跃峰渠位于
河北省邯郸市西南太行山区,始建于1975年春,于1977年9月15日建成通水。跃峰渠全长244.98公里,穿54座山峰,跨越49道沟壑,共有各种建筑物1500多个,跃峰渠自1977年正式建成通水以来,平均每年从
漳河引水2亿立方米,贯穿
涉县、
磁县、
武安市、
峰峰矿区、
邯郸县三县一市一区。
历史背景
漳河是
邯郸境内第一大河,河水泛滥曾给在此休养生息的人民带来了一场场灾难。西门豹治邺的故事就发生在邯郸市
临漳、
磁县两地。
早在艰苦卓绝的战争年代,刘、邓首长就与当地群众一道开凿了
将军渠。
1958年,
周恩来总理到武安伯延公社作社会调查,对山区人民缺水的问题极为关注,提出“多植树、多养猪,还要把水引到武安”。1959年,
毛泽东主席视察
邯郸,作出了“邯郸要复兴”的指示。水系百业,水连千家,水兴万物。
邯郸要复兴,水利须先行。
建设历程
翻开手边的《跃峰渠志》,其中写到,1965年,中共
邯郸地委、专署作出了修建跃峰渠,从
漳河引水的决定。勘测设计人员遂挺进太行,涉水跋山,进行了近两年的前期工作,制定了《
邯郸地区跃峰渠总体规划》。由于历史原因,工程停了下来。直到1974年秋,
邯郸地委一届六次全委扩大会议,重新作出了兴建跃峰渠的决定。1975年1月,跃峰渠指挥部成立。
同年3月初,工、农、商、学、兵十万修渠大军,按团、营、连、排、班军事化编制,在西起涉县浊漳河天桥断,东至京广铁路,南起漳河,北至 河,1009平方公里的范围内,摆开劈山引水的战场……
据介绍,跃峰渠沿线须钻透54座山峰,连绵240余公里,施工艰难异常。旱魔暴戾太久,只争朝夕。为使这项功在当代、泽被子孙的浩大工程早建成、早受益,地委提出了“四年任务两年完,两年任务再提前”的口号。
修渠大军自力更生、艰苦创业,“没有炸药自己造,没有石灰自己烧,没有钢钎自己捻,没有石子自己敲。”尽管工程始于“动乱”影响未尽,经济相当萧条,技术相对落后的上世纪七十年代中期,但主体工程四年工期一年半完成,创造了我市大型工程建设速度之最。
注目跃峰灌区平面图,前进闸、飞跃闸、胜利渡槽、团结渡槽等接连映入眼帘。这些名字铭刻着当年的激情与豪迈。《跃峰渠志》中关于施工纪实的个个片断,仿若壮歌。
绵延240多公里的“人造天河”跃峰渠是从渠首枢纽开始的。它不仅工程浩大且需山搬家,河改道,谈何容易!可如果一道工序错后,则整个工期就得拖后一年,甚至前功尽弃。进水闸坐落在坚硬的岩石上,几十米高的石壁,如斧劈刀削,山顶俯视,令人头晕目眩,胆寒心惊。最让建设者恼火的是,山上全是“顽固不化”的马牙石,锤打下去,钎尖一溜火星儿,光往上蹦,岩石上只留下一片白点点儿。
遇到了难题,民工们走访当地老农。老农说:“马牙石,质坚硬,钎子硬打打不动,‘智多星’寻窍门,红石缝里掏炮洞。”
窍门找到了!劈山工地上天不亮就已号子阵阵,锤钎铿锵,陡峭的悬崖上,大绳飞荡,锤飞钎舞。炮洞狭窄,人们就跪着打锤,趴着掏渣。没有灯,就用手电和自制的“萝卜灯”照明。经过17天的决战,1975年3月27日,7000多斤炸药,1000余个雷管,在9个大炮洞里同时引爆,随着惊天地,泣鬼神的巨响,半壁山头轰然倒掉……
在《跃峰渠志》中,这一段号称“渠首镇龙”。
猛攻天桥断。浊漳河素有“九峡十八断”之称。天桥断横断浊漳,形成20余米落差,是跃峰渠引渠的起始位置。滚滚浊漳奔腾到此,飞流直下,水声鼎沸,方圆十里闻之。
涉县张头营进场第一战就是猛攻引渠渠首天桥断。西郊连开出100米渠槽中突然出现了50米流沙层,里边往外挖,外边往里流,工程无法进展。任务紧急不能让流沙挡道。大伙儿跳入水中,用身体筑起人墙,在冰凉的水中作业7天7夜。
转战千米洞。千米洞是引渠工程7个隧洞中最长的一个,也是咽喉工程,位于张头与估曲接壤的老虎山下,系漳河故道,地质结构复杂,岩层多变。
段曲连担负进洞口170米的掘进任务,由于排风设备不佳,炮响后经常几个小时浓烟不散。民工们用衣服、席片驱赶浓烟,炮响后进洞,一分钟也不等。前边的呛倒了,抬出来,后边的跟上。晕过去的冷风吹醒后,继续往洞里冲,创造了日进度3.7米的记录。
大会战。《跃峰渠志》记载:1975年11月21日,
邯郸地委要求,党政军民学,各行各业各部门,来一个总动员,有人出人,有钱出钱,有物出物,保证1976年“七一”主干渠全线通水。
1975年12月中旬,进入工地12.5万人,大小机动车、马车、排车、手推车3万余辆。整个工地人山人海,红旗猎猎,慷慨激昂的豪言壮语动地震天。时称“十万人大会战”。
当年修渠时,一位外国退役将军曾来到跃峰渠建设工地参观,面对壮观场面,无限感慨地说:“我见过指挥千军万马的将军,却没见过指挥十万民工的将军,真了不起!”
水渠规模
跃峰渠主体工程包括引渠、总干渠、主干渠和5条分干渠,并建有海乐山等3座水电站,设计引水能力每秒30立方米,控制灌溉面积64.4万亩。渠道长度和年供水能力远远超出红旗渠。
经初步统计,跃峰渠年均从
漳河引水2亿立方米,向
东武仕水库输水近1.2亿立方米,35年来累计供水达40多亿立方米。
邯郸跃峰渠是一条源于漳河的人工渠。它工程之大,耗资之多,为
磁县历代所不能,主干渠全长75公里,三条分干渠总长32.5公里,124条支渠总长151公里,引水25个秒立方,灌溉农田17万亩。该渠建于1975年,前后两期,历时九年,沿途斩断28座山岭,跨过74条沟壑,建渡槽、钻隧洞、筑涵洞、修桥闸,造就了大小建筑物174座。
其中横跨高家脑与跑马山之间的险峰渡槽更是令人叹为观止,渡槽主拱跨长106米,高28.7米,仍保持着亚洲单跨最大的美誉。
自1975年3月,10万大军挺进太行,历时5年,连绵245公里的人造天河——跃峰渠,像一道彩虹,凌空飞架在巍巍太行之上;它像一条巨龙,穿云破雾贯通在“三水”(
漳河、 河、
滏阳河)之间,创造了人间奇迹,编织了
邯郸水网,铸造了维系我市工农业生产的“生命线”。跃峰渠控制灌溉
涉县、
武安、
磁县、
峰峰矿区、
邯郸县农田60余万亩,解决了数十个乡镇、数百个村庄、数十万人畜饮水困难。
跃峰渠建成后,百里山头层林尽染,60余万亩农田丰产丰收,邯钢、马电机声鸣唱,古赵大地流银淌金。一位外国友人参观跃峰渠工程后如此感叹:“这是中国第二个万里长城。”
先进事迹
王二根,
磁县民工一团观台营三街民工连连长,“硬骨头战士”。1975年3月,他带领民工开凿马鞍绝隧洞。洞口上是一个大陡坡,岩石裸露,怪石嶙峋,险情随时可能发生。王二根几次身系大绳,凌空排除险石。一次,他在山崖上找到了立脚之地,感觉腰上系着绳子使不上劲儿,索性把绳子甩开,奋力撬一块大石头,不料用力过猛,“哗啦”一声,人和石头一起滚落下来,幸亏被一树杈托住,才保住了性命,他不顾休息,拄着棍子继续指挥施工。
韩付学,号称“跃峰渠上老愚公”,当年修渠时他已72岁了。这位年过七旬的老汉干起活来不服老,和年轻人 着干。工地倒两班,他总是连两班。一天晚上,他抢着和青年突击队一块运沙、备料、捣浆、垒砌,一气干了4个小时。
卢考廷,一位普通
涉县农民。1950年,他父亲修漳西渠时光荣牺牲。1975年,他的大儿子参加跃峰渠建设时,因隧洞塌方献出了生命。他把抚恤金全部交给队上。头天发送了大儿子,第二天就把二儿子送到了工地。卢家被命名为“修渠光荣之家”。
据史料记载,有70名民工和解放军战士为修渠献出了宝贵生命,279人负伤致残。
地图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