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如柏(1939年8月—2020年2月18日),男,汉族,
江苏省洪泽县人。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
人物经历
1956年进江苏
扬州漆器厂,从师于著名漆老艺人
梁国海学习雕漆技艺,1958年在南京艺术学院工艺美术专修科学习,毕业后回厂担任技术员,任扬州漆器厂工艺制作室主任,自1980年起从事木雕点螺漆器的制作与技艺指导,1994年获
高级工艺美术师职称。他从艺的40余年中,技艺上刻苦探求,师承传统又不构泥于传统,首创了楠木雕和点螺结合新工艺,尤为突出的是把红雕漆藏锋不露、光滑圆润的艺术特点融汇于木雕的立雕、镂空雕、
浮雕和薄雕工艺之中,使产品既有木雕的层次清楚又有雕漆工艺精致圆润的特点,从而形成了他独特的艺术
风格。他的代表作;
楠木雕点螺《大涤草堂》漆砂观,被
中国工艺美术馆收藏;木雕点螺《泰山览胜》特大漆砂砚在赴日展出时轰动了东京城,最后相当于400多万元人民币被日本皇室成员购之珍藏。赵如柏同志所掌握的木雕点螺工艺属扬州漆器绝技之一,他是掌握这一绝技的骨干人物。
技艺非一日之功
位于
江苏省扬州市区内的彩衣街是一条普通的小巷,中国
工艺美术大师、
扬州漆器髹饰技艺的国家级代表性
传承人赵如柏便住在这条小巷的尽头。赵如柏夫妇的居室前搭有一小间披屋,不过五六平方米,就是他的工作室。其实,赵如柏完全有能力改善自己的居住条件,但他还是愿意住在这老屋里。他说,这里比较清静,也比较自在,自己做木雕经常需要敲敲打打,如果住楼房会影响别人,而自己也不希望受到太多干扰。就在这小屋里,赵如柏向笔者展示了他那精彩的雕刻世界。
扬州漆器技艺精湛、品种繁多,以其造型雅致、做工细腻、色彩绚丽、光泽柔和为特色。据悉,扬州漆器的生产源于战国时期,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从当时的出土文物可以看出,那时的漆器髹饰技艺已有较高水平。到了唐代,扬州的脱胎干漆、螺钿镶嵌等工艺技法已相当成熟,漆器被列为贡品之一。明清两代是扬州漆器的鼎盛时期,并形成了长于雕嵌的鲜明特色。
1939年8月,赵如柏出生于
江苏洪泽农村,1956年10月进入扬州漆器生产合作社工作,拜著名漆器艺人
梁国海为师。赵如柏的师兄弟有十一二人,后来改行的改行、转业的转业,如今只剩下赵如柏一人仍坚守着雕漆和木雕技艺。赵如柏说,学习手工技艺一是需要刻苦,二是需要悟性。师傅教给你的可能只是雕漆的基本技术,但为什么这么做,不同刀法会呈现怎样的艺术效果,却需要自己去体会和领悟。1958年9月至1961年8月,赵如柏走进
南京艺术学院学习,一些国内著名
工艺美术大师们讲授的艺术理论课程让他受益匪浅,使他对工艺和艺术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清晰的判断和理解。
刻苦勤奋钻研
赵如柏是个刻苦勤奋、钻研好学的人,深得师傅的喜爱,正因如此,赵如柏的雕漆技艺尽得师傅真传。上世纪80年代,赵如柏经过多次尝试,终于将失传200多年的漆砂砚研制成功,使得这一优秀传统技艺焕发出勃勃生机。漆砂砚是将一种轻细金刚砂调和适度的色漆髹涂于木质砚上,将雕漆和木雕技艺完美融合而形成的工艺品种。相较传统的石砚,它具有轻便和坚固耐磨的特色。1985年,从扬州市邗江县甘泉乡姚庄101汉墓出土的一件彩绘木胎漆砂砚,由楠木雕拼而成,纹饰极为精美。这是现知最早的一件漆砂砚作品,成为漆砂砚的祖型。“清代扬州制作漆砂砚的高手当属卢映之、卢葵生祖孙俩,但这一技艺后来就失传了。漆砂砚极为珍贵,如今已没有实用功能,更多的是被当做艺术品收藏。”赵如柏说。漆砂砚的制作需经过多道工序,从设计到雕刻,从上漆到打磨,从镶嵌到装饰……仅靠一人之力难以完成,需要多人通力协作才能完成,而其中又以雕刻最为关键。有时设计师的样稿十分精彩,但雕刻时却无法通过刀法呈现应有的视觉效果,赵如柏就会根据自己的经验,对设计稿进行恰到好处的修改,使得作品更臻完美。这也是许多设计师喜欢跟赵如柏合作的原因。赵如柏对于如何处理作品中各元素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十分恰当的比方。他说,如同日常生活中邻里之间一样,和谐相处就会关系融洽,作品中的树木与山石也是邻里关系,处理得当就会自然和谐,给人以审美享受,反之看上去就会不舒服。
1985年,他研制的点螺古
金丝楠木雕《泰山览胜》巨型漆砂砚,砚身木胎采用金丝楠木雕刻而成,作品运用浮雕、圆雕、透雕等多种雕刻技法,表现了泰山的迤逦风光。该作品被誉为“国宝”,赴日本展出引起轰动,后被日方以1.7亿日元收藏。2002年10月,赵如柏领衔制作完成的雕漆作品《江山神韵》,将千山万壑、流云碧海融于一体,是赵如柏雕漆艺术的代表作,充分体现了扬州雕漆工艺古朴端庄、秀丽精巧、柔美腴润、精细入微的独特风格。
从事雕刻技艺,所使用的工具主要是凿子。赵如柏打开一个匣子,里面放着上百把形状各异、大小不一的凿子。“三分手艺,七分工具”,工具是否得心应手至关重要。赵如柏说,雕刻时分寸把握十分关键。设计雕刻深度1厘米,一凿子就要到位,浅了达不到要求,深了就会留下一道道凿痕。掌握其力度技巧,绝非一日之功。
名师出高徒
赵如柏有很多徒弟,现
扬州漆器厂内有两个徒弟已跟随他20多年。聊天中,赵如柏情不自禁地提到另一个人。此人今年60岁左右,一直从事红木家具制作,雕刻功底较为扎实,两三年前开始跟随赵如柏学习漆砂砚制作,技艺长进十分突出。赵如柏说,他很聪明,做事认真而且好学,一点就通。2011年,参加杭州西博会的点螺楠木雕漆砂砚作品《垒壑鸣泉》就是他与赵如柏一同完成的。看得出,赵如柏对这个徒弟比较看好。从一个技艺突出的工匠蜕变成一个艺术家有时只隔着一层薄薄的纸,需要有高人来点拨。如今,赵如柏就是那个来点拨的人。
人物成就
除了国家和
江苏省出台了相关保护措施外,
扬州市人民政府于1996年出台了《关于保护工艺美术的意见》,2004年又设立了传统工艺美术行业“师带徒”专项津贴,鼓励
工艺美术大师向年轻人传授技艺。针对扬州雕漆和木雕,在
扬州漆器厂内设立了大师工作室,成立了木雕工作组,挖掘人才、传承技艺,对传统优秀技艺进行有效保护。
松柏,是赵如柏在雕漆和漆砂砚作品中最常见的素材。坚韧挺拔、傲霜斗雪,是松柏
高洁的品格。在赵如柏的个性中,也能感受到那样一种品格,坚定、坚持、坚守,不断追求,从不满足已取得的成绩。他说,艺术是无止境的,从来没有最好,没有顶峰。自己努力在做,但仍未达到前人的要求,所以他还在不断地学习。
代表作品有:《春溪幽谷图》《泰山揽胜》《江山神韵》等。
2007年6月授予第一批国家级
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扬州漆器髹饰技艺”代表性传承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