦克可实现高达95%的首发命中率。
专家预测,未来战场轻型坦克将在突击和迂回战中伴随主战坦克进行火力支援,歼灭敌方轻型装甲车辆和主战坦克,同时可以在主战坦克无法部署的地区,为该地区步兵提供装甲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