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世纲(1932年1月30日-2021年1月19日),男,生于河南省焦作,河南省著名的考古学家、研究员、1951年参加工作。
人物生平
赵世纲,1932年1月30日生于焦作,1952年调焦作矿区文化馆,1953年调新乡专署文教科任文物专干,1954年调河南省文物工作队。1969年下放至西华、密县等地劳动锻炼,1974年调密县文化馆。1980年调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曾任第一研究室副主任等职务,研究馆员。
1983年赴吉林大学进修古文字学一年。1985年携编钟参加在日本筑波举办的世界博览会。1992年退休,1993年受聘为河南省文史研究馆馆员。1999年和2001年两次受邀赴美参加在波士顿和芝加哥召开的东亚考古研究会年会,并在哈佛大学等地演讲,介绍河南考古现状。
赵世纲从事文物考古事业50多年来,曾主持和参加许多重要的遗址、墓葬的调查、发掘工作。如1977年在主持新郑县裴李岗遗址试掘工作中,发现了裴李岗文化。这个发现被誉为是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的重大突破,填补了中国新石器早期的空白。2001年被评为中国和河南20世纪考古大发现。
2021年1月19日凌晨5时,赵世纲在郑州逝世,享年90岁。
获奖记录
50多年来发表考古报告、简报、论文80余篇计100余万字,完成专著三部。其中《淅川下寺春秋楚墓》先后荣获河南省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中国社会科学院夏鼐考古学优秀成果二等奖暨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优秀成果三等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河南卷》荣获文化部艺术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人物评价
赵先生非常平易近人,他是新中国第一代考古人,他把毕生的精力都贡献给了我国的考古事业,虽然他讷于言辞,但笔耕不断,成绩卓然。1985年他随同淅川下寺楚墓出土的王孙诰编钟远赴日本参加筑波国际博览会,宣传中国古代在铸造和音乐方面的伟大成就。1999年和2001年曾两次应邀参加在美国波士顿和芝加哥举行的全美东亚文化研究会年会,赵世纲先生在会议上宣读了《河南音乐考古新发现》、《温县盟书历朔研究》的论文,得到与会者的一致好评。他所撰写的《曾侯乙编钟与楚钟》一文被美国华盛顿大学程贞一先生翻译为英文。他还撰写了《淅川楚王族墓地的发现与研究》、《鄬子受钟与鄂国史迹》等论文发表在台湾《故宫文物月刊》上,在促进了两岸文化的交流方面,有一定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