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生梅,女,
汉族,
中共党员,1944年1月生,
北京市人,陕西省佳县人民医院原副院长、主任医师。
人物经历
早年经历
1944年1月,路生梅出生于北京后海西沿15号一座四合院里。她的童年是无忧无虑的,和同伴在后海划过船,在长安街上为毛主席和外国元首捧过花,小时候,她觉得穿白大褂“神气得很”。
教育经历
1963年,高中毕业后,路生梅报考北京第二医学院(现
首都医科大学),大学时期,作业拿到过99分,这是老师从教以来给出的最高分数。按惯例,作为市属大学毕业生,被分配在北京本地工作几乎“板上钉钉”。
工作经历
1968年,大学毕业,祖国号召广大医务工作者“建设大西北、服务大西南”,路生梅向学校递上一份“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申请书,独自辗转坐了三天三夜火车、大卡车,来到榆林佳县,在佳县人民医院工作。
告别首都舒适的生活,路生梅在窑洞土炕上睡觉,忍受着虱子的叮咬。喝的是浑浊的黄河水,加上饮食不习惯,一顿饭要吐上几次,一个月下来就消瘦了十来斤。
艰难的生存条件和艰苦的工作环境考验着路生梅,但是,她选择了坚守。
让路生梅决定留下来的,是几次出诊。一次,赶了一个多小时夜路来到患者家。产妇坐在土袋子上,孩子已经出生,一位妇女却揪住产妇头发,说“产妇‘血迷’(失血性休克)了,揪着头发就不会昏死过去”。另一位妇女拿来家用剪刀,准备给孩子剪脐带。那一刻,路生梅暗下决心:一定要改变这里落后的医疗条件和医疗观念。
路生梅的专业是儿科学,佳县医院没有分科。路生梅在工作之余学习各种医学知识,学习资料有限,就托人从外地买;没有上级医生,就从书本学、向老医生学。白天坐诊、出诊,夜晚在油灯下看书、记笔记成为她生活的常态。除了内外科、儿科,路生梅还学会了妇产科、皮肤科技术,还自学了针灸。
1981年,路生梅在北京协和医院进修。1983年,在陕西省第一届儿科主治医学习班学习。
1984年,佳县人民医院分科,路生梅初任妇儿科主任,创办小儿科,为儿科制定和北京协和医院一样的大查房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各科室会诊制度;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路生梅要求医生须熟记病人情况,写规范的“大病历”;坚持早、中、午三次查房,并对年轻大夫的治疗方案和判断进行总结、点评。为提高医疗和护理技术,送科里所有护士分批进修学习,资金不足时,她就自掏腰包。
路生梅的努力很快见到成效,小儿科成为佳县医院的骨干科室,各项工作名列前茅,小儿静脉穿刺技术,曾在全市医务技能竞赛中获得团体和个人第一名。路生梅缔造了佳县最好的儿科,见证了佳县人民医院从一个近似乡镇卫生院的县级医院发展到具有一定医疗水平的二级甲等医院。
1999年,路生梅在佳县人民医院副院长的位置上退休,她拒绝了亲人回北京生活的建议,拒绝了其他医院的高薪聘请,继续留在佳县为群众看病。
2016年5月,路生梅组建了“我爱佳县”老年志愿者团队,志愿服务队连续多年为高考、中考的学子送水、送医疗。路生梅组织团队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军人、保护环境、科学防疫等志愿服务活动。六一儿童节,看望住院患儿并为其送去玩具、图书等;八一建军节,远离家乡的驻佳县武警战士过生日,送去鞋垫、图书、日用品等。多次组织志愿者、小学生为武警战士、敬老院的老人们表演节目。她多次自筹资金购买医疗器材以及生活用品米面油等,去老院看望五保户,给老人们义务检查身体。
2018年,佳县两所医院同时聘请路生梅,最后答应了两所医院的邀请,但不要医院一分钱。2019年起,路生梅在佳县人民医院和佳县中医院每周一、三、五上午为佳县儿童义诊,每次她坐诊,都会有患者慕名而来。
2020年,新冠疫情出现,路生梅主动请缨;1月29日,她在抗疫请战书上写下:不要嫌我老,我愿把生命留给患者,留给年轻的同行们。没能前往抗疫一线,她就带头开展线上诊疗。
五十多年来,当初与路生梅一同被分配到边远地区的北京第二医学院的163名毕业生中,有70多人调回北京,10多人去往海外,而留在毕业分配所在地一直没有任何调动的,只有路生梅一人。
人物事迹
路生梅响应党的号召,来到西北革命老区的基层医院,始终坚定“到祖国最艰苦最需要的地方去”的理想信念,坚守为贫困地区人民服务50年的承诺。
从门诊到手术台,从韶华到白头,路生梅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这块黄土地上的人们。她推广新法接生、科学育儿、儿童计划免疫,大幅降低当地婴儿死亡率,累计接诊患者超过15万人次。
退休后,路生梅面对年薪20万的聘请,她不动心,信守承诺,继续留在佳县,坚持定期义诊,用良心、爱心、医术治病救人,守护佳县儿童的健康,继续坚持少花钱治大病、不花钱能治病的原则,坚持不滥用抗生素、不滥用激素,造福佳县一代儿童。
路生梅响应组建“老年人志愿服务队”,开展关爱老人儿童、关爱社会、关爱环境的志愿服务活动。路生梅说:“我要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合格的人民医生,合格的佳县人”。
个人生活
路生梅的丈夫高正胜曾在佳县医院当护士。1970年,两人结婚,婚后育有一儿一女。2000年,高正胜突然心源性休克,抢救过来后,路生梅在榆林、北京来回奔波为丈夫看病,侍候丈夫吃药、打针、吸氧以及照顾他的起居饮食。2007年5月14日,高正胜去世。
获奖记录
社会活动
社会任职
公益捐赠
2016年,路生梅把 “榆林好人楷模”所得10万元奖励全部用于购买健身器材、老年人用品和学习用品,捐赠给敬老院的老人和学校的孩子们。之后,每次获得一笔奖金,路生梅都通过做公益的方式捐赠出去。连推不掉的讲课费,她都一笔笔记下来,随时拿出来做公益。
抗击新冠肺炎疫情期间,路生梅先后捐款1500元,并向党组织交10000元党费。
参加活动
2022年4月28日,陕西省第十七届运动会开幕倒计时100天主题活动在榆林体育馆举行,路生梅作为9位形象大使之一出席活动。
2024年7月1日,路生梅在在县人民医院参加榆林市第一医院与佳县人民医院合作共建启动仪式。
组织关怀
2021年3月5日,在第111个“三八”国际妇女节到来之际,时任榆林市妇联党组书记、主席霍凤莲赴佳县看望慰问路生梅,为她送去鲜花、慰问金及节日的祝福。
2021年11月12日,时任榆林市委常委、宣传部部长曾德超到佳县看望慰问路生梅,代表市委、市政府向路生梅荣获全国道德模范表示祝贺和敬意。
2024年2月7日,陕西省榆林市佳县县委书记
姬跃飞走访慰问路生梅,送去党和政府的关怀和温暖,并致以新春的祝福和问候。
人物评价
她对党忠诚、坚守初心、坚韧执着、无私奉献、大爱无疆,用自己的朴实纯粹和毕生所学践行了新时代基层医疗工作者的医路初心,护佑了一方百姓健康。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路生梅全心全意为佳县人民服务了一辈子,从韶华到白头,把自己的青春热血都洒在了荒凉偏远的黄土高原。(《三秦女性》 评)
路生梅同志是我县广大党员干部中的先进典型和杰出代表,是全县广大党员干部的光辉旗帜和先进楷模。(时任陕西省佳县县委书记
刘生胜 评)
她几十年如一日的服务佳县,服务佳县人民,为佳县的医疗卫生事业做出了突出的贡献,取得了瞩目的成就。(时任陕西省佳县卫生健康局党组书记、局长李树峰 评)
路生梅用实际行动践行了初心,展现了新时代榆林女性无私奉献、勇担使命的精神风貌,将女性的“四自”精神和家国情怀高度融合,是榆林广大妇女学习的楷模。(时任
榆林市妇女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
霍凤莲 评)
她用行动塑造了一个栩栩如生、光辉伟大的党员形象,完美诠释了党员的初心、医者的仁心和扎根基层的决心。(榆林市星元小学校长
慕彩芳 评)
路生梅大夫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医者仁心,她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佳县人民,守护了一朵朵生命之花,展现了共产党员应有的担当和无私奉献的精神,是我们榆能集团广大女职工们学习的楷模。(榆能集团工会副主席张小荔 评)
路生梅大夫的抉择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方向;她的坚守像标尺,拓展我们生命的宽度;她的奉献像春风,温暖我们平凡的人生。(榆林市审计局财政金融审计科科长
牛婧 评)
人物影响
电影原型
2021年1月2日,电影《我是医生》在佳县开机拍摄,《我是医生》以路生梅为原型创作拍摄。故事通过路生梅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从北京到佳县,扎根黄土地几十年默默奉献、无怨无悔的先进事迹,表现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人民服务的坚定信念和不忘初心、勇于担当的崇高使命。
事迹报告
2023年12月11日,西安医学院在未央校区大学生体育馆举办路生梅先进事迹报告会。报告会上,路生梅通过照片,向在场师生分享了自己作为党的二十大代表参加大会的所见所闻、所感所悟。从医学与国家安全、经济发展、社会文明和人类福祉密切相关四个方面分享了对医学的理解,勉励西医学子能够以天下为己任,强本领、重素养,做有品格、有才华,能够堪当医学卫生健康大任的医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