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宗慈,女,气候学家,清华大学研究员,兼职教授。
人物经历
1958年9月-1964年7月北京大学(物理系)地球物理系六年制大学毕业。1985年4月-1988年4月
美国国家大气研究中心(NCAR)动力模式部和美国俄罗岗州立大学气候研究所(OSU-CRI)访问学者。
曾先后在国内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教师(助教,讲师,副教授);
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气候研究开放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和主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地学部兼职教授;中国侨联科学顾问;
浙江省气象局气候中心和气科院顾问;
吉林省气象局中高纬度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几个刊物编委会委员。
研究方向
长期天气过程,气候与气候变化及其预测和预估,人类活动影响,全球与区域气候模式,风能与太阳能变化与预估。
主要贡献
曾先后在国外英国东安吉利亚大学气候研究所(UEA/CRU)访问教授(1991);
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国际气候与社会研究院(IRI)访问学者(1994);美国能源部西北太平洋实验室气候与环境部(PNNL)访问学者(1996,2005);韩国延世大学大气科学系访问教授(2001);日本东京大学地球系统模式中心(CCSR)访问教授(2002-2003)。
国际组织全球变化研究亚洲-太平洋网络(APN)科学计划组(SPG)任委员和联合主席(1997-2004);
各国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一工作组报告和技术报告担任主要作者,编审,全球气候模式协调员,评审者等(1990-目前)。
受邀担任世界野生组织(WWF)特邀气候专家(2006-目前)。
获奖记录
国际
2008年5月IPCC 第一工作组获得
美国气象学会出版物奖状,本人是主要作者,获得奖状。
2007年12月IPCC获
诺贝尔和平奖,本人是主要参加者,获奖状。
1989年美国环境部1988年优秀科学文章W.W.Kellogg and Zong-ci Zhao, 1988, Sensitivity of soil moisture to doubling CO2 in climate model experiments: Part I: North America, J.Climate, 1, 348-366。
国内
2001年国家科技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重中之重项目《短期气候预测系统研制》,专题负责人(奖状排名13)。
1996年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中国气候预测模式研究》,课题负责人,(奖状排名5)。
1995年中国气象局科技进步三等奖,国际合作项目《中国气候变化和可能影响研究》,课题负责人,(奖状排名1)。
1989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国长期气候变化及其机制》,主要参加者,(奖状排名2)。
1979年第一次国家科学大会一等奖,《中国500年旱涝变化研究》,主要参加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