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件可靠性 (software reliability )是
软件产品在规定的条件下和规定的时间区间完成规定功能的能力。规定的条件是指直接与软件运行相关的使用该软件的
计算机系统的状态和软件的输入条件,或统称为软件
运行时的外部输入条件;规定的时间区间是指软件的实际运行时间区间;规定功能是指为提供给定的服务,
软件产品所必须具备的功能。软件可靠性不但与软件存在的缺陷和(或)差错有关,而且与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有关。软件可靠性的
概率度量称软件
可靠度。
定义
1983年美国
IEEE计算机学会对“软件可靠性”做出了明确定义,此后该定义被美国标准化研究所接受为
国家标准,1989年我国也接受该定义为国家标准。该定义包括两方面的含义:
(1)在规定的条件下,在规定的时间内,软件不引起系统失效的概率;
(2)在规定的
时间周期内,在所述条件下程序执行所要求的功能的能力;
其中的概率是系统输入和系统使用的函数,也是软件中存在的故障的函数,系统输入将确定是否会遇到已存在的故障(如果故障存在的话)。
影响因素
软件可靠性是关于软件能够满足需求功能的性质,软件不能满足需求是因为软件中的差错引起了
软件故障。软件中有哪些可能的差错呢?
1.
需求分析定义错误。如用户提出的需求不完整,
用户需求的变更未及时消化,软件开发者和用户对需求的理解不同等等。
2.
设计错误。如处理的结构和算法错误,缺乏对特殊情况和
错误处理的考虑等。
5.文档错误。如文档不齐全,文档相关内容不一致,文档版本不一致,缺乏完整性等。
从上游到下游,错误的影响是发散的,所以要尽量把错误消除在开发前期阶段。
错误引入软件的方式可归纳为两种特性:程序代码特性,开发过程特性。
程序代码一个最直观的特性是长度,另外还有算法和语句结构等,程序代码越长,结构越复杂,其可靠性越难保证。
开发过程特性包括采用的
工程技术和使用的工具,也包括开发者个人的业务经历水平等。
除了软件可靠性外,影响可靠性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
健壮性,对非法输入的
容错能力。
所以提高可靠性从原理上看就是要减少错误和提高健壮性。
相关分析
可靠性保证
应用软件系统规模越做越大越复杂,其可靠性越来越难保证。应用本身对系统运行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在一些关键的
应用领域,如航空、航天等,其可靠性要求尤为重要,在银行等服务性行业,其软件
系统的可靠性也直接关系到自身的声誉和生存发展
竞争能力。 特别是软件可靠性比
硬件可靠性更难保证,会严重影响整个系统的可靠性。在许多
项目开发过程中,对可靠性没有提出明确的要求,开发商(部门)也不在可靠性方面花更多的精力,往往只注重速度、结果的正确性和
用户界面的友好性等,而忽略了可靠性。在投入使用后才发现大量可靠性问题,增加了维护困难和工作量,严重时只有束之高阁,无法投入实际使用。
软硬件可靠性区别
1.最明显的是硬件有老化损耗现象,硬件失效是物理故障,是器件物理变化的必然结果,有
浴盆曲线现象;软件不发生变化,没有磨损现象,有陈旧落后的问题,没有浴盆曲线现象。
2.硬件可靠性的决定因素是时间,受设计、生产、运用的所有过程影响,软件可靠性的决定因素是与
输入数据有关的软件差错,是输入数据和程序内部状态的函数,更多地决定于人。
3.硬件的纠错维护可通过修复或更换失效的系统重新恢复功能,软件只有通过重设计。
4.对硬件可采用
预防性维护技术预防故障,采用断开失效部件的办法诊断故障,而软件则不能采用这些技术。
5.事先估计
可靠性测试和可靠性的逐步增长等技术对软件和硬件有不同的意义。
6.为提高
硬件可靠性可采用
冗余技术,而同一软件的冗余不能提高可靠性。
7.硬件可靠性检验方法已建立,并已标准化且有一整套完整的理论,而软件
可靠性验证方法仍未建立,更没有完整的
理论体系。
8.硬件可靠性已有成熟的
产品市场,而软件产品市场还很新。
9.
软件错误是永恒的,可重现的,而一些瞬间的硬件错误可能会被误认为是软件错误。
总的说来,软件可靠性比硬件可靠性更难保证,即使是美国宇航局的
软件系统,其可靠性仍比
硬件可靠性低一个
数量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