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吉士
清代学者、官吏
赵吉士(1628—1706 ),清代学者,官吏。字天羽,一字恒夫,号渐岸,安徽休宁人。顺治八年举人。康熙间官山西交城知县,设计攻灭交山农民军。后官户科给事中,以故被劾罢官,后补国子监学正。有《万青阁全集》、《寄园寄所寄》等。
人物生平
赵吉士,字天羽,明朝崇祯元年(1628年)生于休宁古城岩下旧墅,其十一世祖赵象元曾任休宁县尹,九世祖赵汸为元末明初著名学者,世人尊称“东山先生”。
崇祯十七年(1644年),清军入关。为避战乱,赵吉士父亲赵时腴举家迁往杭州。康熙七年(1668年),赵吉士任山西交城知县,任内先后开凿龙门渠和甘泉渠、重建北门城楼、始建庐川书院、重修靖安营、复南堡村木厂……百废俱举,颇有治绩,特别因“交山平寇”有功,迁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康熙十二年(1673年),赵吉士扶母灵舆回乡安葬。故里休宁适逢“三藩之乱”,再遭蹂躏。他与老父等亲友只得赴余杭避难。为母守孝期满后,补户部河南司主事。康熙十六年(1677年),赵吉士父亲病逝。他再次还乡,将父母二人合葬于万安瑯源。
康熙二十二年(1683),赵吉士回京师充纂修官,恰同乡好友徐旭龄外放山东巡抚,便寄宿于其宣武门外一园中。此园建于明代,初为驸马冉兴让私宅。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徐旭龄去世后,赵吉士购下此园,更名“寄园”并以此自号。他在园内多次举办雅集活动,也常与休宁同乡于此聚会。赵吉士闲暇之余,在寄园内开始整理自己所记古今人文轶事,分类编排为12卷,取名《寄园寄所寄》。书中对徽州有众多记载,使得此书成为今人认知徽州文化的重要文献。其中专设的“大好山水”“新安理学”专门子目,充分展现了他对新安山水及徽州文化的大爱,也记载了齐云山、松萝山、古城岩、凤凰山、落石台等不少休宁名胜。
赵吉士花甲之后所作诗词中常有怀乡思亲之情,如《忆海阳旧市父老》《重建海阳桥记》等。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春,他受徽州知府丁廷楗盛邀,开始修编《徽州府志》,历三年完成,得到后人高度评价。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赵吉士卒于寄园,享年七十九岁。
个人作品
赵氏擅诗文,著有《万青图全集》8卷、《林卧遥集》3卷、《寄园寄所寄》12卷及《续表忠记》等。
主要成就
他对乡邦文献一直非常关心,自称“余自少时,留心志乘”,在任会典馆纂修时,得以饱览国家典籍,因见有明一代徽州人文荟萃,遂有编纂志书之念。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其门生丁廷楗出任徽州知府,锐意于修志之举,赵氏因而“检括图籍、纪乘、簿书之属,邮而致之京都”,并与旅居北京的徽州同乡缙绅反复商讨,于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至三十八年(1699年)3年间纂成《徽州府志》18卷。该志以旧府志为经,以府属六邑康熙志为纬,分9纲60目,删繁就简,详于明嘉靖以后的人和事,对后世研究徽学、新安医学、新安版刻、徽商等具有很高的资料价值。但由于该志成于京师邸舍中,未能就近搜集资料,订补核实,错漏之处不少。后人马步蟾在其所作道光《徽州府志》序里曾有“摭取虽富,而体例则未精”的评论。赵氏在康熙《徽州府志》序和该志“凡例”、“赞”及康熙《休宁县志》序里,陈述了自己关于方志编纂的一些见解。他主张方志编纂务求真实,“若乃众目之所未经见,众耳之所未尽闻,则宁从阙疑之例”,而不可“以私意轻为采入”,并认为“志书之严,先当严于人物”。他将方志与经史作了比较,认为“治天下之理备于经而不及事,治天下之事详于史而非专为一郡一邑言也。理与事具而又专为一郡一邑言者莫如志”,要求“良有司必于志焉亟亟”,对编修方志的重要意义作了阐释,颇富创见。
轶事典故
赵吉士是名列《清史列传》的循吏。康熙初年,他当了五年山西交城的知县,其间他平定山寇、教养百姓,政绩颇卓。《牧爱堂编》是赵吉士自己对这期间写作的公私文书进行的汇编。其中“详文”“吿谕”“参语”等文书记载了他处断的一个个鲜活的司法案例,有不少涉及缉盗、分水等北方山地特色明显的案件,也有不少户婚田土、亲属相告这类几乎所有地方官员都会遇上的纠纷。后者对了解当时一般官员的司法理念更有参考价值,尤其当处理结果表面上和律法条文不全然相符的情况下,就更具意义。“逆子杀母事”就是这样的一个案例。
该案案情并不复杂。孙选被自己母亲控告“逆子杀母”,原因是自己的妻子不做饭,母亲得不到及时供养。审理当天,孙姓族人都愿意为孙选作保,表示假如孙选真的不孝,他母亲怎么可能守寡二十年直到如今呢?赵吉士认同这个说法,并通过对孙选之妻和孙选动刑来检验。在用拶子夹孙选之妻手指时,孙母毫不动容;但对孙选进行杖责时,孙母则面露忧愁。赵吉士据此判断母子之情并未断绝,判令责打孙选三十大板,训诫他回家后妥善照顾母亲,如再犯就不再宽恕他。
史料记载
《清史稿》
赵吉士,字天羽,安徽休宁人,寄籍杭州。顺治八年举人。康熙七年,授山西交城知县。县居万山中,地产马,饶灌木,时禁民间牧马,停南堡村木厂,民困,往往去为盗。武弁路时运贪而扰民,民杀时运作乱,与大同叛将姜瓖合,连破诸邑。及瓖诛,余盗匿山中。吉士到官,定先抚后剿之策,有投抚者,给示令招其党。诇知群盗阴事,选乡兵,得技优者百人。令绅户家出一丁,与民均役。分夕巡城,行保甲法,匿贼者连坐,邻盗相戒不入境。
时交城多抗赋,河北都者赋倍他都。吉士往谕朝廷德意,勖以力耕勿为盗,众悚息。日暮寝陶穴中听讼,左右多贼党,吉士阳若勿知,诘朝深入,察其形势。最险者曰三坐崖,东西两葫芦川绕其下。塞葫芦口,则官军不得登。吉士默识之而还。交山贼杨芳林、芳清等时出肆掠,九年春,吉士入山劝农,抚姜瓖旧卒惠崇德,询得二杨所在,命二卒立擒至,杖系之。贼渠任国铉、钟斗等纠众尾之不敢发。会有陕西叛弁黄某入葫芦川与国铉合,吉士谋间之,遣山民持书付国铉等,伪误投黄所,黄得书疑国铉等,率众去。国铉等既失黄弁,无所恃,有投诚意。静乐盗李宗盛踞周洪山,遣其党赵应龙劫清源,吉士遣惠崇德入山说国铉等,令献赵应龙可免罪。国铉与宗盛绐应龙缚付崇德,应龙恨为所卖,尽发诸盗阴谋。吉士会兵剿宗盛,复遣崇德往说国铉等使无动,遂擒宗盛,贼党益涣。
十年,廷旨下总督治群盗,期尽剿绝。吉士曰:“交山剧贼不过十余人,其它率乌合,一闻尽剿,恐山中向化之民畏罪自疑,反为贼用。今靖安堡初复,请协兵三百以驻防为名,克期入山,可一战擒也。”靖安堡者,近葫芦口三十里,昔以屯兵,吉士就废垒新筑之。守备姚顺率兵至县,吉士约期进屯。先期七日置酒大享客,夜半,席未散,吉士上马会师,疾驱四十里至水泉滩。分三队,一袭东葫芦,一袭西葫芦,自偕姚顺进驻东坡底,为两葫芦要道。东西贼援并绝,国铉等为内应,呼曰:“官兵入山矣!”两葫芦贼皆走上三坐崖。吉士遣人至崖下语之曰:“汝等良民,毋为贼胁,官且按户稽丁,不在即以贼论。”众乃稍稍去,仅存二百余人。分兵要贼去路,贼四窜,被获颇众。分搜巢穴,纵降贼,质其妻子,俾捕他贼以自赎。入山旬有六日,盗悉平。乃召山中民始终不附贼者三十七家,赉以羊酒,立为约正;其素不与徭役者千四百三十家,编其籍入都图。自后交山无贼患。吉士初患山路险阻,命每都具一图,鳞比为大图,召父老询径途曲折注之,以次及永宁、静乐邻县诸山。每获贼,善遇之,因得诸贼踪迹。上官知其能,不拘以文法,用卒成功。
治交城五年,百废俱举,内迁户部主事,监扬州钞关,擢户科给事中。忌者劾其父子异籍被黜,寻补国子监学正。四十五年,卒,祀交城名宦祠。
《交城县志》
赵吉士(1628—1706年),字天羽,又字渐岸,号恒夫,安徽休宁人,入籍钱塘。
清顺治八年(1651年)中举,十八年简选推官。
康熙七年(1668年)正月十四日改授交城知县,三月二十八日到任,至康熙十二年(1673年)十月卸任离交,共5年半。在知县任内,开渠、植树、修路、筑城、葺署、挖湖、兴学、均徭、劝农、修志等颇有治绩。他居官清廉,在交城任内,重修衙署捐银860两,修北门城垣捐银512两,重修靖安营捐银534两,开凿甘泉渠捐银1 000两。“家计半为官赔”,是难能可贵的。但在镇压交山农民起义军活动中,他是主要策划者和指挥者,并因此而擢升户部山西清吏司主事。后历河南司、四川司主事,康熙二十年(1681年),奉使征扬州关钞,又调通州中南仓主管,纂修盐漕二书。二十五年受康熙皇帝面试,擢户科给事中。后受命勘河,因不称旨而罢官,复补国子监学正。
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二月,卒于北京。作品有《续表忠记》、《寄园寄所寄》、《杨忠公列传》、《录音韵正伪》、《牧爱堂编》,诗作有《万青阁全集》。曾主持编纂《交城县志》、《徽州府志》。
《浙江地方志》
赵吉士,[公元一六二八年至一七o六年]字天羽,号恒天(或恒夫),原籍安徽休宁,后入籍杭州。生于明思宗崇祯元年,卒于清圣祖康熙四十五年,年七十九岁。顺治八年(公元一六五一年)举浙江乡贡进士。康熙七年(公元一六六八年),调山西太原府交城县知县。县有交山,岩谷阻邃,自明季以来为盗窟。当地山民起事,久不能平。
赵吉士至任,认为“不先抚无以携其党,不终剿无以绝其根”,设计进捕,提出了剿抚兼施的政策,巨盗先后就擒,平息了山民起义。还提倡植柳,凿龙门渠,溉田14万顷。后以功擢户部山西主事,补河南司、四川司主事。旋连丁母、父忧,起复原职。十四年迁奉直大夫。二十年,奉使征收扬州关钞,兼督通州中南仓,革胥吏苛敛之弊。后又入会典馆,奉撰盐、漕二书。二十三年,授朝议大夫。二十五年,擢户部给事中,因事被黜,侨居宣武门外之寄园。旋补国子监学正,卒于官。吉士工诗文,著有《万青阁全集》八卷,《林卧遥集》三卷,《寄园寄所寄》十二卷,及《续表忠记》,还纂有《徽州府志》、《交城县志》等,均《四库总目》并传于世。
出版图书
最新修订时间:2024-11-07 13:09
目录
概述
人物生平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