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汉字
蹏,拼音是tí,是一个汉字,部首是足,同,字从足,从帝,帝亦声。
现代释义
(1) 形声。
字从足,从帝,帝亦声。“帝”意为“原初的”、“原本的”。“足”与“帝”联合起来表示“原本的脚”。本义:(马的)天足。野马的脚。引申义:牛、马、猪、羊等有蹄类哺乳动物足趾前部的典型角质覆盖物,以将趾的末端几乎全部包裹住,又指有角质保护物的脚。说明:1.野马的脚是原生的脚,家马的脚会被钉上一个人工制作的铁掌。未安装铁掌的马脚就称为“天足”,即“蹄”。2.本字《说文》所无
“蹄”的字形对比
“蹄”的字形对比
(2) 同本义 [hoof]
马候蹄。——《谷梁传·昭公八年》。释文:“蹄,马足也。”
马蹄可以践霜雪。——《庄子·马蹄》
驴不胜怒蹄之。(蹄,用如动词:踢。)——唐· 柳宗元《三戒》
“蹄”的字形对比
“蹄”的字形对比
(3) 又如:牛蹄;马蹄;猪蹄;蹄涔(留有牛马脚迹的小池塘);蹄洼(留有蹄迹的小水塘);蹄道(有着兽蹄鸟迹的走道);蹄蚤(蹄趾与脚爪);蹄书(诏令;诏书。因用赫蹄纸书写,故称)
(4) 指牲口 [draught animals]。
(5) 如:蹄尾(泛指禽兽);蹄腿(牲畜的腿部);蹄躈(古时用以计算牲畜的头数)
(6) 兔网,捕兔的工具 [net of catching hare]
蹄者所以在兔,得兔而忘蹄。——《庄子·外物》
(7) 又如:蹄筌(蹄和筌。蹄是捕兔器,筌是捕鱼器)
古籍解释
康熙字典
唐韵》杜奚切《集韵》《韵会》田黎切《正韵》杜兮切,𠀤音题。《说文》足也。《前汉·货殖传》牧马二百蹏。《注》蹏,古蹄字。
又《史记·孝武纪》会之上林中蹏氏观。
又《前汉·孝成皇后传》赫蹏书。《注》应劭曰:赫蹏,薄小纸也。
又《左思·吴都赋》罠蹏连纲。《注》罠,麋纲。蹏,兔纲。
又叶徒帝切《郭璞·水马赞》马实龙精,爰出水类。渥洼之骏,是勒是蹏。
参考资料
.汉典.
康熙字典.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4-05-16 08:15
目录
概述
现代释义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