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生游击队
1990年宋丹丹、黄宏表演的央视元旦晚会小品
《超生游击队》是由段小洁黄宏创作,宋丹丹、黄宏表演的小品。1990年1月1日在中央电视台元旦晚会上被表演。
创作背景
《超生游击队》出自黄宏夫人段小洁之手。段小洁当年在辽宁省群众艺术馆工作,当时中央电视台和天津市南开区等单位举办“南开杯”全国话剧、小品邀请赛,段小洁负责辽宁省的组稿工作。结果直到临近大赛,还没有发现理想的作品。段小洁不由联想到生活的情况,她看到不少“闯关东”的南方人,怀里抱的、手里搀的,身后跟的那些年龄挨近的孩子,一家大小那无奈、寒酸的景象,便萌生了写这个小品的冲动。
有一次,段小洁在街头遇上了一伙外地来沈阳打工的妇女,拉家带口,怀抱手牵,婴儿在母亲的怀中哭闹。她联想起几天前在报纸上的一条消息“沈阳城开进生儿育女‘游击队'”,她觉得游击队这个名字挺有意思,如果弄个孕妇,挺着大肚子上台,为超生而到处躲藏,这本身就有喜剧效果。
黄宏在看妻子作品时,把几个孩子的名字改成了“海南岛”、“吐鲁番”、“少林寺”和“北戴河”,尤其关键的是黄宏在原来的名称《游击队》前加上了“超生”二字。在天津的小品决赛中,这个作品捧回了奖杯。中央电视台从这次比赛中选了《超生游击队》等三个小品作为春节节目,请黄宏与宋丹丹合作,恰巧宋丹丹正怀孕五个月,演来自是贴切。
作品剧本
参考资料
角色介绍
角色介绍参考资料来源
幕后花絮
作品评价
《超生游击队》中,这对夫妻时而斗嘴睹气,时而团结一致瞒哄街道干部的愚昧狡黠行为,令人忍俊不禁。同时,也使人深刻体味到社会上重男轻女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推行计划生育工作中的巨大阻力。作品轻松活泼,人物语言机智风趣,喜剧色彩浓,娱乐性强,十分切近生活又兼具一定的社会意义。所以深受观众的喜爱和好评,也是优秀小品剧作之一。(《中国文学通典:戏剧通典》李勇 评)
黄宏以令人笑得前俯后仰,神魂颠倒的《超生游击队》刮起了从塞外黑土地吹向京都舞台,吹向华夏大地的一股强劲的东北风,记录下了他与宋丹丹首次合作的精彩亮相。
在泱泱十多亿人口的中国,计划生育是一项基本国策,家喻户晓,老生常谈,难有什么新鲜劲。但一出喜剧小品《超生游击队》,却把这个老生常谈的题材翻个里外三新,作品一开场就抓住了观众,黄宏和宋丹丹两个“游击队员”用浓重的东北腔,关东味儿,把逃避计划生育,超生四个女儿跑遍天涯海角苦不堪言的际遇和万般窘态,展示得淋漓尽致,绝妙透顶的起名和巧中藏巧的艺术构思,笑料迭出的幽默表演令荧屏前亿万观众拍案叫绝,笑声不断。(《关东笑星》评)
作品争议
2009年,北京鸟人艺术公司的总经理周亚军在博客上链接了赵本山和宋丹丹1989年曾出演过的小品《超生大队》的音频。周亚军表示,当年正是他和赵本山一起策划了这个小品。当年的策划会上,赵本山提到农村躲避计划生育的人挺多,并当场讲了几个搞笑故事。这些笑料得到大家认可,很快策划组请到北京曲艺团的相声作家廉春明创作了小品《超生大队》。小品很快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录音棚录制完成。
但是,当年赵本山小品《超生大队》的编剧廉春明否认了黄宏抄袭赵本山的说法。他表示,真实情况是黄宏先有了“超生”的点子,然后黄宏自己写了《超生游击队》的剧本,和妻子搭档演出这个作品。赵本山找廉春明写《超生大队》则是另一回事,当年赵本山找他时告诉他说黄宏要给赵本山创作一个关于超生的剧本,但是迟迟没有给出,所以赵本山跟廉春明提起了这个点子,问他能不能写,因为他们之间关系都非常好,他花了4天的时间给赵本山写了一个《超生大队》。但是点子确实是黄宏先想到的。
参考资料
最新修订时间:2024-06-10 12:38
目录
概述
创作背景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