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针
治疗方法
足针疗法是用针刺、艾灸或药物外敷足部一定穴位,用以治疗全身疾病的一种方法。“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阴气起足趾之里。”足三阴经起于足,足三阳经止于足。足阳明经脉止于足次趾的外侧端,其支脉进入足大趾和足三趾;足太阳经脉经足外侧赤白肉际,止于足小趾外侧趾甲角旁;足少阳经行于足背外侧,止于足四趾外侧端,其支脉斜入足大趾。足三阴经脉分别受与其相表里的阳经之交,分别起于足大趾的内侧、外馏和足底部,上行于足内侧赤白肉际、足背和足底等部位。手足三阴、三阳经通过表里经及同名经与足相联。奇经八脉中阳维脉及阴、阳跷脉起于足部。说明足与全身脏腑器官通过经脉联系起来。
产品介绍
足针法,是针刺足部的一些特定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它具有通经活络,调整脏腑功能的作用。用于治疗全身性疾病。有针感强、反应大、取穴少、透穴多、留针时间短、无副作用等优点。
穴位和主治
1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上2cm处。主治感冒、头痛、鼻炎、鼻窦炎。
2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6cm。内旁开2cm处,主治三叉神经痛
3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处。主治神经衰弱癔病、失眠、低血压、昏迷。
4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3寸,外旁开1寸处。主治胸痛、胸闷、肋间神经痛
5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4寸,外旁开3cm。主治坐骨神经痛、阑尾炎。
6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内旁开2cm处。主治痢疾、腹泻、十二指肠溃疡
7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5寸,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8号穴:在足底后缘的中点直上9cm,外旁开2cm。主治癫痫、神经衰弱、神经宫能症。
9号穴:在拇趾与第二趾间后4寸处。主治痢疾、泄泻、子宫炎。
10号穴:在涌泉穴内旁开1寸处。主治慢性胃肠炎、胃痉挛。
11号穴:在涌泉外旁开2寸处。主治肩痛、荨麻疹。
12号穴:在足底拇趾与第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牙痛。
13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1寸处。主治牙痛。
14号穴:在足底,小趾横纹中点处。主治遗尿、尿频。
15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不5分两旁的凹陷处,主治腰腿痛、腓肠肌痉挛
16号穴:在足背内侧,舟骨突起上方凹陷中。主治高血压、腮腺炎、急性扁桃腺炎
17号穴:在踝关节横纹中点下2.5寸之足背上。主治心绞痛、哮喘、感冒。
18号穴:在足背,第一跖骨底内前凹陷中。主治胸痛、胸闷、急性腰扭伤
19号穴:在足背二、三趾间后3寸处。主治头痛、中耳炎、急性慢胃肠炎、胃及十二脂肠溃疡。
20号穴:在足背三、四趾间后1寸处。主治落枕。
21号穴:在足背四、五趾间后五分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腮腺炎、扁桃腺炎。
22号穴:在足背一、二趾间后1寸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
23号穴:在拇长伸肌腿内侧跖趾关节处。主治急性扁桃腺炎、流行性腮腺炎、高血压、结节性痒症、湿疹、荨麻疹。
24号穴:在第二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中耳炎。
25号穴:在第三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
26号穴:在第四趾间的第二关节内侧赤白肉际处。主治头痛。
27号穴:在太白穴与公孙穴连线的中点处。主治癫痫、癔病、腹痛。
28号穴:在足背内侧舟 骨突起下后方之凹陷中。主治头痛、子宫功能性出血、附件炎。
29号穴:在内踝正中直下2寸处。主治子宫功能性出血、支气管之、哮喘。
30号穴:昆仑穴直上1寸处。主治坐骨神经痛、腰痛、头痛。
足跟后缘的中点与二、三趾间连线折为10寸,此线定为正中线;足底各趾间下足跟后缘连线平等于正中线。其间隔约为1寸;足面以表面解剖定位取穴;内外踝顶点与足底内外缘垂直线各约为3寸。
器械
26~28号毫针
操作方法
用毫针直刺或斜刺,深0.5~1.5寸。留10~15min。对需要持续刺激的病例,也可以加用电针。每日或隔日针刺1次,2~10天为一疗程,休息2~3天,再针第二疗程。
适用范围
见穴位主治。
注意事项
(1)足针疗法感应比较强,治疗前须向病人充分说明,以防止发生晕针。
(2)沿骨缘斜刺时,注意不要损伤骨膜;足部特别要注意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3)捻针时,让患者活动或按摩患处。
(4)左侧病取左侧穴,右侧病取右侧穴,两侧病取双侧穴;主治相同的穴位,可以配合使用;在同一疾病遇有兼症时,可对症配穴。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3-10-04 07:58
目录
概述
产品介绍
穴位和主治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