轵关,古关隘,
战国时置关,位于河南
济源城西22公里处的封门口村东,关当轵道之险,因曰轵关,为
太行八陉第一陉。是古轵道上的咽喉,为历代军事险要。这里两山夹峙,状呈“V”型,路在中间,其最窄处仅8米,地势险要,有“封门天险”之称。
战国时秦伐魏时,首先攻取轵关。《
十六国春秋》记,
慕容永屯驻轵关,杜太行口以拒
慕容垂,即此。
西燕强盛时,统治疆域南抵轵关,北至新兴,东依太行,西临黄河。南北朝时,轵关是
东魏与
西魏、
北齐与
北周的边境线。明洪武初年,又在这里置虎岭关,布兵把守。清咸丰六年(1856),清人在轵关旧址重建关楼,由总兵带领马步弁兵昼夜值守。1938年,日军进犯济源,欲由此向西朝王屋、邵原进发,被中国军队据险把关予以重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