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岭遗址
湖北省石首市境内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走马岭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屯子村与走马岭村交界处,为新石器时代遗址,发现于1988年,是长江流域屈家岭文化时期的重要城址。
历史沿革
1988年5月,原石首市焦山河乡走马岭村的几名空心砖厂工人在取土时,意外挖出了一些陶片。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荆州市、石首市两级博物馆人员组成考古队前往走马岭调查,历时两年共进行4次发掘。
2014~2018年,考古人员多次调查、勘探、发掘工作,证实走马岭城址与周边相关联遗迹所形成的内外城结构。
遗址特点
走马岭遗址核心是一平面呈不规则椭圆形的古城址。东西最长为370米,南北最宽为350米,总面积约20万平方米(含城垣、护城河)。城垣依低山丘陵自然地形而蜿蜒,自上而下以黄、褐、灰白粘土夯筑。周长1200米,高5~8米,基宽25~37米,顶宽10~20米,夯层厚10~20厘米。与城垣主体一次筑成的内坡宽13米左右。在东城垣中部和西城垣南北两端分别筑有城门。其中西垣南门与上津湖相通,似为水门。城垣外有护城河遗迹。城内发现有面积达100平方米的大型房址、面积约30~50平方米的中型房址和面积约8平方米的小型房址。城垣包含物多为屈家岭文化早期的陶器残片,并被屈家岭文化晚期灰坑和墓葬所叠压,该城可能筑于屈家岭文化时期。
文物遗存
走马岭遗址共计出土文物1万余件,石器有钺、斧、锛、镞、刀等;陶器以泥质灰陶为主,泥质红陶次之,有少量泥质黑陶,纹饰有弦纹、篮纹、绳纹、方格纹及镂孔,器形有鼎、豆、壶、罐、瓮及纺轮等。
文物价值
走马岭遗址是江汉地区乃至中国境内发现的年代最早的城址之一,其独特的三重古城垣及三道护城河所组成的多重防御功能体系,在长江流域及国内同时期古城遗址中极为罕见,是国内发现最早的具有三重城垣结构体系的新石器时代古城,对于研究长江中游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原始文化、认识长江中游史前聚落形态演变和探讨中国文明起源等具有重要价值。
文物保护
2001年6月25日,走马岭遗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6年10月,国家文物局将走马岭遗址纳入“十三﹒五”期间全国150处大遗址保护专项规划名单。
2019年2月,湖北省人民政府将走马岭遗址纳入2019—2023年全省20处对外开园的考古(文化)遗址公园名单。
荣誉称号
2022年1月22日,走马岭遗址入选“湖北省百年百大考古发现”终评名单之一。
2022年10月15日,走马岭遗址被湖北省人民政府公布为“湖北省第二批省级文化遗址公园”。
旅游信息
走马岭遗址位于湖北省石首市东升镇屯子村与走马岭村交界处。
自驾:从石首市出发经明珠大道—东方大道—走马岭遗址,全程大约15.8千米。
最新修订时间:2024-08-21 06:30
目录
概述
历史沿革
遗址特点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