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身造型
车身形状
车身造型(styling) 根据汽车整体设计的多方面要求来塑造最理想的车身形状。车身造型设计是汽车外部和车厢内部造型设计的总和。它不是对汽车的简单装饰,而是运用艺术的手法科学地表现汽车的功能、材料、工艺和结构特点。车身造型的目的是以它的美去吸引和打动观者,使其产生拥有这种车的欲望。车身造型设计虽然是车身设计的最初步骤,是整车设计最初阶段的一项综合构思,但却是决定产品命运的关键。车身的造型已成为汽车产品竞争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简介
车身造型主要涉及科学和艺术两大方面。设计师需要懂得车身结构、制造工艺要求、空气动力学人机工程学工程材料学、机械制图学、声学和光学知识。同时,设计师更需要有高雅的艺术品位和丰富的艺术知识,如造型的视觉规律原理、绘画雕塑、图案学、色彩学等。汽车作为一种商品,设计师还要考虑制造成本和顾客的心理需求。
发展历史
车身造型的演变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其演变主要决定于汽车的空气动力学特性。为减少阻力,汽车车身从早期的马车型车身和箱型车身演变到流线型的甲虫型车身。为了避免横向风力的影响,又演变为船型车身。为进一步减小风阻系数,并避免高速时产生升力,又发展为现在的鱼型车身和楔型车身。汽车造型的演变,和艺术造型的思想发展密切相关。在过去的汽车上,我们可以看到有的汽车采用大曲率的复杂造型,有的汽车还装有华而不实的大尾巴。然而,随着岁月的流逝,车身造型中简朴、明快、实用、流畅的构思逐渐占据了主导地位。
车型演变
马车型车身(wagom body)
最早的汽车车身造型,即将马车车厢直接移植于汽车上。1886年,戴姆勒本茨分别试制出1.5马力(1英制马力=745.7瓦)和0.85马力单缸汽油发动机,并成功地试制出第一台汽车。早期的汽车,是在马车的车身上安装内燃机而成。整个车身以木质材料为主,是篷体的,其车身造型基本上沿用了马车的形式,被称为“无马的马车”,因此谈不到有汽车自己的车身造型。后来,汽车逐渐脱离开马车的车身,开始有了自己的样式。不过,由于发动机的功率太小,为了减轻重量,只能装用轻便的、简单的车篷、挡风板、挡风玻璃。
箱型车身(box body)
有如箱子的车身造型。1915年,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的T型车由篷体改为厢体,厢体是矩形的,其外形特点很像一只大箱子,并装有门和窗,人们称这类车为“箱形汽车”,它奠定了以后汽车的基本造型。当时的汽车受到马车的影响,车身高,1900年高约2.7m,1910年高约2.4m,1920年高约1.9m。因此,空气阻力很大。汽车要提高车速,就需尽力加大发动机的功率和减轻车身重量。从1920年开始,汽车车身由以敝篷为主转变到以封闭的箱形车身为主。为了减轻重量,开始大量采用薄钢板作为车身材料。1924年通用汽车公司开始采用不同颜色的面漆,从而改变了汽车清一色都是黑色的传统形象。
甲虫型车身(beetle body)
20世纪30年代,为提高汽车车速,开始应用空气动力学的原理来减少风阻系数。轿车车身高度逐步降低到1.4米,车宽逐渐增大。车身截面从四方形变为椭圆形,从而减小了迎风面积。1934年,美国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气流”牌轿车首先采用了流线型的甲虫形车身外形设计,大大减小了空气阻力。德国大众汽车公司的“甲壳虫”汽车,是甲虫型车身汽车的典型代表。1937年,F.波尔舍开始设计类似甲虫外形的汽车。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甲虫外形阻力小的长处,使“大众”汽车成为当时流线型汽车的代表。从20世纪30年代流线型汽车开始普及到40年代末的近20年间,是甲虫型车身汽车的“黄金时代”。但这种车身也有明显的缺点:一是乘员活动空间狭小,后排乘客头顶上部几乎碰到车顶;二是车身对横向风力不稳定,受风后容易使汽车偏离原来行驶的车道,这在汽车高速行驶时容易发生危险。因此,甲虫形车身后来被船型车身汽车所取代。
船型车身(ship body)
20世纪50年代,为创造舒适、宽敞的乘坐空间,出现了船型车身的轿车,并由此成为当代轿车造型的主流。1949年,福特汽车公司的V8轿车首先开创了船型车身的车形。船型车身的重要特点,是开始应用人体工程学来设计车身,把乘坐位置放在振动最小的汽车中部。发动机在前部,行李舱在后部,还取消了脚踏板和单独的翼子板,扩大了汽车的内部空间,同时也减小了汽车侧面的空气阻力。因此,船型车身汽车受到了广泛的欢迎,一直盛行不衰。常见的奥迪100C型轿车,就是船型车身汽车,其风阻系数只有0.30。
鱼型车身(fish body)
为了克服船型车身汽车的尾部过分向后伸出,在汽车高速行驶时会产生较强的空气涡流作用这一缺陷,人们又开发出像鱼的脊背的鱼型汽车。1952年,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的“别克”牌轿车开创了鱼型车身汽车的时代。如果仅仅从汽车背部形状来看,鱼型车身汽车和甲虫型车身汽车是很相似的。但如仔细观察,会发现鱼型汽车的背部和地面所成的角度比较小,尾部较长,围绕车身的气流也就较为平顺,所以涡流阻力也相对较小。另一方面,鱼型车身汽车是由船型车身汽车演变而来的,因此基本上保留了船型汽车的长处,诸如车室宽大、视野开阔、车身侧面的形状阻力较小、造型更具有动感、乘坐舒适等,这些都远远地超过了甲虫型汽车的性能。另外,鱼型车身汽车还特别增大了行李舱的容积,更适合家庭外出旅行等使用。正因为如此,鱼型车身汽车才得以迅速地发展。但也同时存在着一些致命的弱点:一是由于鱼型车身汽车的后窗玻璃倾斜得过于厉害,致使玻璃的表面积增大了1~2倍,强度有所下降,产生了结构上的缺陷;二是当汽车高速行驶时汽车的升力较大。鉴于鱼型车身汽车的缺点,设计师在鱼型车身汽车的尾部安上了一个上翘的“鸭尾巴”以此来克服一部分空气的升力,这便是“鱼形鸭尾式”车型。
楔型车身(wedge body)
“鱼形鸭尾式”车型虽然部分地克服了汽车高速行驶时空气升力的,但却未从根本上解决鱼形车身汽车的升力问题。在经过大量的探求和试验后,设计师最终找到了一种新车型——楔形。这种车型就是将车身整体向前下方倾斜,车身后部像刀切一样平直,这种造型能有效地克服升力。
第一次按楔形设计的汽车是1963年由S.阿本提设计的,这辆汽车在汽车外形设计专家中得到了极高的评价。1968年,通用汽车公司的O.托罗纳多改进和发展了楔型车身汽车,1968年又为凯迪拉克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埃尔多所采用。楔型车身造型主要在赛车上得到广泛应用。因为赛车首先考虑流体力学(空气动力学)等问题对汽车的影响,车身可以完全按楔形制造,而把乘坐的舒适性作为次要问题考虑。如20世纪80年代的意大利法拉利跑车,就是典型的楔形车身造型。楔型车身造型对于高速行驶的汽车来说,无论是从其造型的简练、动感方面,还是从对空气动力学的体现方面,都比较符合现代人们的主观要求,具有极强的现代气息,给人以美好的享受和速度的快捷感。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MR2型中置发动机跑车(尾部装有扰流板),可以称之为楔型车身汽车中的代表车。
楔型车身又分为直背式和掀背式两种。①直背式,又称溜背式、快背式、斜背式,指轿车车身背部的形状是倾斜下降的。它主要用于楔形车身上。它的背部产生的涡流最小,可大大减少空气阻力。②掀背式,指轿车车身的后部有一个可以掀开的后门,一般两厢式轿车大都是掀背式。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2-09-27 07:52
目录
概述
简介
发展历史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