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轮状病毒性胃肠炎
轮状病毒胃肠炎是病毒性胃肠炎中最常见的一种。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而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可引起青壮年胃肠炎的暴发流行,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
病因
1.传染源
患者与无症状带毒者是主要的传染源。患者急性期粪便中有大量病毒颗粒,病后可持续排毒4~8天。
2.传播途径
主要通过人传人,经粪-口或口-口传播,亦可能通过水源污染或呼吸道传播。成人轮状病毒胃肠炎(流行性腹泻)常呈水型暴发流行,也可通过生活接触传播。
3.易感人群
普通轮状病毒主要侵犯婴幼儿,以9~12月龄发病率最高,成人腹泻轮状病毒则人群普遍易感,但主要在青壮年中造成流行。
临床表现
1.普通轮状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1~3天。6~24月龄小儿症状重,而较大儿童或成年人多为轻型或亚临床感染。起病急,多先吐后泻,伴轻、中度发热。腹泻每日十到数十次不等,大便多为水样,或呈黄绿色稀便,常伴轻或中度脱水及代谢性中毒。部分病例在出现消化道症状前常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本病为自限性疾病,病程1周左右。
2.成人腹泻轮状病毒胃肠炎
潜伏期2~3天,起病急,多无发热或仅有低热,以腹泻、腹痛、腹胀为主要症状。腹泻每日3~10次不等,为黄水样或米汤样便,无脓血。部分病例伴恶心、呕吐等。病程3~6天。
检查
1.血常规
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及分类大多正常,少数偏高,分类中淋巴细胞增加。
2.大便常规及培养
大便镜检大多无特殊发现,少数可见少量白细胞,培养无致病菌生长。
3.特异性诊断实验
(1)取粪便作直接或免疫电镜检查,可发现轮状病毒颗粒。
(2)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或免疫酶斑试验检测粪便上清液中的病毒抗原,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
(3)从粪便中提取病毒RNA,进行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和银染色,检查有无轮状病毒的RNA电泳图谱,既有诊断价值,又可区别不同型病毒感染。
(4)血清学检测,感染后5天,血中可检测出特异性IgM抗体,亦有助于本病诊断。
治疗
无特效疗法,以对症治疗为主。暂停乳类及双糖类食物。吐泻较重时用止吐剂及镇静剂。口服或静脉补液以纠正水和电解质紊乱。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03-31 20:45
目录
概述
病因
临床表现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