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书是王浩最为集中阐述其
哲学和
元哲学观点的著作。在书中,他对分析哲学的代表人物罗素,维特根斯坦、卡尔纳普和蒯因等人的思想观点作了详细介绍,并给予十分专业的分析和有力的批判。他出,他们的哲学无法为人类现有的知识,特别是数学知识,提供一种恰当的辩护。在他看来,分析哲学要进一步发展,必须摆脱由这些哲学家的逻辑经验主义或逻辑实用主义的偏见所带来的羁绊,应当致力于诚实描述人类既有知识的现状,并给予带同情的理解。值得注意的是,此书在思想上与罗蒂对于分析哲学的猛烈批判相呼应,尽管王氏的观点远没有后者极端(罗蒂本人也读过本书部分手稿)。
王浩的中华文化背景,也在本书的元哲学阐述中时有体现。
牛津大学著名哲学家斯特劳森认为,学界对于王浩此书的主要兴趣就在于:它记录了一位极富才智、卓越和敏锐的哲学家对所谓“
分析哲学”或“英美哲学”在本世纪的发展历程的看法。他认为,本书是对现代哲学史研究和元哲学研究的重大贡献
王浩,(1921-1995),美籍华裔数学家、逻辑学家、计算机科学家、哲学家。1921年生于山东济南市。1943年毕业于
西南联合大学数学系。1945年于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哲学系毕业。曾师从金岳霖、王宪钧、沈有鼎等。1946年赴
哈佛大学留学,师从蒯因(W.V.0.Qulne),两年时间即获哈佛大学哲学博士学位。在哈佛短暂教学之后赴苏黎世与贝奈斯(Paul Bernays)一起工作。1954-1956年,在牛津大学任第二届约翰·洛克讲座主讲,又任逻辑及数理哲学高级教职,主持数学基础讨论班。1961-1967年,任哈佛大学教授。1967-1991年,任洛克菲勒大学逻辑学教授。20世纪50年代初被选为美国科学院
院士,后又被选为不列颠科学院外国院士。1983年,被国际人工智能联合会授予第一届“数学定理机械证明里程碑奖”,以表彰他在数学定理机械证明研究领域中所作的开创性贡献。著有《数理逻辑概论》、《从数学到哲学》、《哥德尔》、《超越分析哲学》等专著。徐英瑾,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专攻维特根斯坦哲学、心灵哲学、认知科学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