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马塘
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下辖村
走马塘位于浙江省宁波市鄞州姜山镇,有“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之美誉,历朝历代,这里出过76位进士,被誉为“中国进士第一村”。2019年1月,入选第七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名单。
简介
走马塘,北纬29°43′;,东经121°28′;,是一个古老的村落,其位于宁波市鄞州区姜山镇最南面,与奉化市相毗邻,并邻近同三高速公路。村委会驻走马塘,辖走马塘、大园两个自然村,全区域面积2平方公里,其中老村面积500亩。全村现有总户数640余户,常住人口1400余人。村民主姓陈,北宋初期从苏州迁入定居发族。因为陈氏家族进士多,做官多,车马进出也多。为了便于车马行驶,在河西岸筑堤塘五里,故名走马塘。该村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被世人称为“四明古郡、文献之邦,有江山之胜、水陆之饶”。
走马塘风景区,地处鄞南平原,依傍奉化江支流东江。
村中明清古建筑众多,民风淳朴,文物古迹众多。
据历史记载,它始建于北宋端拱年间(公元988年),当年陈氏从江苏长洲迁此歇脚居住,至今已逾千年。当时长洲进士陈矜任明州知府,死后葬于茅山,其子为父守陵,带家眷定居走马塘,遂成为今走马塘人的祖先,至今已传38代。今天存放在宁波天一阁的陈氏家谱,清楚详细地记载了这个家族的千年变迁。
村中明代建筑目前保留下来的尚有8处,清代建筑更是比比皆是,另外三幢民国时期具有西
洋痕迹的建筑也极为典型。古村建筑以飞檐和石窗最富特色。石雕花窗的雕刻艺术令人惊叹。窗上所饰各式图案,人物类有“八仙”中的张果老蓝采和、吕洞宾等;文字类有“福”、“乾”等,寓意丰富深刻。古村最精妙的石窗在新祠堂后面的一条小巷中,古建筑学文献中将其命名为“浙南石窗”。石窗雕刻细致,并且可以开启自如,和木窗并无两样。走马塘独特的水系,也是一大特色。全村由四条河流环抱,有紫来桥、西沈桥、庆丰桥等于河上,联系各水系。东邻漕、邵家漕、蟹肚脐、后王漕、徐家漕散落其间,还有十余个大小
参差、形态各异的小池掘于村中。走马塘先民建造的水系能泄能排,形成了完备的河网防务系统,能使村民最大程度地抵御旱涝和火魔的侵袭。
旅游交通
自驾游:
鄞州客运站-----------走马塘风景区
麦德龙路向西出发,沿麦德龙路走90米并右转到建新路,
沿建新路走300米并右转到杭甬高速公路,
沿杭甬高速公路走13.6公里并直行到姜茅路,
沿姜茅路走5.1公里并右转,
走400米到达目的地。
公车:在宁波火车站坐10路公交车到兴宁桥下车。在兴宁桥桥洞下(兴宁桥东)日月星辰站或者兴宁桥东站坐贺丞路开往茅山方向(走马塘线)的公交延伸线632,注意这个车子的时间,贺丞路发车分别是7:15,8:15,9:45,10:45,12:15,13:45,15:15,16:15,车头有走马塘线标示,当然坐632的任意一班到茅山听说可以转三轮车,那就没有这么多限制了,车子班次不少。
历史沿革
一部分逝去的古迹(一部分还存在)
茅山山色翠嵯峨,千古文章炯不磨。
柏府清阴铺锦里,柳桥流水绕忠河。
祖孙接踵登瀛贵,父子捐生效节多。
惟有故乡千秋树,春风秋雨长危柯。
这首清代古诗,吟唱的浙江鄞州南乡,茅山之阳的走马塘村,这里有水陆之饶,山水之胜,人文鼎盛,名人辈出。
走马塘之名称始于唐。据旧志载,唐时,“两浙兵马钤辖张仁皓骑从往来于此,故名之。”可知在千余年之前,塘外就是流向宁波城外的滔滔奉化江,塘内就是水丰田肥古村落。据《陈氏宗谱》载,北宋开宝四年(971),姑苏陈矜中进士后,于端拱元年(988)知明州,由于勤政爱民,百姓为他在奉化方桥建庙。茅山据传汉代茅盈、茅固、茅震,骑鹤居此山,后人以为神异,山以“茅”名,陈矜死后也归葬茅山。其子陈轩时任明州录事,为父守孝而迁居茅山之阳走马塘,此后陈氏子孙繁衍,耕读传家,渐成鄞南望族。据《宗谱》记载,自北宋至明清,陈氏族中进士76名,任职地方官吏161人。宋徽宗敕封走马塘为“忠孝里”,宋理宗赐额家庙“遗忠堂”。这正是“一清二正勋名振朝纲,四靖三清德望闻乡里”,走马塘在鄞南平原上堪称一颗璀璨的明珠。
走马塘距甬城19公里,傍依奉化江支流东江,山明水秀,碧水绕村。《走马八景》有:柳塘春信、蕙江秋潮、团桥明月、笔架瑞雪、遗忠灵石、南堰晓风、同文弦歌、西隐晚钟等,景色幽美,风景独好。
主要景点
综述
如今,走马塘村占地仅2平方公里,600余户1500余人,鳞次栉比聚居于四方河网围护的古村中,东升桥、紫来桥、西沈桥、庆丰桥、团聚桥、后宅桥等沟通陆路往来,漫步村内村外,岸堤栽竹植柳,风水池植荷养鱼,古木掩映,玉荷飘香,水村荡然一片生机。如果有兴穿越历史时空,寻访走马塘曾经有过的屐痕,更是另有一翻独特的风味。
陈露芗故居
陈露芗故居位居村南一幢保存完整的旧式木构楼屋。门前廊柱斗拱,天井敞亮幽静,典型的江南三合院,只是时过境迁,物是人非。
许多人可能不知道陈露芗是谁?但当你知道他是中国第一代留学博士时,想必会肃然起敬。陈露芗(一名树裳,自号甘露老人),生于1876年,毕业于日本东北帝国大学土木工程系,获博士学位。旧时与日本首相白川和蒋介石常有交往。曾参加设计施工的有浙江海宁海塘、宁波灵桥、宁波宁穿路奉化武岭学校及本村“紫来桥”、茅山师范学校等工程。一生献给工程建筑事业。1943年病逝于走马塘。如今陈露芗故居依然保持着昔日的宁静。
遗忠堂
走马塘中心的老街石池头北,有一座古祠庄严而典雅,虽经数百年风雨侵袭却依然散发浓烈的江南民居风韵的宗祠——“遗忠堂”
“遗忠堂”前身为家庙,又称“祖堂”,是走马塘陈氏家族最早祭祖场所。陈氏一门忠烈,名振朝野:陈矜勤政爱民,兴修水利:陈轩守诗书礼乐,坠忠孝节义:陈禾刚正不可,舍身直谏:陈曦清廉俭朴,严守法纪:陈概坚贞不屈,激昂陈辞:陈大寅城陷不降,与城同亡……如此可歌泣,精忠照乎日月,节义薄于云天。宋理宗赵购为褒杨陈氏的丰功伟绩,于南宋嘉熙年间(1237——1240),颁赐家庙为“遗忠堂“。匾额悬挂堂内,金光闪闪,光照千秋。十世陈埙又将影堂改祠堂,前后有明堂,堂前有照壁。今堂前立有清康熙七年(1668)的旗杆石。
走马塘内宗祠林立,“遗忠堂”外,以及其它有“光裕堂”、“行五堂”“等宗祠,都蕴含着丰厚的宗祠文化和民族特色。
中新屋大院群
穿过进士村石牌坊,越“紫来桥”北行,举目一幢幢屋角飞檐高墙森森,风格典雅的中新屋大院群错落有致地掩映在村落东北隅,北靠护村河小桥流水,南临君子塘荷花绽开,古老的走马塘呈现出一派江南水乡独有的神韵。
始建于清代中晚期的中新屋大院群,为村内数十幢大院群中最大的毗连式大院。院群廊轩层层,甬道纵横,占地近4000平方米,男女老幼数十户,共享五个天井,采撷日月光辉。大院南开门四道,迎面是一块2亩余的荷花池。两座近1米宽的田丁步桥,微微弧度,横跨水塘南北,“出於泥而不染”的荷 花,是为走马塘的“族花”。每到初夏,池中荷花盛开,亭亭玉立,水面倒映房舍飞檐,其景令人陶醉,犹如一幅绚丽多彩的画卷,就连天上神仙过境也为之感叹!
走马塘老街
走马塘老街东起阮家弄,西至凉亭脚下航船埠头。这条街原是姜山至奉化江口、溪口和斗门桥的必经之路。街上店铺林立,为镇上经济贸易中心和农副产品集散地。每逢市集,埠头拴满船只,街上人头挤挤,奉化莼湖的海鲜,茅山的竹木,斗门桥的鱼虾,走马塘的菱藕,以及瓜果蔬菜,无不在此会聚集散。老街东西走向,石板路面宽约5米左右,全长约120余米。店铺为坐北向南或坐南朝北,多为二层楼房,砖木结构。相传在清代中晚期已初见雏形。房屋底层临街为商店,二层多为住宿,商店与商店相连,中间留人往来。商业鼎盛时期,街上有商铺、手工店、作坊等各种类型齐全的大小商号约50余家。其中有远近闻名的“养心堂”、“庆余堂”药店,“源顺”、“森泰”南货店,“大生”、“大昌”广货店,“崔氏”、“成康”咸货店,“三泰”、“一大”米店,“阿友”、“阿宏”肉店以及其它银楼、客栈、酒坊等,不胜枚举。每年五月廿五日有稻花会,晚上家家在街上摆起祭桌,灯火通明热闹非凡.
走在今天的走马塘老街上,仍依稀可辨当年的繁华景象,隐约可见千年古村老街的独特风韵。
擂鼓墙门
在走马塘老街,与陈氏宗祠毗邻处,有一座古朴厚重的公祠,祠前诸红色的墙门,两边矗立着一对明代雕造的石擂鼓,擂鼓高约一米,似乎在迎接远方的客人,这就是被人们称为慕川公祠的擂鼓墙门。
慕川公祠始建于明代,重建于清代,前后天井,穿堂式的厅堂,连三进。每进厅堂两边各有厢房五间,占地面积约3000多平方。后二进因年久失修废圯。堂前阶石尚在,旧迹可寻。历400多年风雨侵剥,擂鼓墙门仍保持着古朴的风韵,风彩不减,祠前擂鼓雄风依旧,似乎在娓娓近述着当年走马塘的辉煌。
泉公祠
在碧波猗涟的君子河边,有座宏伟庄严的古祠堂——泉公祠。据载泉公祠始建于南宋淳七年(1247),现为清代建筑,大门朝西临河,祠额书“泉公祠”三字,遵劲有力,入祠粗大的柱础顶着高大的祭厅,气势非凡,祠内红灯高挂,庄严肃穆,祭厅中央悬“光裕堂”匾额,两侧悬“瑶池冰心”和“节孝”匾各一块。“瑶池冰心”匾为同朝官员所赠,赞许进士出身官至宝模阁直学士的十世正肃公陈琦,其情操之雪竹霜柏,有吹不到压不垮的高风亮节,皆为后人楷模。两廊木雕人物走兽花鸟,栩栩如生,让游览者留连往返。
浙东第一窗
穿梭在大街小巷,随处可见的石花窗就有40余扇,其中有八仙过海、刘海戏蟾、凤戏牡丹及砖雕“别有天”等。尤其是泉公祠后一条小弄堂内的一双扇石花窗,吸引着众多游客驻足观望,依依不肯离去。双扇仿木石窗,刻于清代中期,凿刻玉壁花纹,石窗开启自如,妙不可绝,为罕见之作。
团桥
团桥,是一座在村西横跨君子河的古石桥,为昔日走马塘水陆两路去县城和京城的主要出入口,从茅山过十里走马塘的陈氏游子皆由此进村。桥为宋福王郡马孟谊公所建。相传,一次他返乡祭祖,追溯祖宗,有尚书、翰林、大夫、学士,惟独少了一品宰相。于是就造了一座“团桥”,意为“团圆之桥”,团桥与君子河南泥桥、西奉化江边庆丰桥,每桥一“口”,三桥成“品”,勉励后代出一品当朝宰相。桥东有民国十五年建的与溪口蒋氏丰镐房相似的中西合璧的石库门“慈隐堂”,桥西有裔公祠,祠前有“节孝”牌坊2座,今荡然无存。一晃700多年过去了,每当皓月当空,走马塘的后人,围坐桥上赏月观景,纵古论今,谈笑风生,独有一翻情趣。
同文小学
过团桥,悠悠步入走马塘小学的崭新校舍,一阵阵嘹亮的歌声和郎郎的读书声回荡在校园,这就清末的同文小学遗址。 立校园,浮想联片,走马塘陈氏先贤桑辛办学的身影仿佛又重现眼前。宋代陈禾创办“东湖书院”、“陈侍郎讲舍”,在族在设和熟义熟,启蒙子弟,明清时建”栖英书舍“和”“警枕小庄”。宣统二年(1909),在私熟还相当盛行的时代,陈宗彝等四士绅发起创办“同文小学”,散播现代文明。竖立在两成庵前的《幕修校舍碑》,就是一个有力的佐证。校址初设在陈裔公祠,1939年又添办高级班,率先成为天然乡中心小学(即现在的起马塘小学),近百年来,校园走出成千上万名学子,有的还成为国家的栋梁。悬挂在校办公室内一面面鲜艳的绵旗和一张张红色的奖诽状,就是桑辛办学的最好见证和最大的褒奖。
瞻衮堂
穿过狭窄的流淌着明清遗风的街巷,抬头走过刻有砖雕“别有天”奋字型门楼,豁然可见一座风格典雅的明代古建筑——“瞻衮堂”。
瞻衮堂 建于宋元时代,由十三世观孙公为纪念先祖陈禾所建。清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堂惨遭火焚。20年后(嘉庆二十二年,公元1817年),陈文立兄弟仕义倡议捐资重建。四周筑墙,堂前铺荷花石板,诸红木栅栏大门,壁竖嘉庆二十二年重建赡衮堂捐资碑。堂内红灯高挂,金光闪闪的“赡衮堂”匾额悬挂厅堂梁下,两壁挂着10余幅清代描绘的陈氏祖宗身甲官服的画像。画像工笔重彩,神态安详,栩栩如生。堂内珍藏着一套十三册《四明走马塘陈氏行五房谱》,弥足珍贵。
千年古树
在碧波猗涟的蟹肚脐池塘边,有颗千年古树,上覆青苔,虬枝怒张。至今谁也说不清是先有树再有村,还是先有村后有树。是走马塘的老祖先,为它起的名,叫“重阳树”。时隔千年,留传至今。古树饱经千年风霜,渐向河中倾斜。清末民初,有先人用石条(石柱)顶着树身,下铺石板,不使下沉。经百年岁月,树汁点滴渗透,把石包围,古树惊现了奇观:即树中生树,树石吻合,洞天别有。古树又犹如一位守护老人,千年如一日地守护着走马塘,看着陈氏后代从儿时的读书郎,到走上科举考试,中了进士,为官一方,一年年,一代代,一个千年村落的成长史,全被印记在它的年轮里了,古树是走马塘千年兴衰繁荣的历史见证。
百年诊所
在碧波猗的蟹肚脐池塘连,有一座花园式庄园,这就是在鄞奉一带被人们称为“陈半仙”的著名老中医陈松涛的私人诊所,也就是宁波地区保存最完整的百年私人诊所。推门走进小小的院落,一股清静优雅之气扑面而来。房边一株巨大的百年“十大功劳”树,傲然挺立,直冲云天,世上罕见。园西单层歇山顶的“贻谷堂”,堂下悬挂着民国教育部长宋家骅赠陈松涛孙陈君博、陈隆宝兄弟俩的“兄弟学士”匾额,室内存八仙桌 、单背椅等什物,一派儒医风采。后院二楼为“涵碧庐”书楼和居室。院东劈有“守掘园”,垒假山水池,遍植竹木、芭蕉、药草和花卉。其墓有石刻《渔樵耕读走马塘》图,概括了千年古村的特征,是浙东水乡民族风情的缩影。
济安水龙会
从中新屋大院群沿荷花池西行至老东窗门,有一处简陋低矮的古建筑,黑色的木栅门,令人醒目。房子虽很不起眼,但它却是千年古村的守护神,保走马塘一方平安的——“济安水龙会”。
“济安水龙会”,由陈松涛等发起创办于清光绪年间(1875——1908),济安含“同舟共济,永保平安”之义,置存国产消防龙二枝。1928年,村中数名热心公益士绅输襄概助,在上海购得人力谤浦水龙大小各一枝,还添置了水带、太平斧、煤油灯、长梯、急救药箱、水桶等配套设备。(此龙又称洋龙,由英国怡和洋下属的机器制造公司生产,在宁波地区屈指一首,现被保存在上海消防博览会)。
进士村石牌坊
远远望去,一座雄伟壮观的石牌坊高高矗立在村口走道上。这座四柱石鼓拥抱歇山重檐的石牌坊,雕刻精美,通休素洁。坊高10.6米,通阔9.8米。坊额镌“中国进士第一村”,柱刻楹联:“君子河忠孝里棒制诰煌煌千百世留芳俎豆,中丞内翰家赌人文济济亿万年接武箕裘”、“一清两正遗风远,四靖三文世泽长。”气势雄伟的石牌坊与清雅秀气的“进士亭”隔路相望,交相辉映,成了走马塘的一道新的亮丽风景线。
地理环境
奉化西坞鄞县翻石渡,有一条南北走向宽约5米,长达20余里的临河直塘。塘内是碧波悠悠的君子河,塘外是通宁波城外波涛滔滔的奉化江。这条已有千余年历史的河塘,一直是鄞南茅山部分村庄和奉化西坞沟通州治县治的必经之路。唐代,两浙兵马辖张仁皓骑从往来于此,故被人们称为富有传奇色彩的走马塘。走马塘,又称先生塘。南宋嘉定年间,吏部侍郎陈埙在塘边植柳种竹,荷荧擒鱼,出没隐映,人称君子河。旧有联句,谓:“先生塘荫先生柳,君子河开君子花。”塘上有西隐庵及半路凉亭。今塘堤尚存,风韵依旧。
陈氏宗祠
坐落在老街西北的陈氏宗祠,是一座清民的硬山顶砖木结构建筑物。祠坐北朝南,平面为二进五开间,东西三开间对称币局,全长50米,宽约24.6米,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重修后的陈氏宋祠,高堂梭宇, 棣萼联辉。门庭悬“陈氏宗祠”匾额,两柱书“直声振赵宋、忠节耀朱明”楹联,气壮山河,威震神州。
祠有天井、厢房及祭厅,肃穆庄严的祭厅,红灯高挂,妖饶分外。厅中央悬“遗忠堂”匾额,光彩照人。额下挂走马塘始祖北宋明州知府陈钤画像,屏风后祀历代先祖神位。“忠孝里”和“陈氏76位进士名讳”的匾额悬挂大梁两侧。柱刻“祖孙三学士、父子二侍郎”、“大宋贤良地、皇亲结义家”等楹联,犹如一盏盏前进的灯塔,鞭策着一代代陈氏后人承前启后,继往开来。此外,祠内还藏着明清的“栖英书舍”、“警枕小庄”等珍贵文物及走马塘村发展史图片。
关岳殿
关岳殿坐落在陈氏宗祠西侧的水阁楼,水阁楼三面环水,风景独好。登楼观景,可南望西江水岸田野陌阡,西眺奉化江渔帆点点,北观茅山茹峰亭日落余辉。殿西是君子河埠头,从此下船可笃悠悠地驶入城内,又可转运河水道,上京赶考一路春风得意。水阁楼古为驿站,南北月洞门,楼上设关岳殿,塑关公岳飞神像,供游客参拜。楼下设茶缸橙椅,施茶水草鞋,以方便可往行人。
西隐庵
在走马塘去茅山的路上,有一座黄墙红瓦的 建筑掩映在翠竹丛中,那是始建于300年前的西隐庵。西隐庵三面修竹,景色幽美,庵门高悬匾额,夕阳西斜,更显光彩夺目。庵建有大殿和厢房,占地约300平方。大雄宝殿塑释迦牟尼观世音坐像,案桌供水果糕饼,常年烟雾绕缭,香烛通明。据载:西隐庵,初名香花庵、十方庵,(俗名半路庵),始建于清康熙年间,庵规模宏大,金碧辉煌,有庵田60余亩,至民国尚剩庵田20余亩。庵中禅定师傅已相传五代。今年90岁高龄的云德师傅,在庵中修行多年,与毛翼虎先生为同窗好友,一生富有传奇色彩。今庵中主持释静阳,毕业于佛学院,近又新建“三圣殿”,四方香客云集,庵堂佛声徊荡,晨鼓暮钟响彻云霄。
灵隐庙
灵隐庙(俗称茅山庙),坐落于风光秀丽的茅山茹峰亭下,左右青龙白虎两小山护围,迎面是田野陌阡的千亩畈。庙宇掩映在松柏翠竹丛中,景色独幽。庙始建于唐乾附年间(875——888),黄巢起义时,乡人利用唐两浙兵马辖张仁皓骑从往来走马塘之威望,以避战祸,立庙于花石山祀之。宋绍兴元年(1131),迁庙于茅山茹峰亭下。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庙毁又重建。庙建筑宏伟,气势昂宇,七间连三进,造形仿宁波城隍庙。门楼古朴庄严,楼前两只荷花池,两根棕红色的旗杆高耸云天,一对高大的石狮子置立庙前(此石狮全县仅两对,一对县衙门,一对茅山庙),门楼两侧泥塑衙门公差,横眉怒目,手待铁链签牌,呈命捉拿案犯之势。中门置石擂鼓一对,大门三扇彩绘神像,中门绘陈叔宝尉迟恭。进中门有戏台天井及两厢楼。戏台外脊为张口双龙,前檐两角高高翘起,台顶为螺旋顶,上嵌铜镜,有余音绕梁之妙。天井至前大殿,两台阶中金介石刻有麒麟送子图。殿前古木参天,宝炉萦烟。中殿悬“敕封惠孚候”额,额下祀唐两浙兵马辖张仁皓。东为“龙王殿”,祀龙王菩萨,西为“子母殿”,祀送子娘娘,神形态生动,栩栩如生。后大殿设娘娘房及神之卧室。上世纪四十年代,为茅山师范校舍,现为茅山中学。今庙已拆,尚存石狮子一对。
普安寺
普安寺坐落于茅山南麓,四周古木参天,苍翠挺秀,又有清流碧波,映带左右,风光无限。寺始建于梁乾化二年(912),初名茅山院。治平元年(1064),宋英宗赐额“普安寺”,俗称第一寺。普安寺山门有端庄古朴的牌楼名叫“锁翠关云”,楼下悬挂着四川节度使陈钥题词的“南来第一山”匾额,山门有弥勒殿和天王殿,宝殿前有千年银杏两株,高十余丈,数人合围,亭亭对立,参天擎云,谓鄞南灵秀之所萃。大雄宝殿共七楹,深五文,广八丈,中为释迦如来,高丈余,左为文珠,右为普贤。佛像雕塑精良,慈祥庄严。佛像背后有观音海岛图,善才龙女及二十四海神,形象生动,栩栩如生。大殿后是藏经阁、念佛堂。旁殿有三圣殿即三茅兄弟供像、观音殿等等。
普安寺历经千年沧桑,几经变迁重建,直到1916年,重塑了大殿内全堂佛像及观音海岛图,并于大殿后建千佛阁,终因战乱未能实施。1935年,普安寺进行最后一次修葺,并有新的扩建。著名画家王震等绘以罗汉图以赠,林森书匾额。寺内原有千余斤之铜钟,据传精铸于日本,为钱唐胡氏敬助。寺后有宋代古井,山顶有如峰亭,山腰有天一阁主人明故兵部右侍朗范钦墓。上世纪四十年代初,一场大火将寺宇烧得只剩残墙断壁。今尚存寺后宋代古井一口。
二灵山御史墓
在风光秀丽的东钱湖二灵山 二灵寺西边的山坳上,有一座宋代古墓,墓背依二灵山,与二灵塔、二灵寺三者成倚角之势。墓座北朝南,呈横长方形,长约8米,宽约5米,半圆形墓顶,碑刻“宋文介公陈禾之墓。墓道松柏苍翠,绿草成茵。湖岸四柱冲天式廿字石牌坊,气势雄伟。
陈禾,字秀实,北宋末南宋初人。元符三年(1100)考中进士,受宋徽守器重,任监察御史和殿中御史、右正官,时宦官童贯当道,权倾一时。陈禾反对童贯祸国殃民之策,一次在金銮殿与之争执,宋徽宗拂衣而起,陈禾急忙拉住徽宗龙袍,不料用力过猛袍裙破碎,陈禾直言不讳;“陛下不惜碎衣,臣不惜碎首”,后被罢官返乡。在东钱湖二灵山筑二灵山房(二灵禅寺前身),创“东湖书院”、“陈侍郎讲舍”,著书立说,有《易传》、《春秋统论》、《文集》等。宣和五年(123)又官复原职,召至为御史中丞。建炎三年(1129)八月病故,葬于东钱湖二灵山。嘉定二年(1209)追赠中大夫,谥文介。绍定二年(1229),追赠颖川郡公。傍有其子绍兴八年(1138)进士,官至礼部尚书的陈曦墓。周边有郡马陈公新墓及孟六宣教公新墓。一晃600多年过去了,明代重建的宋文介公墓及陈民墓圆已毁于一旦。1986年秋,走马塘支脉宁波仓建陈氏第十九世孙俊伯于遣址重立宋陈文介公墓碑。此后,一批又一批的走马塘陈氏后裔上二灵山焚香祭祖,缅怀先辈,文介公舍身直谏,名垂青史,动感天地,长歌当泣。明董琳题文介墓诗曰:
湖东山色翠嶙峋,文介佳城近水滨。
细雨落花啼虎豹,淡烟荒草卧麒麟。
犯颜只欲除奸党,碎首无惭烈荩臣
浅陋亦叨风纪职,敢将忠鲠继前人。
走马塘人杰地灵,物埠民丰,曾为里乡驻地。明清建筑众多,人文景观遍布,文化积淀丰厚,是一块尚未开发的处女地。它像一颗璀璨的明珠,随着古村旅游业的开发,必将放射出鲜艳夺目的光彩!
参考资料
走马塘“三陈”.鄞州日报数字报刊平台.2023-11-17
最新修订时间:2024-09-01 19:37
目录
概述
简介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