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文字
走(拼音:zǒu)是汉语一级通用汉字(常用字)。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其古字形像人摆动两臂跑步的样子,下部是脚(“止”)。走的本义是跑、奔跑,引申为趋向、走向,后指步行,现代汉语的“走”相当于古代汉语的“步”。走又由脚步的移动引申为移动、离开、改变等义。
文字源流
“走”原为象形字,甲骨文作图1,像一个人甩开两臂迈开大步朝前奔跑的样子,在卜辞中,“走”有用作本义的,如“庚申贞其令亚走马”(甲编二八一O)。西周金文(图2-4),在甲骨文的基础上增加了“”(指脚)而成,其结构更突出了人跑的特点。此外,金文中还有加了“”的“走”字,如图4。小篆承金文形体图6而来,为图7。但是上部变为“夭”。“走”字到了隶书后,上面的“夭”讹变为“土”。
“走”本义是跑的意思,《说文解字》解说道:“走,趋也。”古人认为“徐行曰步,疾行曰趋,陕趋曰走”,可见“走”是跑的意思。例如《韩非子·五蠹》中说:“田中有株,兔走,触株折颈而死。”其中的“兔走”就是兔子奔跑的意思。《孟子·梁惠王上》中所记录的有关人逃跑的情况:“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其中的“走”是指作战者逃跑。“走”用来表示的行走、步行是稍晚之后的事情了。“飞禽走兽”“走马观花”中的“走”实际上是古汉语走作为“跑”这个含义的遗留。而“走”的一些引申意义在现代汉语中仍比较常见。例如“走漏风声气”,“走”作泄露讲;为了避讳,常常说某人的逝世为“走了”;而“这支枪走火了”是指这支枪阀门被无意扳动了,离开了原来的关团状态,等等。
详细释义
(表格信息来源:《现代汉语词典》《汉语大字典》)
近义辨析
行、走、跑、奔
古代汉语的“行”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走”;古代汉语的“走”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跑”;“奔”比走更急更快。
古籍释义
说文解字
【卷二】【走部】子苟切(zǒu)
趋也。从夭、止。夭止者,屈也。凡走之属皆从走。
从夭止:饶炯《说文部首订》:“古文以止为足。夭下说‘屈也’。凡人举步则足屈。走者行之疾,其足愈屈,故从夭止会意。”
说文解字注
“趋也”注:《释名》曰:徐行曰步,疾行曰趋,疾趋曰走。此析言之。许浑言不别也。今俗谓走徐、趋疾者、非。
“从夭止。夭者,屈也”注:依《韵会》订。夭部曰:夭,屈也。止部曰:止为足。从夭止者,安步则足胻较直,趋则屈多。子苟切,四部。《大雅》假本奏为奔走。
广韵
子苟切,上厚精 ‖走声侯部
走,趋也。子苟切。又音奏。一。
则候切,去候精 ‖走声侯部
走,《释名》曰:“疾趋曰走。”又祖苟切。
康熙字典
【酉集中】【走部】 走;部外笔画:0
古文:㞫
(zǒu)《广韵》子苟切。《集韵》《韵会》《正韵》子口切。竝奏上声。《说文》:趋也。从夭从止。注:徐锴曰:走则足屈,故从夭。《五经文字》:今经典相承作走。
又《仪礼·士相见礼》:将走。注:走,犹去也。
又司马迁《报任少卿书》:太史公牛马走。注:走,犹仆也。班固《答宾戏》:走亦不任厕技於彼列。○按《汉书·叙传》:走作仆。
(zòu)又《广韵》《集韵》《韵会》《正韵》竝则𠋫切。音𨂡。《释名》:疾趋曰走。走,奏也。促有所奏至也。《群经音辨》:趋向曰走。《书·武成》:骏奔走。《孟子》:弃甲曳兵而走。《尔雅·释宫》:中庭谓之走。注:走,疾趋也。
又与奏同。《诗·大雅》:予曰有奔奏。疏:今天下皆奔走而归趋之也。《释文》:奏,本亦作走。音同。
又《韵补》叶子与切。《左传·昭七年》:正考父鼎铭:一命而偻,再命而伛,三命而俯,循墙而走,亦莫余敢侮。
又叶养里切。音以。《论语谶》:殷惑妲己玉马走。
考证:“《诗·大雅》:予曰有奔走。”谨照原文奔走改奔奏。
字形书法
字形对比
书写提示
“土”略窄,“𤴓”略宽。“土”,竖笔写在竖中线,第三笔横写在横中线,略向右上斜行。“𤴓”竖笔写在竖中线末笔捺从撇笔上端起笔,捺脚超出上部,底部撇、捺齐平。
书法欣赏
音韵汇集
中上古音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韵书集成
(表格信息来源:汉典网)
方音集成
注意:方言字音的声母和韵母用国际音标标注;各方言点的字音以当地城区中老年人口音为依据,仅作参考
(参考资料:《汉语方音字汇》、汉典)
参考资料
国务院关于公布《通用规范汉字表》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
GB13000.1字符集汉字部首归部规范.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
最新修订时间:2025-01-02 19:23
目录
概述
文字源流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