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人(今浙江一带的人)道上遇狗,狗低首摇尾而人言,曰:“我善猎。得兽,与尔中分。”越人喜,引而俱归,食以膏粱,待之以人礼。狗得
盛礼,日益倨(jù,傲慢),猎得兽,必尽啖(dàn,吃)乃已。或嗤越人曰:“尔饮食之,得兽,其辄尽啖,将奚以狗为(凭什么还要养狗呢)?”越人悟,因与分肉,多自与。狗怒,啮其首,断领,走而去之。(据《伯牙琴》改写)
越人在路上遇到一只狗,(那)狗低头摇尾发出人的语言说道:“我善于捕猎,得到了猎物,和你平分。”(那)越人很高兴,带着狗一起回家。把精肉和白米饭喂给他,像对待人一样对待它。(那)狗受到盛情的礼遇,日益傲慢起来,猎取的野兽,必定全部吃掉了才停止。有人就讥笑那越人说:“你喂它饮食,捕猎到的野兽,狗全部吃了,那狗是干什么用的啊?”那越人醒悟,因此给狗分(野兽)的肉,多的给自己。狗恼怒,咬他的头,咬断了他的脖子,(就)逃跑了。
1.词性。词有它的属性,称之为“词性”。词性一般分为八类:名词、动词、形容词、
副词、
连词、
介词、
代词、语气词。名词如“人”、“车”,一般作主语与定语;动词如“啮”、“攫”,一般作谓语。如果名词作了副词,用来修饰动词,这就叫词性活用。如上文“人言”,要解释为像人一样说话,“人”在句中作副词(
状语)用。
2.膏粱。“膏”指肉,“粱”指精米。上文“食以膏粱”,意为把精肉和白米饭给它吃。旧时称公子哥儿为“
膏粱子弟”,因为他们吃得好,又被称为“
纨绔子弟”,因为他们穿绫罗绸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