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道光《奉新县志·古迹》载:“越王山在县西五十里,相传越王勾践西进伐楚,曾屯兵于此”。又据该书《山川》条载:“越王山奇峭屏列,颠甚平旷,可三里许。上有宝莲院,院内有滥泉涌出,汇而成湖,山之东有石佛墓,其西南则有邹公洞、琵琶峰、虎迹石、点军坪、走马仑、凤凰池、
龙须洞、雷公岩、游仙台诸胜。”
越王山风景区位于
河源市
紫金县古竹镇的东江河畔,方圆两平方公里。越王山属丹霞地貌,由数十个石山组成,险峻而秀美。主峰海拔316米,四面绝壁,谷底及山脚植被茂盛,一片苍翠。从远处看,主峰屹立于群山的簇拥之中,如一位大王在士兵的护卫之下,巡视东江两岸广阔的土地。这是一座具有王者气派的雄伟大山。
越王山的传说只是山的一种依托,而山上最大的卖点则是攀岩,就是体验那种壁虎一样附在石壁上的刺激项目。越王山借助天然的地形之利,设置了天然岩壁攀岩,人在山上攀岩,一片黑压压的山石中,一个小点在慢慢向上蠕动,身体随着长长的绳索悬在半山中,悠悠荡荡。
越王山的名字,本身就已经是一个故事了。传说项羽刘邦争霸天下时,龙川县令赵佗奉病重的南海郡尉任嚣之召,顺江南下番禺。船经古竹,见越王山拔地而起,气势磅礴;素有大志的赵佗心里一动,便上山游览。在一道悬崖峭壁之下,赵佗放眼四野,豪气顿发,他面对石壁冷静地分析了天下大势,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于是立志称王。之后,他受任嚣之托行使南海郡尉的职权,还吞并了象郡和桂林郡,最终被统一天下的刘邦封为南越王。越王山上还有乾坤石、面壁岩、古寨门、打铁场等遗迹。以赵佗的传奇故事为依托,越王山也便有了一系列与越王有关的历史遗迹,让后人在攀登越王山的同时,跨越时空,遥想这位传奇的南越王的故事与足迹。
沿着越王山中总长十多公里的环山游览栈道前行,又可以重温一下山脚的快乐,而忘却了攀登途中的辛苦。这条木栈道是用木板栈道和红石小道组成,穿越于深谷之中、悬崖之侧和峻岭之上。
喜欢户外运动的
旅游者,尤其是登山爱好者与攀岩爱好者。因为整个景区就是一座越王山,只有登上山,才能领略到山上独有的美景。而越王山旅游区开发最具特色的项目是攀岩,一个绝对考验意志、技能和体力的项目。
河源越王山景区紫霞山庄位于
紫金县古竹镇越王山旅游风景区内,山庄内的特色乡村度假屋临水而建,设施齐备,支持无线上网,房内装饰风格淳朴自然,简单雅致。每间客房都可以观赏到越王山独特的丹霞地貌美景,美丽自然山水景色,山水相融。此外,越王湖上的中餐厅供应各种当地特色美食,亦可举办露天草坪自助烧烤晚会。
又称越山、
平山。因山形如屏,障护城北,得名屏山。山高62米,广50公顷,是“三山”中最大的山。汉闽越王无诸建冶城,相传就在山的东南冶山一带。冶山北有福州最早的冶炼遗址
欧冶池。
晋子城、唐罗城,也都是从此向南扩展的。越王山巅旧有环峰亭、绝学寮,是宋丞相张浚读书处。又有天泉池、泉山堂、玩琴石,相传为闽越王鼓琴处。山下一泓清泉,传为闽越王饮马泉,在今华林寺大殿前院东南。山南麓有福州第一座佛庙——乾元寺,毁于明初,今半野轩系其残余部分。山南现存
五代十国之一吴越鲍修让兴建的“越山吉祥禅院”,即华林寺。“宝刹越城边,千花绣佛前”,越王山在宋代就是福州的游览胜地。明洪武初,跨越王山砌石城,并建城楼于其上,称为“样楼”。后更名镇海楼,屡毁屡建,民国时期改为林森纪念堂,“
文化大革命”中被炸毁。山西北有井“
苔泉”,又称龙舌泉,水从山的峭壁裂缝中涌出,流注井中,微呈澄蓝色,味清甜,宋大书法家蔡襄知福州时,喜用这里的水烹茶,今井旁一方石碑,刻“苔泉”,相传是蔡襄的手迹。越王山因为是闽越国发祥地,早在唐宋就禁止樵采,是福州最早的历史文化保护区。
越王山得名后,历经后世千百年经营,古迹甚多。到明清时,奉新十大名胜,越山就占有其二。一曰:越岭云旗。所谓“云旗”,系指云气在人们眼中幻化成当年越王勾践驻兵旌旗形状,是当时广为传颂的奇景。一曰“云峰虎迹”,云峰即越王山上的琵琶峰,在琵琶峰前岩石上留有吴彩鸾、文箫双双成仙后跨虎仙去留澡下的麻鞋、柱杖、虎迹等,也是当时奉新县著名的奇景。由于越山山雄景奇,仙道文化、佛家文化底蕴深厚,许多文人墨客常去登临游玩,并常有诗咏,题刻传世,在越山上最著名的石刻有“跨虎登仙”石刻。最著名的诗词有清朝诗人徐运启作的《七律·越王山》:越王山上月轮收,翠黛青螺近欲浮,霸业尽随莲院水,云旗犹带土城秋,点军坪上松杉老,走马仑前鹿逐游,我欲登临问兴废,晴岚如许远峰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