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韫如
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女演员
赵韫如(1920年2月8日-2014年12月31日),女,江苏省常州市武进县人,1940年毕业于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北京人民艺术剧院演员、艺委会委员,曾任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
主要作品
在话剧《明朗的天》《雷雨》《虎符》《蔡文姬》《武则天》《王昭君》等剧中,塑造了各种类型的鲜明艺术形象。
在“文革”中,赵韫如被剥夺了十年宝贵的艺术生命。直到粉碎“四人帮”以后,她才重返舞台,以60岁高龄饰演了曹禺的最后一部剧作《王昭君》中的孙美人,塑造了一个全新的艺术形象,也成为她表演生涯中的压卷之作。
在北京人艺的舞台上,她成功塑造了《明朗的天》中的刘玛丽、《雷雨》中的鲁侍萍、《虎符》中的魏太妃、《蔡文姬》中的卞后、《武则天》中的郑十三娘、《王昭君》中的孙美人等个性鲜明的艺术形象。 1979年在电影《蔡文姬》中扮演卞后。
作品评论集《梦飞江南—我的戏剧求索之路》,中国戏剧出版社出版,2005年。《梦飞江海》可以说是赵韫如一生表演艺术事业的总结,书中详尽描述了她曲折坎坷而又丰富多彩的人生道路,也将她多年的创作经验和研究成果做了真实记录。书中有不少篇幅叙述她学习欧美世界级影星和我国艺术家表演的心得体会。
人物经历
赵韫如出生在一个农村知识分子的家庭,父亲是位中学英语教师,曾经在日本早稻田大学留学。作为独女的赵韫如中学毕业后,于1937年进入南京国立戏剧专科学校,是余上沅曹禺张骏祥黄佐临等大家门下的高足。她在学校就演过顾毓琇名作《岳飞》,扮演秦桧的老婆,受到作者的热情赞扬。
1940年,赵韫如到了重庆,在抗战剧坛上很快成为一颗闪亮的新星,是第一个扮演曹禺名作《北京人》里曾思懿的演员,同样也使作者非常满意。她还是杨村彬名作《清宫外史》里慈禧太后的第一个扮演者,虽然本人与角色的距离比较大,但是经过刻苦努力表演得十分出色,被观众誉为“活的老太后”。此外,她在宋之的名作《春寒》、茅盾名作《清明前后》、夏衍名作《芳草天涯》等剧目里都扮演了重要角色,表现不同凡响,被合作的导演洪深、赵丹、金山等人一致认为是个最优秀的演员。然而,她并不满足自己已有的成绩,1946年又远渡太平洋美国耶鲁大学进修戏剧和表演。
1950年,赵韫如和老舍先生应周恩来总理之邀从美国回到祖国,投身于新中国的话剧事业。
后来,赵韫如加盟北京人民艺术剧院,先后扮演了郭沫若名作《虎符》里的魏太妃、《蔡文姬》里的卞夫人,以及曹禺名作《王昭君》里的孙美人。
20世纪80年代初期,赵韫如离开祖国到美国美国加利福尼亚州蒙特瑞县执教中国语文。然而,她的“戏心”仍然不改,继续在那里参加戏剧活动,组织、导演兼主演了话剧《蝴蝶夫人》,同时还撰写表演艺术的文章结集出书。
美国蒙特瑞语言学院里,有一个教美国人学中文的华侨女士,她的名字叫赵韫如。她一面执教,一面继续从事戏剧演出和撰写艺术生活的回忆录,同时积攒一些钱赞助国内的戏剧工作者著书立说……
赵韫如已到耄耋之年,但依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1980年,退休后已年逾花甲的赵韫如来到美国,很快就在蒙特瑞的语言学院里找了一份教中文的工作。她在国内中央戏剧学院设立“德艺双馨奖”,鼓励优秀教职员工。在她教华语的时候,自己动手写了两个剧本,让学生们排练演出,既可多练习华语,又能增进对于中国文化的认识,演出节目为生活困难的学生向社会募捐。学生很有兴趣,老师也很满意,为此还得了奖。她先后在两个学院教书,成绩斐然,又被国际研究学院请去给学生排戏……她为中美文化交流做出了实实在在的贡献。
赵韫如“爱国、爱戏”,她在半个多世纪里,为此鞠躬尽瘁,痴心不改。
赵韫如先后与两个美国友人结合,但也因此在“文革”期间吃尽了苦头。她的第一个伴侣是在20世纪40年代认识的美国大使馆二等秘书约翰·S·谢伟思;后来与美国少校韩恩结合,赵韫如与韩恩有个女儿。因两次与美国人结合,特别是与谢伟思的爱情,因此有了深深的美国情结。现在,赵韫如在美国住处的家门口有一块小小的花地,最外边的一株花,盛开时有一百朵之多。就是在深秋的时候,仍然有不少花朵含苞,这种花的名字就叫—“含笑”。赵韫如已经到了耄耋之年,依旧充满了生机和活力,依旧对祖国的戏剧事业锲而不舍,这不正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永远“含笑”不止吗?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26 13:27
目录
概述
主要作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