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6年,美国的G.N. Lewis提出
共价键理论. 认为分子中的原子都有形成稀有气体电子结构的趋势,求得本身的稳定. 而达到这种结构,并非通过电子转移形成离子键来完成, 而是通过共用电子对来实现. 通过共用一对电子, 每个H均成为 He 的电子构型, 形成共价键. Lewis的贡献在于提出了一种不同于离子键的新的键型, 解释了X 比较小的元素之间原子的成键事实.
路易斯认为,同种元素的原子之间以及电负性相近的元素的原子之间可以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分子,通过共用电子对形成的化学键称为共价键(convalentbond),形成的分子称为共价分子。在分子中,每个原子均应具有稳定的
稀有气体原子的8电子外层电子构型(He为2电子),习惯上称为“八隅体规则”。分子中原子间不是通过电子的转移,而是通过共用一对或几对电子来实现8电子稳定构型的。每一个共价分子都有一种稳定的符合”八隅体规则“的电子结构形式,称为
路易斯结构式。
但Lewis没有说明这种键的实质, 适应性不强. 在解释BCl3, PCl5 等未达到稀有气体结构的分子时, 遇到困难。如图1,BCl3中心的B原子、PCl5中心的P原子都不符合该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