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鸣玉[清],字枫山,一作封山,号凤冈,山阴(今浙江绍兴)诸生。生有异禀,目能视十里外,纤微毕见。自幼耽绘事,师董源,秀润独绝。兼善写梅。时同里傅珏工画蝶,有刘梅、传蝶之称。行、楷法文徵明,又能作八分小篆,兼工篆刻。与刘文蔚、姚大源、沈翼天、陈芝圃、茅逸、童珏联吟唱和,称越中七子。中年夭折,士林惜之。著梅芝馆集。
童珏[清] (1721-1782)字璞岩,又字二如,号二树,浙江山阴人。少弃举业,专攻诗古文。性豪爽,不事家人生产。与同郡刘文蔚、沈翼天、姚大源、刘鸣玉、茅逸、陈芝图结社联吟,称“越中七子。善画,尤长于梅,画成,辄题一诗,有“万树梅花万首诗”之句,时称“二绝。
陈芝图[清](?-1774),又名陈德乾,原名法乾,字昆谷,号月泉,浙江
诸暨枫桥陈家村人,陈洪绶族孙。清朝乾隆年间贡生,著名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芝图博学多才,善书画,屡试辄冠军。金坛于相国视学浙江,以芝图与山阴刘鸣玉、会稽陶元藻为“
浙东三才子”。陈芝图少游闽、粤,泛吴、楚,北抵中原,足迹半天下,益得山水之助,诗稿常满行囊。更精书法,工山水人物,品格清雅。乾隆三十九年(1774年)以疾卒于建宁书院,著有《秋晖楼集》、《丹棘园诗》等。陈芝图和童珏、刘鸣玉并称“越中三子”,又和童珏、刘文蔚、沈翼天、姚大源、刘鸣玉、茅逸结社联吟,称“越中七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