车市
销售汽车的市场
车市,顾名思义,就是销售汽车市场。是指将汽车集中摆放进行销售、买卖的场所。 车市的主要形式有两种,一种是实体车市,一种是网上车市。前者是具有一定的空间、场所及相对数量的汽车和从事汽车买卖的服务人员;后者是指通过网络将汽车的相关信息、资料、参数等在网上进行集中汇总,然后再进行实体交易
09转折
流行一词,最早出现在服装中,看看作为服装界晴雨表的意大利米兰时装周发布会,就可以感召流行趋势的魅力。流行趋势的存在是普遍的,吃、穿、住、行、用各个方面都需要有“流行”,车市亦然。
2009年,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汽车消费市场,众多品牌脱颖而出。
二手市场
作为车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手车市场是机动车商品二次流动的场所,它具有中介服务商和商品经营者的双重属性。具体而言,二手车交易市场的功能有:二手车评估、收购、销售、寄售、置换、拍卖、过户、转籍、上牌、保险等服务。
从最近几年来的发展趋势看,二手车每年的销量均提升10%以上,二手车交易流通正在不断被广大消费者所认同,二手车成交量正在不断增长,小编了解到的信息:中国汽车流通协会近日公布数据:上半年,二手车全国累计交易231.29万辆,同比增长18.48%,市场销量稳中有升;交易额1129.18亿元,同比增长28.17%。协会还分析指出,国内二手车市场正朝着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最近几年二手车交易量保持直增长的势头,主要原因是消费者对二手车的认知度越来越高,二手车经营者的售后服务和诚信经营也不断加强。综观上半年的二手车交易,基本型乘用车成交128.73万辆,同比增长24.90%,交易额达到660.06亿元;客车成交37.84万辆,同比增长23.41%,交易额为149.73亿元;载货车成交34.35万辆,同比增长10.14%,交易额为135.74亿元;越野车成交4.59万辆,同比增长37.41%,交易额为74.42亿元,保持了良好的二手车交易发展趋势。
二手车对于中国消费者来说,仍然是一块需要大力投入开发的“处女地”,随着一线城市的消费者相继进入换车时代,利润丰厚的二手车便成为车企继新车市场、售后服务之后又一块角逐高地。因为车企清楚地看到,新车和二手车是相互关联、互相影响的,二手车保值率越高,对新车的价格定制越有利,拓展二手车业务,其一可促进新车的销售,其二能稳定新车的价格。近年来各大车企都加大了对二手车行业的投资力度,对于整个二手车行业来说这不得不说是一件好消息,通过各大车企的大力投入,二手车市场正在呈现出如火如荼的发展趋势。
不过,中国汽车流通协会也指出,眼下,中国二手车交易还存在着车况信息不透明、车辆置换不方便、选购旧车不放心、黄牛充斥不规范和交易流程不保证等障碍,二手车的交易体系亟待规范和成熟。该协会表示,随着国内二手车业务的进一步拓展,需要快速建立第三方服务平台,以规范二手车经营和二手车消费的金融服务、专业仓储、物流业务等。同时,该协会还提醒,由于近期国内部分地区连续强降雨,使部分车辆被雨水浸泡,其中一部分经简单的维修处理后会流入二手车市场,消费者购买二手车时应尽量选择正规的企业,避免买到水泡车。
市场走势
2012年乘用车市场走势较强
1、乘用车达到1326万台
图表 1乘用车05-2012年表现对比分析 单位 万台,%
根据全国乘联会数据, 2012年1-12月的中国狭义乘用车销量1326万台,较11年度销量增长95万台,累计批发量增速为8%。12年车市增速仍处于近8年来的年度较低点.这也是今年1季度月的年初累计增量少,9月丢量等特殊因素的干扰影响较大。同时今年的厂家走势结构性分化,部分企业走势超强的增量转移,下滑企业丢量充分暴露的结果。
12年车市实际更好的结论中,体现最充分的是12月狭义乘用车同比增长6%,月增速低于年度增速2个百分点。这主要是今年10-11月的零售市场较强,厂家考虑收缩12月销量为13年开门红的结果。12月微车增长达9%,较年累增速高10个百分点,这也是微车今年12月的微车回暖的结果。
2、车市走势结构分化
车企走势出现剧烈分化
1、2012年车企表现严重分化
2012年的主要车企表现分化,根据品牌和资本性质划分车企为几类。首先是合资和自主区隔为两类车企,合资中根据中国特色划分为豪华和主流两类,合资豪华三强是一汽奥迪华晨宝马和北京奔驰。合资主流车企分为主流三强和其他两类。主流三强是上海大众、一汽大众的大众品牌、上海通用这三强。合资其他是指处于二线销量和销售收入的车企,其影响力远小于合资三强。合资自主是车企中近期高调推出的合资自主车型,其特征与合资品牌有区隔,因此单独把启辰、理念、思铭、宝骏等几个品牌单列出来。
自主品牌依据资本性质划分为民营和国企,而国企是依据政策和资源的获取程度划分为集团核心和国有其他两类。
狭义乘用车的主力厂家12年走势超强,几类三强企业表现尤为突出。合资三强的南北大众和上海通用的12年销量同比增长15.7%,达到367万台,而且合资三强的零售也达到13.4%。豪华三强的12年走势也很不错,年度份额增长较大,且增速达到30%以上的高位。自主的民营三强表现不错,民营的小企业走向收缩和边缘化。
其他车企的12年表现总体一般,且部分车企有边缘化的趋势。这其中的自主国有其他和民营其他车企都是有边缘化的风险。
2、2013年车企的机会
1、产能释放的机会
从历年的车企市场表现看,主力厂家的车型销量增长较突出,合资三强的单车型平均销量已经达到9.7万台,而乘用车平均的单车型销量是4.9万台。市场增长靠车型数量和单车型销量的组合增长,而有限的市场细分中,靠车型的新品不如靠现有车型的增量更有保障。
主销车型的单车销量增长也需要产能支撑。产能扩张的合资车企的新品带来机会。尤其是12年下半年和13年开始投入的新产能工厂的车企,比如上海大众的仪征新工厂、一汽大众的成都和佛山工厂、北京现代的三工厂。
2、新品新市场的机会
强势合资企业的产能扩张必然带来产品的投放,而合资车企的部分主力企业有产能释放,随着新工厂的到位,新桑塔纳、新捷达、新胜达、朗动等新车开始投放。这些车企的增量机会仍很大。
觉醒的合资车企的新品机会,合资车企的国际母公司的实力一般都很强,关键是态度和投入。近期的神龙汽车、长安福特等车企投入巨资改善发动机和变速箱等核心动力总成,大幅强化产品力,加之新品投放集中于SUV等符合中国市场需求的高增长细分市场,这对企业的变现改善有很大机会。
3、日系的复苏不确定性机会
受到去年3月的日本地震影响,11年7-12月的日系供应链才得以恢复,因此11年从7月开始的日系销量达到较高水平。今年的日系销售势头开局较好,4-6月的厂家销量也是出于高位水平。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今年9-10月的日系压力巨大,11-12月恢复,今年的日系销量负增长有客观原因影响。
日系9月相对8月的日系销量环比下降6.6万台车,10月又环比下降近6万台,但11月环比10月增长7万台,12月也环比11月增长5万台,也就是恢复到09年的水平。但日系12月批发仍低于同期7万台,如果考虑到正常的季节走势,日系合资品牌的损失达10万台。
13年的日系应该有一定的复苏机会,关键看日本政府能否尊重周边国家和日系企业的意愿,妥善处理中日关系就有一定的增量。
2012年销量情况
1、自主品牌12年弱于市场总体,但民营3强表现突出
自主品牌的12年销量增长4.5%,总体没有跟上行业的8%总体增速,而国内零售也与市场总体增长有较大差距,因此也导致自主品牌的12年市场份额仍是下降中,表现弱于总体。
12年自主品牌表现较强的是民营自主三强企业,也就是长城、吉利、比亚迪,这三个企业的走势超强,增速远高于行业平均增速,且吉利等海外市场取得一定突破。
2、自主品牌2012年增速一路上扬
自主品牌是中国汽车工业的核心竞争力体现,近几年的自主品牌发展日益艰难。05-08年的自主品牌发展较为顺利,增速与合资品牌相近,随着09-10年的高增长后,去年以来的自主品牌发展陷入谷底。11年的自主品牌增速2%,与合资品牌增速差距10个百分点,12年的自主品牌与合资品牌增速差距5个百分点,而且2季度的增速并没有缩小趋势,这并非自主品牌不努力,环境的压力很大。
3季度的自主品牌增速表现改善,7月自主增速超越合资。9月的自主品牌走势较好,同比11年9月增长13%,与合资的增速高出17个百分点。4季度的合资品牌同比表现继续走强,自主与合资的增速优势继续保持,12月的自主同比增长19%,较合资增速高出19%,由此形成今年的自主品牌销量已经增长5%。
3、中国车市将好于上年,但难赚大钱
如果说上述企业对于各自2013年的展望仍显得过于微观,那么权威机构及分析人士的预测,则从另一个角度佐证了企业的预判———2013年,中国车市将比去年景气。
从环球通视(IH S)、LM C A uto、普华永道(Pw C)以及投行瑞银(U BS)和瑞信(Credit Suisse)等五家机构提供的数据来看,2013年中国将生产1960万辆汽车以及小型卡车等其他轻型车辆,而欧洲的产量将为1830万辆。
同时,上述机构还预测,2013年全球汽车行业仅会略有复苏,预计2013年全球汽车产量将温和增长2.2%,而2012年增长4.9%。
更多的机构和专业人士认为,欧洲汽车市场病得不轻,法国新车销量为1997年以来的最低水平;意大利的汽车注册量倒退回了1979年的水平。上世纪70年代,欧洲的汽车产销量占全球的一半,现在仅为1 /5.相形之下,中国车市大有一路上扬之势。由此看来,中国市场的巨大吸金力将被进一步放大。
对于绝大多数自主品牌车企、部分合资品牌车企超过20%的增速预期,汽车行业分析人士孙世清称:“中国市场发展的不均衡性,内陆、西部车市仍有较大的发展空间;中国经济或将‘软着陆’和鼓励内需的走向,都将提振汽车消费”。最先获利的将是车价偏低的自主品牌和部分合资品牌。
咨询公司博斯(Booz&Co)汽车专家斯科特·考文则警告称,尽管中国汽车业近年的崛起势头将继续下去,但由于激烈的竞争,使得很多汽车制造商将“很难赚大钱”。
困惑
1、自主品牌的困惑
1.1、自主品牌需要销量突破
自主品牌的问题是新品扩张较多,但老车型的表现一般,没有建立太多的高销量常青树车型。12年的自主品牌前10主力车型销量平均为12.7万台,低于11年的12.8万台水平,而且自主的主力车型的占自主品牌狭义乘用车的总量仅有32%,呈现持续下降状态。
1.2、自主品牌需要产品先突破
自主品牌出现品牌强化过度的现象,做好产品然后让品牌得到认可,现在个别企业是简单的把产品堆积归类,然后编号,形成流行的品牌加字母加数字的组合,品牌给消费者的联想不多,产品认可度不高。尤为严重的是这助长自主品牌过度推出新车,而不重视现有产品改善的问题,且有偷懒之嫌。
1.3、网络安全性受阻
自主品牌的价格低,近两年销量增长不理想,因此受到经销渠道资源的抛弃。尤其是大城市的自主品牌网络遭受严重的冲击,大集团经销商考虑的是如何实现网络的提升,发展进口品牌和合资品牌,对自主的信心不足,加之土地资源的稀缺,城头变幻大王旗的现象一般是自主改合资或进口。而12年的进口车销售利润严重受损,经销商的流动性受阻,因此自主的表现也就受到渠道资源的影响较大。
1.4、合资品牌的下压态势突出
12年的合资品牌向下突破的趋势很明显,尤其是A0级车的合资品牌价格下探,对自主的冲击较大。赛欧、瑞纳、起亚K2等合资主力车型的销量增长异常突出,这对同价位的自主压力加大。
加之合资自主的低价策略过于突出,这对内资自主品牌的主力车型的销售带来较大的冲击。
1.5、兼并重组难有示范效应
兼并重组是实现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而且前期有一些大中型汽车集团对外开展兼并重组的行动,也有一些成功的案例。但几起兼并重组似乎没有良好的示范效应,感觉的问题多余效果,这也是兼并重组双方的问题,大集团自身能力不强、被兼并方的利益受损,而其中的地方政府在其中也不一定是正能量。
2、2013年的自主品牌突破
2.1、强化产品升级
自主品牌还是要学习日韩系的发展模式,提升产品质量和可靠性,发挥中国的世界工厂的超强的生产控制和产业链的低成本优势,为世界和中国消费者提供质优价廉的产品。针对国家的节能减排政策持续提升动力总成的节油减排能力,实现节能车补贴政策推动下的车型销量高增长。
2.2、抓住城镇化的政策趋势
城镇化是未来10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小城镇对自主品牌的认可度较高,且自主品牌的综合购买使用成本较低,有利于更快的延伸进入中小城镇。城镇化改造带来的城市设施功能的提升是很大的,这也能支撑车市的较快增长,加之中小城市的公共交通极为不便利,必须有自主化的出行工具,自主品牌乘用车应更好的抓住政策的机会。
2.3、抓住政府采购的新机遇
政府采购自主品牌的呼声已经是很多年了,但只是呼吁而没有结果。新一届政府的亲民形象和务实风格必然推动这项民心工程的推进,自主品牌向上走有很大的机遇。尤其是国有大集团的核心自主的向上突破与政府采购的机遇叠加是实现自主品牌腾飞的重要机遇。
2.4、培育自主的网络体系
12年的自主品牌的网络受阻严重,13年自主需要考虑更多的自主强化与中小经销商的合作。实际的网络优势是建立在厂商合作的基础上的,自主品牌厂家的营销和培训等能力还是很强的,且融资支持经销商的能力也较强。如果盲目追求与大经销商的合作不利于自主的网络体系持续提升和稳定。
2.5、海外市场机遇
国际车企为何努力推动廉价车行动,其核心也是抓住新兴市场的私车普及机遇。
总之,2013年是中国政治经济的重要转折年,2012年的国内经济在3季度探底后将推动2013年的逐步恢复回升,而2012年的车企的稳健操作也是为2013年的1季度高增长奠定基础,加之新政府的38效应推动投资建设的新一轮高潮,自主品牌在2012年一路上扬的增长态势必然延续到2013年的可持续增长中。2013年的车市必然好于2012年,乘用车的增速应在10%左右,而且上半年应能达到10-15%左右的增速,这为全年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如果新政府的改革和惠及民生工作推动的好,2013年下半年车市仍能保持较好态势。但我们也担忧限区域性制性的政策仍会出台。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2-24 00:05
目录
概述
09转折
二手市场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