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辛初
原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
赵辛初(1915—1991) 中国共产党第十届中央委员会候补委员,第十一届中央委员,湖北黄梅人。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在武汉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后到鄂东开展敌后游击战争,先后任中心县委书记,地区专员,新四军第五师鄂皖边指挥部政治委员、鄂皖军分区副政治委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曾任湖北军区黄冈军分区政治委员,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国务院文化部副部长、湖北省副省长。1973年在中共第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75年后,任中共湖北省委第一书记兼武汉军区政治委员,湖北省军区政治委员,省革命委员会主任。1977年在中共第十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委员。1978年调任国家计委副主任,1980年后任粮食部部长,1982年、1987年分别在中共第十二、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当选为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91年11月在武汉逝世
人物生平
赵辛初原名帅启泰,为帅承瀛六世孙,1915年出生于湖北省黄梅县。1937年参加革命,1938年2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师范学校毕业。
1937年至1945年任湖北省立第四小学教员、武昌区党支部书记,中共黄冈县四区区委书记,中共浠水县委书记、孝感县委书记,鄂东游击区中共圻(蕲)春广济黄梅中心县委副书记、书记,后在中共鄂东区委党校学习。
1945年至1949年任中共鄂东圻(蕲)春广济黄梅中心县委副书记,中共礼山县委书记,中共鄂东区委组织部副部长,鄂豫区党委五地委委员、专员兼圻北县委书记,新四军第5师鄂皖边指挥部政委,鄂皖军分区副政委,政委,鄂皖地委书记
1949年至1952年任中共湖北省黄冈地委副书记,中共湖北省黄冈地委书记、军分区政委,中共湖北省委副秘书长、秘书长,中共湖北省委常委。
1952年起任中共中央中南局农村工作部副部长,中共湖北省委常委、省委秘书长兼省委政策研究室主任、省委农村工作委员会书记。
1955年4月起任中共中央书记处第二办公室第四组组长。
1956年5月至7月任中共湖北省委副书记。
1956年7月至1965年10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处书记,其间:
1956年10月至1962年10月兼任省委监察委员会书记;
1958年12月至1964年9月兼任湖北省副省长。
1965年4月至“文化大革命”初期(1967年1月)任文化部副部长、党组成员、党委委员。
1966年至1972年“文化大革命”中受冲击,下放“五七”干校劳动。
1972年至1973年任中共内蒙古自治区委负责人、成员。
1973年6月至1975年5月任中共湖北省委书记(当时设有第一书记)、湖北省革委会副主任。
1975年7月至1978年8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湖北省军区第一政委,
1975年8月至1977年9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
1977年9月至1977年12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第一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
1977年12月至1978年8月兼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武汉军区政治委员、军区党委书记,
1978年1月至1979年2月兼任湖北省政协主席。
1978年9月至1979年12月任国家计划委员会副主任、党的核心小组副组长、党组副书记。
1979年2月至1980年1月兼任国家农业委员会副主任、党组成员。
1980年2月至1982年3月任粮食部部长、党组书记。
1991年11月15日在武汉逝世。
人物评价
赵辛初同志一生追求真理,在半个多世纪的革命生涯里,始终保持了一个共产主义战士的高尚品质,为实现共产主义理想出生入死,英勇奋斗,忘我工作,从不贪图享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贡献了毕生精力和心血。
投笔从戎,南北征战
赵辛初少时在其父帅剑山所开的私塾读书,1931年随姑父姑妈到武汉求学,先后在武昌实验中学、省立师范学校读书,毕业后应聘到湖北省立第四小学任教。赵辛初读书十分勤奋,成绩优秀。他在十四岁时写了一首七律:“英雄自古出艰辛,未遇何需怨不平,王播微时曾寓寺,班超穷际且容身,心图温饱终无用,志具方圆暂耐贫,脱颖岂图荣衣锦,必将祍席起生民。”由此可见其自小就有扎实的知识底蕴和宏大的人生志向。
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为抗日救亡,赵辛初投笔从戎,加入“民先”“青救”等抗日组织,在武汉地区积极开展抗日救亡宣传活动。1938年,他加入中国共产党。为了秘密工作需要,他化名“赵辛初”。1938年9月,赵辛初在鄂东特委副书记方毅的率领下,乘船由武汉到团风,然后步行到黄冈县贾庙与刘西尧、张体学、陈景文等同志会合,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组建鄂东抗日武装和抗日民主根据地,打击日本侵略者。
1946年,蒋介石撕毁停战协定,调集30万大军围剿我中原解放区。张体学、赵辛初按照中央统一部署,率领独立二旅转战大别山地区,掩护中原军区主力部队向西突围,胜利完成战略牵制任务。随后,他们率领剩余部队在大别山一带坚持异常艰苦的游击斗争,多次从数万敌军的重重围堵中突出重围。1947年初,根据上级党组织安排,赵辛初随同张体学化装成商人辗转来到南京,当面向周恩来、董必武汇报工作,随后由南京去延安。1947年10月,赵辛初受中央指示,随刘邓大军回到大别山,领导重建鄂东根据地的斗争,直到革命胜利。
只问德才,由信生威
新中国成立后,赵辛初担任中共黄冈地委书记。在黄冈地区干部中有南下干部,也有本地干部,他强调要以团结为重,选拔干部搞“五湖四海”,只问德才,不讲亲疏;对事业只问是非,不徇私情;对生活条件,坚持先人后己;在领导作风上,坚持民主集中。赵辛初曾讲过,领导干部的威信不是由威生信,而是由信生威,以自己的民主作风、自己的科学决策和身体力行让大家信服。作为一名党的高级干部,赵辛初同志待人非常诚恳,作风民主,不搞强迫命令。每次研究工作,他都要事先多方面征求意见,经过集思广益和自己深入细致的理性思考,然后集体作出决定。许多干部都认为,在他领导下开展工作,心情非常舒畅。他非常善于发挥集体的智慧和作用,寻求共识,凝聚力量,汇集正能量,是一位善于当“班长”的好领导。这种崇尚德才兼备的用人思想和注重科学民主的施政理念,一直贯穿在赵辛初同志从地方到中央担任各个重要领导职务的整个过程当中。
调查研究,实事求是
深入实地调查研究,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是赵辛初同志开展工作的一个重要特点。1958年,全国各地大跃进、浮夸风盛行,而湖北全省旱情严重,到9月份已连续干旱83天。赵辛初时任分管农业的省委副书记,对此焦急不安。为了弄清楚情况,他带人到云梦县开展调查,跑了十几个区、乡,找基层干部座谈,到田头地间实地勘察。经过点面结合的调查,得出全省粮食实际产量将比前一年减少40多亿斤这一具体数据。他一边迅速组织干部群众全力抗灾,一边向省委反映旱情严重情况。他的调查为省委决策提供了重要依据。适逢党中央11月召开郑州会议,纠正高指标、浮夸风和“一平二调”的“共产风”。湖北省委根据中央精神和赵辛初同志的调查报告,着手对人民公社进行整顿,省长张体学还向国务院报告要了一亿斤粮食。湖北省三年自然灾害期间未出大的问题,赵辛初同志功不可没。1973年至1975年,赵辛初同志担任湖北省委书记、省委第一书记、省革委会主任等职,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解决问题。他多次到武钢等企业,同工人和技术人员交谈,为企业、为工人解忧排难;他坚持到农村开展实地调查,发现问题及时解决。主政湖北省委工作期间,赵辛初的足迹踏遍了荆楚大地的厂矿企业、山川河流和田间地头。
严以修身,廉洁奉公
在对待个人问题上,赵辛初同志严以修身,严于律己,从不搞特殊化,生活非常简朴。每次下基层调研,他都是轻车简从,从不打招呼,不准搞前呼后拥、迎来送往那一套官场陋习。他多次说:“我们下去是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不能让基层负责同志为了接待我们而打乱了他们正常的工作秩序,那样反而妨碍了工作。”他反对大吃大喝,铺张浪费,在基层工作期间,总是自己上食堂买饭。他常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决不能揩公家的油,肥自己的口,不能往共产党的脸上抹黑,要当一名名符其实的人民公仆。1978年,赵辛初随团去美国考察,回国后,他将外交部礼宾司发给他的一套西服交了公。赵辛初一直身居要职,但他从未用职权为一个亲友安排工作,没有动用公款公物对亲友进行任何照顾。他总是教育亲友:“有困难自己克服,不要麻烦组织。”他不徇私情,从来没有为亲属、家属和身边的工作人员谋求过特殊待遇或其他私利。组织上按照规定给他配备的专车,他从不允许家属随意动用。别人给他送任何东西,无论什么目的,他都是一律拒绝收受,原物奉还。个别难于退掉的,他也是让秘书如数照价付钱。离休后,赵辛初同志认为组织上按规定给他分的房屋面积太大,于是把房子封了一半退给国家,自己另外开了一个边门进出。他就是这样随时随地以自己一言一行的实际行动树立起了一个共产党人廉洁奉公的光辉形象。
坚持原则,勇于担当
赵辛初同志自入党以来,就有着坚定的党性原则,敢于直面问题,敢于责任担当,矢志不渝维护着党的尊严和权威。在他主政湖北省委工作不久,“文化大革命”的风暴席卷全国,湖北省委的工作也遭到严重干扰和破坏。在极其困难情况下,他一面领导着湖北的各项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一面对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的倒行逆施进行坚决的抵制和斗争。立场坚定,旗帜鲜明。1975年11月,“四人帮”发动“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运动。江青反革命集团在湖北的帮派分子贴出大字报,声称要“揪出邓小平在湖北的代理人赵辛初”。江青指责赵辛初任省委第一书记后没有重用造反派,要他“对革命派要高抬贵手”。赵辛初回到湖北,这时武汉三镇已贴满了针对赵辛初的大字报,“江青同志指示,赵辛初要高抬贵手!”诸如“赵辛初不转弯,就叫他完蛋”等等。赵辛初面对险风恶浪,下定决心忍辱负重,坚守岗位,争取为湖北人民办实事。在省委常委扩大会议上,赵辛初传达中央打招呼会议的精神时斩钉截铁地说:“‘高抬贵手’这一条不能承认。这个‘贵手’不能抬,今后也不能抬,否则湖北人民要遭难,遭大罪。要批、要斗、要撤职,由我赵辛初来承担。”赵辛初始终顶住压力,排除干扰,坚决对造反派不“高抬贵手”,表现出了一个共产党员为了追求真理敢于直面艰险责任担当的大无畏精神和坚定信念。
言传身教,永不褪色
赵辛初同志长期担任省部级领导职务,对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始终有清醒的认识,无论在哪个领导岗位上,他都将党风廉政建设摆在工作的重中之重,常抓不懈。赵辛初在几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忠诚于党,修己以敬,居功不傲,位高不奢,一生正气,两袖清风。他说:我们共产党的干部要有刚正不阿的党性原则,要有艰苦朴素的工作作风,要有廉洁奉公的高尚情操,尤其是领导干部,还要有事实求是的精神和五湖四海的胸怀。他不仅时刻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自己的言行,发挥好表率作用,而且还时常告诫家属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在党风廉政建设上一定要带好头。即使退居二线以后,仍然十分关注党的建设。1991年,赵辛初同志患病住院期间,依然念念不忘党风廉政建设问题。对少数领导干部搞特殊化、贪图享乐、脱离群众的现象十分不满,他向前来看望的省领导表达了他的深深忧虑,说:“我最担心的是党风和社会风气,现在有些人纸醉金迷、吃喝玩乐、挥金如土,怎么对得起为建立新中国而血洒山河的先烈?”
作为一个革命者,一个身居高位的领导,赵辛初对党的事业倾注了毕生精力和心血;作为一个普通的丈夫和父亲,他对妻子、儿女付出了最深厚炽热的爱。赵辛初从未为孩子的工作问题给任何部门打过招呼,没有一个留在省直单位。小女儿医科大学毕业后,有人提议安排到省直机关门诊部工作,可以就近照料身体健康状况不好的赵辛初夫妇。赵辛初坚决不同意,说:“让孩子到基层工作,多接触基层群众,有利于对她的锻炼,有利于她的成长。再说,我在省委工作,把孩子留在省直,我不好做人,不好做工作。”他的几个孩子在父亲的影响下,通过自己的努力,在各自工作岗位上成为行业的专家,为社会作出应有的贡献。
鞠躬尽瘁,浩气永存
1991年下半年,赵辛初病情加重,住同济医院,多次病危抢救,他恳切地对医生说:“不要给我用好药好针,好药留给别的重病号用。”医生无不为之感动,感叹这样的省委书记很难找!1991年11月15日下午,赵辛初同志在武汉病逝,终年76岁。赵辛初去世后,江泽民、李先念、宋平、余秋里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或打电话发唁电、或亲赴赵家慰问,表示哀悼和问候。赵辛初同志在病重期间就郑重向省委表示:身后事从简办理,不发讣告,不写生平,不开追悼会,不举行告别仪式,不接受花圈;火化后,骨灰撒入长江,让他与牺牲的战友相会。
赵辛初同志是一名高尚的共产主义者,是一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优秀的共产党员,他的一生是革命的一生、战斗的一生、光辉的一生,他的一生是令人怀念永世不忘的一生。李先念曾高度赞扬赵辛初同志“是一位忠诚的共产主义战士,是有高度自觉性的优秀共产党员,是真正的人民公仆。”赵辛初生前在凭吊林则徐时曾写诗一篇:“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一生持体大,万古仰先贤!”赵辛初自己生前不谋利,死后不扬名,这四句诗也正是赵辛初同志高尚人格的真实写照。
参考资料
中央纪委国家监委驻司法部纪检监察组.中华人民共和国司法部.2023-11-27
最新修订时间:2023-11-27 19: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