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着本书游天下:繁华旧梦》是一本图文并茂、史料记载比较详实的散文集,平静而温情。一个显赫的裘氏家族如何令此地折射出光芒,一座宏大沉稳的建筑如何在这里蔓延,一连串动容的典故如何在人们的生活里生根发芽,一个惊心动魄的民国故事如何在跌宕起伏中完成……作者海飞把崇仁台门一扇扇沉重的木门推开,在和煦的日光之下,用文字与相机,为读者唤回了流逝的年代。在微润的影像中,似乎可以看到主宰崇仁的核心家族——裘氏家族的身影。
海飞,小说家、编剧。曾在《收获》《人民文学》《十月》等刊物发表中、短篇小说300多万字,部分作品被《小说选刊》《小说月报》及各类年度精选本选用。获
人民文学奖等多个奖项。著有小说集《
看你往哪儿跑》《
像老子一样生活》等;散文集《丹桂房的日子》《歌声飘扬在去枫桥的路上》等;长篇小说《花雕》《花满朵》《向延安》等;影视作品《旗袍》《
大西南剿匪记》《旗袍2》《铁面歌女》《代号十三钗》《隋唐英雄》等。
冬天,阳光薄如蝉翼。在古镇崇仁的一口方井前,我看到了阳光里升腾的氤氲水汽,以及纪年石碑上刻着的“赤乌二年,,碑文。如果你一抬眼,一定能看到公元239年的气象,这个被称为“赤乌二年”的年岁,井台边必定有打水或洗衣的居民。他们发出古代的笑声,相互打着招呼。假定那时春暖,和煦的风呼啸着涌向这个当时还不叫崇仁镇的村落。我想那时候仅仅是村落吧,据说有一个能让耳朵在瞬间欢愉的名字——杏花村。
在一个选择冬天寻踪的人的脑海里,杏花村只是一种惟关的意象。我愿意相信那个年代的树枝与花朵,在发芽与开放的时候发出的声音,像细微的虫子,合唱着美妙的声音。即便是现在站在古井边,我的耳畔仍能听到马蹄嘚嘚。晋建兴四年(公元316年),一个叫裘睿的西晋大司马(国家最高军事长官)骑在马上手搭凉棚。其时,阳光像棉花一样暖和,马扬起前蹄嘶鸣的时候,裘睿勒了勒缰绳,这样的景象,就像是我们眼里的宽银幕一样,把古代在没有边际的浮想里上映一遍。待到马蹄扬起的尘埃落定,裘睿的目光触摸到了一片温暖的土地。这样的山水,一定适合让疲惫的身心就此停留。这个地方,叫做婺州。这个跟随晋元帝南渡的官员,选择了此地作为隐居地。这是一次家族的庞大迁徙,那时候晋刚刚经历了著名的
永嘉之乱,国民死伤无数。丢城失土惶惶不决的元帝带领中原汉人八大姓,大规模南迁。这个事件被称为衣冠南渡。衣冠即文明,也就是说中原文明的盛大南迁。
从婺州(金华)到会稽(绍兴)的距离并不遥远。但是如果用雀步一般跳跃的目光来看从前,就必须看到裘氏这个巨大家族的变迁,它和一座宁静古镇息息相关。比如说晋义熙年间(公元405—418年),裘氏浩荡的车队,又把一个家族从婺州迁到了会稽云门。为什么要离开婺州,我们无从考究,只知道裘氏注定要在绍兴生根开花了。在此间的600多年里,这个家族“凡十九代,历十三朝,六百余年,聚族六百,人不异居,家不分炊。”这是一个家族绵延生息的盛大合住,其间种种,我们只能凭空猜度,比如这里面有威严家长和铁定家规,又比如,炊烟笼罩着裘氏大屋时,一定弥漫开去,气象万千。这样的合住,几乎可以称之为美丽的神话。
宋大中祥符四年(公元1011年),真宗皇帝因了这个“美丽神话”而敕彰裘氏为“义门”。直到宋熙宁年间(公元1068年)裘氏第二十一世裘永昂因爱剡水之关而从绍兴分迁嵊西,成为在崇仁扎根的第一世祖。裘氏子孙奉祖宗之法,崇尚仁义为本,故名崇仁。宋嘉定年间(公元1208—1224年),始设崇仁乡。
这一串长长的纪年,在白驹过隙一般的光阴里,把熏风微雨中黄花灿然的杏花村演变成了崇仁。此前的长长的一个叫“唐”的朝代里,张、黄、李、段、白五大姓就在此聚居,他们或农或织或商,乐此不疲地进行着唐朝的民间娱乐活动,当然还不时地去那口打着“赤乌二年”商标的古井边洗一下唐朝样式的服装。尽管崇仁不是属于裘氏的,但是裘氏像一只大手一样,把崇仁推向了高潮。它的高潮,就是古建筑群的建成。这需要强大的经济后盾,别人没有,裘氏有。而崇仁镇的历史,几乎有一大半就是裘氏家族的变迁史。
如果你现在徜徉在崇仁古镇里,你会被那些斑驳的青砖和潮湿而鲜绿的青苔,以及满眼的灰瓦而淹没。就像淹没在某个年月里,长卧不醒。没人能知道家族历史将来的方向,像水中摇摆着的水草,你不能确定水草是飘向左还是右。就像裘氏世祖不会想到一场南迁,再从婺州到绍兴云门,再到崇仁,或者是迁徙到某一个地方?这些其实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大幕总是在不经意间拉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