赶场
词语概念
赶场,又叫赶集。中国民间风俗,流行全国各地。福建、广东、浙江沿海人多半叫“赶虚(赶圩,虚天)”;南方很多省份叫“赶场”。各地叫法不同。
基本解释
1、[go to market;go to a fair] 〈方〉∶赶集。
上街赶场。
2、[be on rush to give performance elsewhere] 须于同一天到不同地方去表演的演员,在一个地方表演完毕之后赶紧到另一个地方去表演。
3、四川、湖南、贵州等地方言,与北方人说的赶集、湘赣地区说的“赶墟”意义相同,又称“赶街”,湘桂粤一带称为“赶闹子”。
引证解释
1. 犹赶集。
李劼人《大波》第三部第三章:“但凡赶场日子,再不济事的乡镇,红锅饭铺,都要开张。”
洪深《女人女人》第三幕:“今早赶场的时候,我随便在药摊子上一问,就买到啦。”
2. 演员下戏后,同一天内赶到他处另演一场。
相声《文昭关》:“他一个地方挣一块二,他不够吃的呀。怎么办呢,他赶场。这儿唱一出,赶到另外一个地方,再唱一出。”
参考资料
资料.汉典.
最新修订时间:2023-02-09 16:17
目录
概述
基本解释
引证解释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