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丕廉(1882—1961),字芷青,号麓台,五级村人。父兄均业木作,家称小康。赵幼入私塾受业,学业优良。举拔贡。继入山西大学堂中斋攻读。目睹清廷腐败辱国,遂立反清大志,1906年在日本毅然参加中国同盟会,从事革命活动。
1911年
辛亥革命太原起义后,忻代宁公团成立,赵任粮台,协助
续桐溪率众攻占大同。清廷闻讯大惊,急调武卫左军统领陈希义率师围攻。续、赵等鼓舞士气,沉着应战,虽弹尽粮绝,仍闭门固守。蓝收集生铁水壶,内装火药碎铁,点燃投城下,与清军塞战,坚守月余。1912~-中华民国建立后,赵丕廉任丰镇知事。后又调太原任职。1914年
袁世凯任金永为山西巡按使。金趁阎赴京述职之时,搜捕山西革命党人,赵丕廉被名列首要,在逮押解途中,经马骏说情,始得释放,任其自由禹省。赵即赴南方,就职于安徽教育厅。袁世凯死后,赵回晋,办平民工厂。后任警务厅科长,旋又在山西日报、山西官书局任职。1 918年调任屯留县长,复调任潞泽辽沁营务处长兼长治县长。该处撤销后,改任督署参议。
1925年,赵丕廉任省立国民师范学校校长,增聘知名人士执教,并创办了教育学院,革新改进教育。国民师范学生多系贫寒子弟,刻苦勤学,要求进步,遂成为山西共产党地下组织的活动基地,赵亦不加深究。
1927年,国民党实行清党,赵当机立断,将国民师范提早放假,学生早日离校,使学校师生免道无辜迫害。山西法学院教授胡遽然等多人因言萧左倾,被省党部逮捕,赵曾奔走营救,始得保释。1926年参,国民革命军北伐进占武汉,广州革命政府派代表到太原,希望阎派人去武汉研究参加北伐大业,阎即派赵丕廉前往,赵曾与邓演达、蒋介石会面,经军委会批准,授阎锡山以北方国民革命军总司令,赵即回太原。1927年7月,山西省政府改组,赵任委员兼农工厅厅长,遂后阎又委他筹建军事政治速成科,培养军事政工人员。1928年,赵被派往南京任第三集团军总司令代表。三月被任命为内政部次长。其时,赵与邵力之、葛天明等创设文化大学。
1929年春,国民党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赵丕康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30年阎冯反蒋期间,国民党扩大会议在北平召开,赵丕廉出席会议,宣读联名宣言,蓝代表阎锡山签字。1931年,赵赴广州参加非常会议,1932年,赵任蒙藏委员会副委员长,长达15年之久。抗战胜利后,赵改任行政院顾问。因不满蒋介石继续内战,故一直闲居北平,与友人集资经商为业。
1948年,国共和谈,赵丕廉协助章士钊等,奔波于傅作义与和谈代表之间。为促进和平解放北平,贡献了一份力量。1949年,全国解放后,赵丕廉任北京文史馆馆员及山西省政协委员。1961年病逝于北京,享年79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