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丽宏,男,1952年出生于
上海,民进成员。1982年毕业于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享受
政府特殊津贴。作家、散文家、诗人。历任《
萌芽》月刊编辑、编委,专业作家,上海作协副主席,上海文学杂志社社长,上海文学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中国作协第六、七届全委会委员,上海市青年联合会副主席,第七、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中华文化促进会常务理事,民进中央委员,华东师大、上海交大、上海大学兼职教授。1975年开始发表作品。1983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文学创作一级。著有诗集《珊瑚》《沉默的冬青》《抒情诗151首》等,散文集《生命草》《诗魂》《爱在人间》《
岛人笔记》《人生韵味》《赵丽宏散文》等,报告文学集《心画》《牛顿传》等及《赵丽宏自选集》(四卷),共60余部。另有文学评论、电影文学剧本多种。《诗魂》获新时期全国优秀散文集奖,《日晷之影》获首届
冰心散文奖,作品另获上海文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等多种奖项。
人物经历
赵丽宏出生在上海北京东路的一条普通的
弄堂里,他的父亲受过几年私塾教育,粗通文墨,能记帐,能写信。母亲是一位医生。1957年的时候赵丽宏已经能够进行独立阅读,小学时阅读了大量的经典著作,并能够背诵大量的
中国古代诗歌。1964年,赵丽宏上中学时期,
泰戈尔的《
飞鸟集》成为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有一年暑假,由于胳膊骨折在家养伤,用两个月的时间,赵丽宏读了五十多本书,每天一本。1968年,赵丽宏中学毕业后下乡插队,去了他的故乡
崇明岛。书籍匮乏的乡下,让酷爱读书的他难以适应。之后由于当地农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让他感觉到生活的充实,开始用文字来描述所见所闻。
1977年恢复高考,赵丽宏考入
华东师范大学中文系。1981年毕业后到《
萌芽》工作。1983年加入
中国作家协会。
散文集《诗魂》出版。荣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组诗《中国,我亲爱的祖国》被谱成
交响曲合唱,获得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1987年,应聘担任
上海市作家协会专业作家。
赵丽宏计有十余篇作品收入中国大陆各地、香港和新加坡语文教材,是作品收入教材最多的当代作家。作品《
山雨》《
与象共舞》《顶碗少年》被收入
人教版、沪教版的中小学语文课本。《
望月》《
蝈蝈》《
学步》《囚蚁》等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
为你打开一扇门》《
周庄水韵》《假如你想做一棵腊梅》《在急流中》《黄河船夫曲》《
晨昏诺日朗》《
炊烟》《青鸟》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学语文课本。
2013年赵丽宏获
塞尔维亚国际诗歌金钥匙奖。诗集《天上的船》将由塞尔维亚著名诗人、翻译家德拉甘·德拉戈耶维奇译成塞语,出版发行塞语和汉语的双语版诗集。
2014年被授予
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荣誉院士荣衔。
主要作品
诗集
散文集
散文诗集
报告文学集
长篇小说
人物传记
《人类的骄傲--牛顿传》
出版图书
参考资料
成就荣誉
作品曾二十余次在国内外获各种文学奖。
《日晷之影》获首届
冰心散文奖,作品另获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上海文学艺术奖等多种奖项。
散文集《诗魂》获中国新时期优秀散文集奖。
组诗《中国,我可爱的母亲》获中宣部
五个一工程奖。部分作品被翻译成英、法、俄、意、日、韩、保加利亚、乌克兰、
塞尔维亚等文字在国外发表、出版。
散文《
与象共舞》《
顶碗少年》被收入
人教版、沪教版的中小学语文六年级课本。
散文《山雨》被收入人教版的小学六年级上册第2课。
《望月》具体在苏教版语文五年级下册134-136页、《
蝈蝈》《学步》《囚蚁》等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的小学语文课本。
《为你打开一扇门》《周庄水韵》《假如你想做一棵腊梅》《在急流中》《黄河船夫曲》《晨昏诺日朗》《
炊烟》《
冰鸟》作品被收入全国各地以及香港和新加坡的中学语文课本。
2013年荣获塞尔维亚斯梅德雷沃金钥匙国际诗歌奖。
《学步》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语文课本,具体在第八单元【告别童年】第一课、语文书2003年初审通过版本的108至109页。
为表彰其文学成就,2014年6月21日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UIC)授予赵丽宏荣誉院士荣衔。
2024年8月,赵丽宏以诗集《疼痛》的日译本获得首届国际冰心文学奖金奖。
2025年,赵丽宏凭借诗集《疼痛》获得意大利“蒙塔莱”文学奖。
人物评价
赵丽宏的诗歌让人想起诗歌的自由本质,它是令一切梦想和爱得以成真的必要条件。(
塞尔维亚作协主席
安德里奇评)
赵丽宏是一位“自我反思型”的诗人。他的诗歌继承了中国古典诗歌最宝贵的艺术价值,同时又兼容了时代的敏感话题。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胜过任何一种成功的模仿。”(塞尔维亚
诗人德拉戈耶维奇评)
赵丽宏不仅是一位情怀浪漫的诗人,也是一位文采飞扬的散文家。他把自己的理想和憧憬,通过独具个性的文字,不断地向世界表达着,他的许多作品,语言朴素,叙事简洁,情感真挚,却又清新悠长。而从赵丽宏的作品中,不论诗歌还是散文,不仅可以发现他对文学艺术的执着、陶醉和欣赏,更加发人深省的是文字中透出的宁静、坦诚、真切与淳朴。(
人民政协报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