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水宫,位于宁德市蕉城区霍童镇渡头村与加厚村之间的霍童溪畔,距霍童镇约5公里。相传建于北宋先期,上世纪六十年代圯于火,之后重建,其山门、楼头雕塑及宫殿规制基本保持原貌,还保留有清嘉庆年间的石碑和牌匾。
前觅仙踪
霍童溪是福建省排为第五的内河,集松溪、政和、周宁、屏南、宁德五县之水,经八都镇金垂入海。以前交通闭塞,唯靠水运,木船可以上溯到莒洲,莒洲、柏步、外表、霍童等地有木船几十艘,运进食盐、生活用品,运出农村产品,人民赖以生存。不知何时,在转水崖下的洞穴中,一只千年黄甲鱼成精成怪,居民深受其害,船只到此,即被触翻,船人尽落鱼腹,妇人到河边洗衣,鱼尾一扫,拖入深潭,一时溪河交通几绝,行人、行船不敢到此,人民深受其祸,但又无法除之。却说陈靖姑访道到霍童,听说有妖精祸害百姓,激起为民除害之心。于是陈靖姑化作一村妇,挽袖到河边流衣,引黄甲精出洞来。一会儿,只见潭中滚起大浪,一条大黄鱼游将前来,陈靖姑曲指一弹,一弹射中鱼目,黄甲精负痛跃到半空,变作一条黄色蛟龙,陈靖姑将捣衣锤一抖,即为宝剑,飞到空中与蛟龙一陈恶斗,天昏地暗,大雨倾盆。半个时辰之后,龙头即被陈靖姑斩落,但龙尾仍在空中飞舞,雨下得更大了。原来龙之行雨靠的是龙尾摆动,才能招来风雨。于是陈靖姑再次飞到空中,将龙尾拖了下来,用手中宝剑将它钉入潭底。妖精即除,风流便息,人民又得以安居乐业。据说,逢干旱之年,潭水浅些时船行至此,尚可见潭底一柄宝剑。后来,人们为感陈靖姑大德,在转水山崖之上建庙,名为“转水宫”,专祀陈靖姑神像。
霍童溪的下游,地名福口,传说长坑鬼被陈靖姑追杀后,逃到这里继续祸害百姓。陈靖姑探知所在,将其擒获,磨成灰,用瓦罐贮之,存在溪边岩下。不巧有个渔夫误为宝存,取而开启,骨灰化成黑蠓,飞扬开来,时至今日,福口地方的黑蠓特多,乡人多受叮咬。后人亦在此地建“福水宫”,奉祀陈靖姑神像,所以在霍童溪畔有二座专祀陈靖姑的宫庙。
转水宫,不知始建于何代,据今人猜度,应该道建于北宋先期。据《中国道教史》中介绍,自北宋太宗之后历四、五代皇帝推崇道教,尤其对于民间的许逊崇拜给予大力扶持。许真人被历代皇帝加封,颂扬吴猛、许逊的忠孝思想,称之为“传忠孝之宗”、“为众仙之长”。可想而知师尊受到皇上的推崇,且时值盛世,当地士民焉能不为陈靖姑立祠乎?经历代兴替,千余年来香火不减。现今的宫殿建筑是前世纪六十年代圯于火之后重建的,山门及楼头雕塑及宫殿规制基本保持原貌。现宫内古文物可见的不多,一些基石等大概是南宋时期的遗物,一块石碑和一块牌匾为清嘉庆年间的,神像为重建后雕塑的。正殿中间端坐着陈靖姑夫妇神像,左边供着十二位师姐妹,右边供刘氏公婆,两厢供闽王府三十六嫔妃,即三十六婆神及七十二婆奶,供案上还供着陈靖姑的胎儿,经炼度复活的“
灵通三舍人”及陈靖姑谊子,专司人间痘苗的感生小哥,即“金舍人”。基本上临水祖宫的一应神纸,在转水宫中同样供奉。宫中除每年正月各地前来迎请香火时最为热闹外,平时只有信众到此烧香、求拜、宫有专人看守,早晚供香,打扫卫生。
泽沛万民
闽东民间人们习称陈靖姑为“奶娘”“奶娘婆”、“陈大奶”,信仰的神像遍布闽东各地,尤以宁德、屏南、周宁、福安等地更为普遍,可以说村村必祀,庙庙必供,人人崇仰。每年的正月十五是陈靖姑寿诞,从正月初六开始,各地到转水宫迎请香火的有160多炉,也就是说有160个以上的村庄(宫庙),基本上属于闽东五县之范围。以前在迎请香火过程中为争排位和先后,经常发生斗殴,甚至闹出人命,后来根据各地情况,从初六日开始至十五日,各地(村)分批迎请香火,总之保证奶娘圣诞日前香火能迎到本村,供信众礼供。霍童镇辖下21个行政村,较大的自然村近50个(有能力设宫庙、礼神灵)。霍童村是大村,分之为四境,境内又分堡,均有陈靖姑神灵一尊以上,华阳境还有十二姐妹和三十六婆神。每五年之中一年为大装年,即天干逢甲、巳之年。其余四年为小装年,大装年大迎,小装年小迎。大装年要到临水祖宫迎请香火,小装年在转水宫迎请,都必须在正月十三日凌晨,香火回村,所以在大装年必须初九、初十就要动身,徒步爬山越岭到临水祖宫,求得香火后,日夜兼程,即使下雪下雨都不能停,务必按时赶回村。十三日凌晨,奶娘进村,前面龙伞大锣开道,香火用大鼎炉抬着供各家各户,男女老幼争相前来炉前燃香,将香火接到自己家中。家中已备好三牲福礼相候,寓意奶娘已经接到自家了。元宵夜是奶娘圣诞,霍童民间称之为“娘娘暝”,是夜四境奶娘神像全部抬出来巡游,亦龙伞大锣开道,居民、住户燃香鸣炮相迎,没有彩灯和彩街。因为霍童的迎灯节在二月初一以后,是纪念隋朝的谏议大夫黄鞠(土主神灵)和朱福的,这个习俗已经一千三百余年,比奶娘更早,所以奶娘也只得入乡随俗,元宵夜巡游后,二月各境迎灯时皆同各境神灵,再次游灯节。有兴贤等其他村在元宵夜有迎灯活动,但由于灯艺水平低,不如霍童村的灯节好看。
陈靖姑为神之后,麾下的众姐妹齐归座下,成了妇女、儿童的保护神。旧时人们的生活环境、卫生条件、医疗水平低,奶娘能保佑妇女、儿童,给人们带来了极大的精神寄托。婚后多年未育者在正月十五日到奶娘座前许愿求子,取回二粒红蛋(前面人还供的红蛋)回家食下,即喻奶娘送胎之意。如果已经怀孕,一般由婆姆到宫中告知奶娘(孕妇忌到宫中,恐身不净,冲秽其他神灵),有的人还要脱下奶娘的绣花鞋带回家,供在房中,即喻奶娘时刻亲临监护。临产之际又要到宫中祈求平安顺产。产后三天,谓之洗生旦,即小儿沐浴,用果盒酒及蛋面到宫中告知奶娘,祈求奶娘保佑小儿健康成长。小儿出麻、出痘时求奶娘派金舍人前来照看,如遇身体溃烂,则求虎婆娘前来,虎舌舐之可愈。如小儿夜啼、受惊等,则到奶娘驾前求取神箭,挂在房中,即谓奶娘护卫,排除干扰,小儿可安宁入睡。还有儿童体弱多病者须寄养奶娘处的,有的许下枷愿等等许多神事活动。
儿童由幼及青,到了十六岁,即谓过关,此后便成人了,正月十五日备好三牲福礼,有取蛋的必须还红蛋20个,脱鞋的重做一双新鞋,求箭的须做二把神箭,以及在神前曾经许诺的物事,如锦袍、神龛、神幔、供桌、花瓶、花灯等等物件必须备齐全,具文疏以谢恩。如果寄养的,许枷愿的,为大愿,除还供的一应物事外还必须备下一个木枷锁,当事人身着麻衣,脚穿草鞋,项枷着木枷锁,跟在法师后面,沿街而过,走到亲戚族人门前时,亲属们送给米粽,然后到宫中奶娘驾前,跟着法师、完成诸般法事,然后将木枷及麻衣、草鞋等物同纸钱、文疏等一并焚化,才算过关完成。该人从此脱去一切灾难和苦难,今后一路坦途。
老辈常说,祈求奶娘,有求必应,故而香火愈传愈广。再者奶娘所司的神通范围,迎合社会的需求,同时奶娘又是慈悲的女神,使广大妇女倍感亲切,所以香火千秋永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