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伯璧
原澄合矿务局二矿高级工程师、全国劳动模范
赵伯璧,女,汉族,1942年5月出生,重庆市荣昌县人,大专文化程度。1963年7月参加工作,中共党员,曾任澄合矿业公司二矿技术员、工程师、电气高级工程师。1989年5月被国务院授予“全国劳动模范”荣誉称号。
人物经历
赵伯璧的爷爷赵宗燠早年留学德国,是我国著名的石油化工专家,全国政协常委,于八十高龄加入中国共产党。父亲赵纯诚,上世纪四十年代毕业于中央大学,是园艺行业的佼佼者。生长在这样的书香世家,赵伯璧有点理想主义,从小爱看描写女英雄的书籍,英雄的形象深深影响着她。直到高中时,看了一部女地质队员找矿的《深山探宝》纪录片,她迷上了地质勘探。1960年高中毕业报考了地质专业,却阴差阳错被调配到了煤层地下开采。全专业两个班75个学生只有三个女学生,大二时重新调配专业,她毅然坚持了下来!
1963年,年仅21岁的赵伯璧以优异的成绩从重庆煤校毕业,自愿放弃留校的机会,离开父母,来到连火车都不通的澄合矿务局二矿。她成了这里第一个女大学生。当时澄合矿务局二矿生产条件十分艰苦。井下没有任何通风设施,闷热潮湿不说,光三四十度坡度、五六百米的长坡就有三四处,黑暗中经常一两里路遇不到一个人,而且弄不好就有塌方的危险。工人们常常穿着不能再少的衣服,利用最原始的方式开采着“尺把煤”(煤层最薄处只有一尺左右)。这个女大学生能在这“男性的王国”里呆下吗?矿工们都等着她收拾行李离开的那一刻。可出乎他们的意料,赵伯璧和男矿工们一起挖煤装车、抡锤打桩,尽管腰酸腿痛,手上血泡不断,一个班下来倒在床上不想动,但她咬牙坚持,一次假不请,一个班不空。矿工们服了,拍着她的肩膀称兄道弟。30多年来,她先后担任了矿上的采煤技术员、机电技术员、机电工程师、机电副总工程师,可无论她的职务变得多大,她的身影却从未离开过井下。矿上规定,一名技术员每月要下井12次,可她平均每月下井都在15次以上,最多时竟达到25次。每遇有紧急、重大任务,她在井下往往要连续工作十几小时,最长的一次近30个小时。有人做过统计,30多年来,赵伯璧在井下走过的路程已超过了10万里。 三十个下井记录本,九十八颗胆结石,三次拒绝组织上的提拔,她说井下是她的根。下井归来,矿上往往把相关部门的领导找到一起,听她讲井下的情况。她一针见血的讲述,常常使一些干部在脸红之余不得不点头。几年来,赵伯璧练就了一身过硬的本领:矿井机电方面每每出现问题,她一眼就可以看到问题的症结,手到病除。
按规定,井下技术员只管检查工作,但赵伯璧却一直坚持着和工人一起劳动。1993年6月,赵伯璧承担了井筒的检修任务,井筒是矿井上下的通道,深200多米,风速每秒达1.3米,一颗指甲大小的石块掉下来,足以将井下工人的安全帽砸透。站在井底向上望,直径4米的井口就像天上挂着的一轮圆月。以往历次检修中都出现过伤亡事故。这次检修中,50多岁的她亲自出马,赶着井筒运行的间隙,腰拴安全带,站在只有2米长、85厘米宽的升降平台上,风吹得她眼睛发麻,身体发抖,可她硬是挺着测出了上百个精确的数据。两个月的工期,她带领着工人仅用了19天就完成了任务,连一个手指头碰伤都没有。
常年的井下工作,赵伯璧经常觉得胸部疼痛,呼吸困难。医生怀疑是心肌梗塞,于是她就买了“救心丸”装在身上,以防万一。1993年,赵伯璧被确认为重度胆结石,此时她才明白,服用了一年多的“救心丸”根本不对症。医院说应该马上手术,但她由于工作太忙,一直拖到1995年。矿务局替她选择了陕西省最好的医院,她坚持要在自己的职工医院做。手术很顺利,但取出的胆囊却被98块结石塞得满满的,大若桃核,小到麦粒,整整一大把。面对领导、亲人的泪水,她倒安慰起别人来了:“这又有啥子么?”
在赵伯璧的领导下,二矿的安全工作一直处于煤炭部的先进水平。矿务局的领导考虑到赵伯璧的年龄、身体及所做出的杰出成绩,三次要调她任局工会主席、局机电总工程师,分给她一套房子,并要把她全家人的工作重新安排。但赵伯璧坚决不同意:“我只是一个基层的技术人员,业务就在井下。”
对党的无限忠诚,对工人的无比热爱,形成了她特有的“大家”观念。赵伯璧由小赵变成了老赵,由普通的技术员成为副总工程师,但在矿工眼中,她总是穿着和工人一样的工作服,来去匆忙。矿上每年都要对全矿3%的优秀职工奖励一级工资,赵伯璧每次都以“国家已经给咱升了两级”为由将指标让给别人。矿上的技术工人文化水平普遍不高,每有求教,她总是手把手地教,经赵伯璧带出的技术员都已成了矿上乃至矿务局的技术骨干。至于像打扫厕所、楼道,缝缝洗洗这样的小事她都抢着做,每年为新来的大学生做思想政治工作更是她义不容辞的义务。
俗语道:靠山吃山,靠海吃海。可赵伯璧在河边走了一辈子,却从未湿过一次鞋。家里缺个灯泡、缺几米电线,掌管着全矿机电设备库的她总要自己花钱到商店去买。30多年来,赵伯璧一直保持着这样一个传统:发现被扔掉的螺钉、一小段电缆,她都要捡起来,变废为宝。矿上需要更换设备,她总要掂来掂去,凡是自己可以攻关解决的决不再花冤枉钱。几年前,矿上投资十几万元要安装闭路电视系统,赵伯璧管技术,丈夫管工程。几家公司竞相投标,要请赵伯璧夫妇吃饭,并允以优厚的回扣。赵伯璧向众人宣布,吃饭免了,公事到办公室谈。最终他们选定了质量最优、价格最便宜的一家公司施工。
个人生活
大铁盆的故事——由于井下大部分都是男人,煤矿的男澡堂24小时开放,却没有女澡堂。她上井后一身汗、一身灰、一身疲劳,只能打一盆热水在办公室擦洗,就用的这个大铁盆。期间,矿领导理解赵伯璧的难处,要给她改造一间小澡堂,她谢绝了。要给她配一套热水淋浴器,她也谢绝了。
相濡以沫——老两口是大学同学。大学期间,赵伯璧是班长,老杨是生活委员。老杨家境贫寒,周末去附近小矿干活挣生活费,赵伯璧总是省饭票贴补老杨。两人志趣相投,互相敬佩,慢慢产生了感情。毕业后,两人一起接受组织安排,分配到同一个单位工作。据赵伯璧回忆:“从矿务局所在地罕井到澄矿不通车,我们只能步行,那天还下着雨,我们冒雨翻山越岭,走了大半天才来到澄矿!也正是有了老伴的陪同与支持,我才坚持了下来!”1963年,两人简单举行了婚礼,一年后有了第一个孩子。这时老杨被调去西安搞城市社教。赵伯璧一人在矿上又上班又照顾孩子,经常请邻居帮忙,度过了那段日子。社教结束后,老杨回到矿上,二人都在井下工作,三班倒,谁早到家谁做饭。赵伯璧说:“多年来我没有尽到妻子的责任,对不住他!如今只要我在家,就不让他干活!”老杨在他的一篇日记里也写道:“她一边工作,还要干那么多家务,也确实很辛苦,但我又不知道说什么好。”51年,他们相濡以沫,相敬如宾,现在儿女子孙满堂。退休这几年,两人每年携手参加老年旅游团,共同享受美好人生。
每当发了奖金,赵伯璧大都拿出来请矿工们吃饭喝酒。每当满脸煤黑的矿工们围着喊一声“赵总请客”,她都乐不可支地从口袋往外掏钱。1994年4月,上级补发了她1993年10月以来的“政府特殊津贴”300多元,她全拿出来请工友喝酒,不够又贴了十几元。“活是大家一起干的,荣誉让我一个人得,心里过意不去,我欠工友们一笔感情债,只有请大家吃了,我才高兴!”作为家里的老大,她从小养成为父母分忧、为弟妹着想、不讲吃穿、吃苦耐劳的好习惯。80年代两个孩子都上大学,花销很大。90年代,老家兄弟姐妹都过上了好日子,她算比较穷的一个,可依然每年拿出上千元孝敬父母。
主要贡献
三十多年来,她以自己为党为人民鞠躬尽瘁的坚强信念,以勤劳朴实的高尚情操,以乐于无私奉献的精神,在矿区树立了一个优秀共产党员和女知识分子的模范形象。
“双鬓多年作雪,寸心至老如丹。”赵伯璧同志写在自己日记本上扉页上的这句诗,既是她“井下工作三十年、煤海跋涉十万里、人生匆匆已白头”的感慨,又是她“理想不泯、忠真不易、精神不老、奉献不息”的写照。
在平凡的工作岗位,赵伯璧有一个永恒的抱负和理想——把一生献给祖国的煤炭事业!朝着这个既定目标,她紧持下井三十三年如一日,“煤海跋涉十万里,把青春之火、中年之才、老年之光汇聚成一颗黑色的金了,在煤矿发光发热。她那对事业执着追求的奉献精神,对工作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在澄合矿区有口皆碑。
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工作极端认真负责。在任矿机电副总十四年中,每月坚持下井15至20次,串巷道、查设备、不怕脏、不怕累,亲自处理问题,常常在井下一干就是十几个钟头。三十年来,坚持深入井下,深入现场,掌握一手资料,正确指导工作,下井多达五千余次。在她任职期间,二矿从未发生过大的机电事故。作为党员干部,她胸怀坦荡,淡泊名利,多次谢绝组织提拔不进局机关。十余年份外设计图纸近百件,不拿设计费。作为矿机电负责人,从不在工程承包、验收、结算等方面为个人捞取好处费。她三十年如一日,兢兢业业做事,清清白白做人,矿工坚强、豪爽、讲实的性格在她身上和她的立身处世留下了深深印痕。
所获荣誉
赵伯璧从事井下机电工作几十年来,她勤奋工作、苦心钻研、无私奉献,被全矿职工称为好干部、好党员,40多次荣获矿、局、省、全国各种荣誉称号。
1982年被评为陕西省“三八”红旗手;
1983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
1987年被评为陕西省劳动模范、全国先进工作者,获“五一”劳动奖章;
1989年被评为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劳动模范
1993年10月起荣享国务院签证的“政府特殊津贴”。
1996年7月被陕西省评为优秀党员,同年10月荣获第四届全国美好家庭金户;
1997年当选为十五大党代表;
2019年荣获 “新中国成立以来陕西最具影响的劳动模范”提名奖名单。
人物评价
1.献身煤海终不悔,寄情矿山写人生,三十年来一直坚守在煤炭生产一线,在岗位上默默无闻,淡泊名利,爱岗奉献。
2.几十年如一日,在煤矿井下男人世界摸爬滚打的赵伯璧精神为:忠贞不渝的坚强党性,高度负责的敬业精神,淡泊名利的价值取向,廉洁奉公的高尚品德,扎根群众的立身之道,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赵伯璧同志忠贞不渝的坚强党性和淡泊名利的价值取向感染和鼓舞了矿区一大批知识分子和职工群众,她立足本职,敬业奉献,为企业摆脱困境、走出低谷做出了积极贡献。
参考资料
全国劳模赵伯璧.澄合网.2019-04-29
巾帼胜须眉 - 陕工网.陕工网——陕西工人报.2014-04-20
最新修订时间:2021-03-02 08:08
目录
概述
人物经历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