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龙藏位于
包头市东河区东门外东河(古称博托河汉意英雄河)出口处的右岸,内蒙包头疗养院南约百米的山坳里,这里古木参天,奇山异水,环境幽雅,景致宜人,是包头市东河区重要的风景区。
地理位置
1964年这里被列为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文革中这处文物古迹受到严重破坏,近几年,整体保留了部分,部分建筑已修饰一新,成为包头重要的旅游参观点之一。
由来
转龙藏地名的由来,可追溯到清朝前期。雍正初年,有土默特部喇嘛阿尔万曲力木自西藏进修回来,沿阴山云游,雍正四年(1726年)来到博托河右岸,见树木苍郁、泉水淙淙,环境幽雅,景致宜人,遂“挂锡”于此,建庙供佛,焚香诵经,将此地命名为“转龙藏”。“转龙藏”之意,在道光二十九年(1849年)所立《转龙藏碑记》作了如下解释:“……包镇之有转龙藏,水泉出也。其水旋转之势,曲折蜿蜒,有似乎龙;而泽灌千畦,并豢万家,宝藏与焉。古之命名,意在斯矣。”包头转龙藏之名,实因水泉而得之。另有一种说法,认为“转龙藏”应为“转轮藏”,来自佛教语。
雍(正)乾(隆)之世,内地农商除自晋北代、忻、崞、朔、河曲、五台、保德等州县陆续迁来,又有陕西府谷、神木人的移居,居民的累增,使佛教在内蒙古西部的传播有了广泛的基础。因此,寺庙林立,转龙藏这一幽雅的风景之地也于道光二十九年在原龙王小庙的基础上,创建了龙泉寺。
转龙藏传说
相传当年
成吉思汗西征,途经九峰山一带时,大军正在行进中,忽听前方传来呦呦鹿鸣,举目远眺,只见一只梅花鹿正在对面山坡上与大军相视对望。这只梅花鹿个儿大体壮,身上的花斑在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那一对犄角也大的出奇,就像两棵无叶的山榆。成吉思汗对身边的大将木合黎说,我见过许多鹿,也猎过很多鹿,却从未见过如此彪悍的梅花鹿。木合黎心领神会,急命随从取来弓箭,递于大汗,成吉思汗张弓搭箭,“嗖”地向梅花鹿射去,却没有射中。箭落在梅花鹿的脚下,而梅花鹿不惊不咋,纹丝不动,似乎根本没有看见有箭射来。成吉思汗又射,依然如故,再射,箭落原地,而梅花鹿仍然昂首静观,岿然不动。成吉思汗很是奇怪,暗想,我打仗百战百胜,我射箭百发百中,今天怎么就射不中一只不算远的梅花鹿呢?于是策马扬鞭,向鹿奔去。当追到近前,正欲张弓搭箭时,那梅花鹿却又迅急逃离原地,向西飞奔,过一会儿就停在不远的地方回头张望,只要大汗搭箭欲射就跑,这样跑跑停停,若即若离,就像在故意戏弄大汗,如此几经转合,总也不能追上。成吉思汗更加奇怪,心想以我身经百战的神马“萨日勒”,尚且追不到一只梅花鹿,莫非这是一只神鹿?
再说成吉思汗的坐骑,那是一匹千里挑一的宝马良驹,蒙古人管它叫神马“萨日勒”,这匹马跟随主人身经百战,可以说日行千里,夜行八百,今日却追不上一只梅花鹿,此刻,它比主人还着急,不等扬鞭,便已扬鬃奋蹄。
转过一道山弯,追到一处台地,就是今天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一带,那只梅花鹿跑进了一片树林中。成吉思汗立马观察,只见此处苍松翠柏,草高林密,好似人间仙境。成吉思汗心想,梅花鹿竟跑到这等仙境般的地方,必是一只神鹿了,我一定要抓住它。便命随从收起弓箭,围住树林,向林中搜索,准备活捉这只梅花鹿。那只梅花鹿在林中忽隐忽现,转过一棵大树就不见了。大汗令随从将士在密林中仔细搜寻,可搜遍整个密林也未见梅花鹿的踪影,只是听见呦呦鹿鸣声在林中回荡。成吉思汗想,难道这神鹿钻进那裸大树底下不曾?回头望去,发觉那裸大树枝叶繁茂,树干粗壮,几人合抱不拢。再定睛细看时,阳光从大树斑驳的枝桠透过来,发现那树的形态竟活脱脱地似一只跃蹄飞腾的鹿!大汗甚为震惊,但找鹿的心意已决,遂急命士兵将此树连根刨起。一声令下,众将士立即开挖,不一会儿,大树轰然倒地,但未见梅花鹿,拨去泥土,却见一块方方正正、熠熠闪光的青石板埋在树下,一只梅花鹿的图案赫然显现在青石板上,和追捕的那只梅花鹿别无二致,纹路清晰,花斑耀眼,活灵活现。士兵急报大汗,大汗心中惊叹:确为神鹿也!脱口而出:“包克图、包克图……”
成吉思汗感慨万千,朗声长叹:“这是天意,神鹿显灵了,此处真是一块风水宝地啊!”
龙泉寺
位于东河区东门外东北行里许的小山坡上。该庙盛时,穿越丛林,为一广场,有戏台1座,再往北是山门,两侧配以钟、鼓楼,山门悬匾“龙泉寺”。进入山门,林荫下一泉直径丈余,深约2丈,用石墙围砌。绕石泉拾级而上,有一座牌楼式的院门。庙院有正殿5间,两厢配殿禅房共16间,西侧殿三间。庙院外东山脊上筑玉皇阁一座,总占地面积约10亩。庙院外突出的岩角上筑有亭一座,凭亭栏远眺,可望见黄河如带,故名“望河亭”。寺内又有山泉下泄,泉水由龙嘴处喷出,更为寺庙增添了怡趣,为包头地区少见的景观。
转龙藏早在20年代,这里就发现了新石器时代的文物。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