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霞珠
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葡萄的一个品种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是葡萄科、葡萄属植物葡萄的一个品种,该品种可能来自于法国的波尔多(Bordeaux)。嫩梢黄绿色,带有紫色条纹,无绒毛;幼叶黄绿,叶面有光泽,有稀疏丝状毛,叶背灰白色绒毛密;成叶中等大,圆形,叶缘锯齿钝圆形;深5裂并常拢合成孔状,叶柄洼亦闭合成孔,成五点梅花形,叶面光滑,叶背绒毛稀;两性花,果穗小,圆锥形,重150~170克;果粒着生密度中等,百粒重140~210克,网形,紫黑色,果粉厚,果皮中厚。
植物学史
历史进程
公元71年,首次发现。
公元1400年前,杂交,演变,品种定型。
1736年,再次介绍,并开始为人们认识。
1800年,根瘤蚜灾难之后,正式命名,开始在波尔多推广。
1820年,首次被引进至澳大利亚,60年代大面积推广。
1830年,木桐酒庄首次大量种植,赤霞珠霸主地位的开始。
1851年,被引进到智利。
1900年,开始在波尔多普及,在欧洲推广,南非开始推广。
1960年,被介绍到新西兰。
1970年,美国开始大量推广,继而南美开始普及。
在中国,该品种最早在1892年就从法国引入中国栽培,1961年又从原苏联引入北京地区,20世纪80年代中期又从法国大量引入了赤霞珠新品系苗木。在中国,该品种又同品丽珠(Cabernet franc)和蛇龙珠(Cabernet Gernischet)一起被称为“三珠”(Cabernets)系列品种。
1997年,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科学家用DNA指纹图谱技术研究后,指出赤霞珠由品丽珠和长相思自然杂交而成。
命名由来
赤霞珠(Cabernet Sauvignon)是法国栽培最广的古老而传统的高档酿酒葡萄品种,法国作家孟德斯鸠(Montesquieu)1785年曾称该品种为“完美无瑕”。该品种可能来自于法国的波尔多(Bordeaux),因此具有古老的别名:Vidure,Vindure,Pctit Vidure,Vidure Sauvignonne,Bidure等,这也许是拉丁人依据Biturica葡萄品种得来的名称,这些拉丁人如:Columelle人(西班牙的Caoix地区)以及Plme人是以住在法国波尔多的梅多克(Mcdoe)葡萄生产区的居民依据B-ituriges vibisci来命名,当时该地人以此品种来生产敬贡给罗马统治者的优质葡萄酒。
另一些现在用得不多的古老的别名还有:Petit Bouschet(与Bouschet染色品种无任何关系)、Bouschet-Sauvignon、Bouchet、Carbouet、Marchoupet等。
在俄国和保加利亚,该品种被称为Kab厘米c-sovinjon、Lafit、Lafct(毫无疑问这与法国波尔多地区的Laffite著名酒窖有关)。然而,在自本世纪来新建的大面积葡萄产区,赤霞珠(Cabernet—Sauvignon)这个名称就被广泛接受,而且就是指波尔多来源的这一品种,在西班牙,有时人们称它为BurdeosTinto。
形态特征
梢冠为白色绒毛有红色边缘,梢冠色深,呈曲棍状。
新梢有棱,淡绿色,基部稍带褐色;卷须小,细,间隙性。成熟枝淡黄褐色,节间色稍深;表面覆盖有一层薄薄的蜡被。
幼叶多绒毛,有小波纹突起,叶片边缘稍带淡红色,从而使其有红葡萄酒色(浅红色)外观或深石榴红色(古铜色)。
成叶圆形,叶形指数135-3-58,叶中大,有小波纹突起,叶有光泽,深绿色,深5裂,侧缺裂指数54,叶缺裂底部呈凹面或垂直面(平或呈“U”字型),上缺裂边缘重叠,而下缺裂常开张;叶柄洼呈闭竖琴形或者边缘稍重叠,在许多叶中,叶柄洼底部叶肉边缘消失,即:底边是由叶脉构成;叶齿为卵圆形,大,齿数少;成叶背面有团状绒毛以及轻微茸毛;叶柄为紫色。叶幕在秋季稍稍变红。
花果
果穗圆锥形,果穗无歧肩,果穗平均长度22厘米,果穗平均宽度11厘米,最大穗重203.8克,平均穗重165.3克,果粒平均纵径1.6厘米,果粒平均横径1.4厘米,单果粒最大重量1.5克,果皮厚,果皮涩味无,果肉质地软,果粒与果柄分离难,每果粒含种子3个,花器类型两性花。倍性二倍体。
有特殊的气味,这一特性犹如紫罗兰香和花楸那样的野果香气,味涩。
分布范围
赤霞珠最适宜的生长地区在波尔多地区,尤其是波亚克、圣朱利安和玛歌等产区。在世界主栽葡萄国家均有栽培,如阿尔及利亚、阿根廷、巴西、智利及欧洲、澳洲、北美(美国加利福尼亚)等。中国在辽宁兴城、山东烟台等地有栽培。
生长环境
以北半球来讲,葡萄成长的纬度在35~50°之间。赤霞珠生长发育要求充足的光照、足够的热量、适宜的水分及良好的土壤条件。以有机质含量高、通气性好、导热性强、有一定保水力的砾质土或沙壤土最为适宜。土壤pH值要求一般在6.0~7.5之间,土壤盐碱总含量≤0.4%。
生长习性
赤霞珠萌芽期4月下旬,开花期6月初,果实始熟期7月下旬,果实成熟期9月下旬,从萌芽至浆果成熟需148天,植株生长势强,萌芽率80.2%。果实成熟期属于第二期晚期,在萨斯拉(Chasselas)后3周或3周半成熟。
植株生长势中等,结实力强,风土适应性强,产量较高,易早期丰产。赤霞珠喜欢温暖的气候,在寒冷气候下无法成熟。在贺兰山东麓于4月下旬萌芽,5月下旬到6月上旬开花,10月上旬成熟,由萌芽至果实充分成熟需要150~170天。
栽培繁殖
选地整地
选择合适的土地在赤霞珠的栽培种,结合赤霞珠的生长特性,选取适合栽培的土地。在赤霞珠的栽培中,考虑到根部的透气性,因此需要选取疏松的沙质土壤、轻粘度的土质、含有砂砾的土壤,确保根部的健康生长。其次,对土壤的需求主要以酸性土壤为主。接着,在选取的土地上,需要确保有充足的光照,以及较高的气温,才能成为赤霞珠的首选栽培用地。对土壤不合格的土壤,及时绩效改良。改良主要以秋季改良为主,以施农家肥和过磷酸钙为主,确保在栽培中,拥有适合苗木生长的壤土。
出土管理
葡萄苗木出土管理葡萄苗木出土,是为了保障葡萄苗木萌发的发展,确保葡萄苗木成活率的一种科学的栽培方式。葡萄出土管理主要分为:出土时间管理、出土顺序管理、出土方法管理:
栽培时间
赤霞珠苗木的栽培时间,以地域而定。在我国的西北地区,时间主要每年的4月中下旬到5月中下旬。4月中下旬,主要以栽培硬干苗木为主,5月中下旬主要以绿枝苗木栽培为主。在栽培前期,需要对苗木进行适当的修剪,确保苗木在生长前期充分利用资源。在栽培中,先对苗木进行高锰酸钾消毒,再将苗木在生根粉溶液中进行浸泡,浸泡时间大约为1个小时。随后将苗木及时控干水分,进行移植,确保成活率。
肥水管理
灌水管理在葡萄苗木的一年生长过程中,需要灌水5~6次。在对园区灌水过程中,要根据土壤的湿度,对水量进行合理控制,将园区的水量控制在50~60%作用,当园区的水量低于50%时,及时进行进行灌水。灌水的时间主要从苗木栽培开始算起,在苗木栽培结束后,需要进行彻底的灌水,促进苗木及时发芽。在生长过程中的灌水,主要是为了确保葡萄苗木在高温的环境中,增加蒸腾作用,促进成长。实时的灌水,不但能提高苗木的成活率,也能提高葡萄的质量和产量。
施肥管理施肥管理主要分为四次。第一次是对新生的苗木施基肥,确保苗木在生根发芽中的养分。第二次是对三年以上的苗木,施肥主要以尿素,磷酸二胺为主。第三次是在每年6月,主要针对当年生的幼树,进行追加尿素,以及灌水。第四次是在每年的秋季,在苗木周边30厘米的地方,使一些农家肥和复合肥,保证土壤的养分。
夏季苗木管理夏季的苗木管理,主要分为苗木修剪和引蔓上架管理:
园区管理
葡萄园区的管理分为:除虫、除草管理。在除虫管理中,首先要在确保葡萄苗木安全的前提下,喷洒适量的石硫合剂,波尔多液。在生长后期,需要结合苗木害虫的情况,不断更新药剂,方式害虫产生药物抗体。除草管理,需要前期在土壤中喷洒低浓度的除草剂,将土壤中的杂草扼杀在萌芽中。后期对园区的杂草要及时进行铲除,或者喷洒一定量的除草剂。
冬季苗木管理:冬季需要将葡萄苗木进行修剪,根据不同的树龄进行分类掩埋,确保苗木在恒定的温度下,安全越冬。其次,对园区进行整理,将杂草或者残枝及时进行清理,避免残留物的腐败,产生病菌。
采收管理
采收管理主要是指在葡萄的采摘中,需要做到定时、定点、定器、定质、定量。在采收过程中,需要做到轻摘轻放,运用无污染的容器进行放置。严格把控赤霞珠的质量,对园区的葡萄进行分类,严格按照酿酒标准,进行选材,从而确保葡萄酒的质量。
主要价值
赤霞珠含糖量高,鞣质色素丰富,有特殊风味,按不同时期采收,可酿造红干酒、波尔特酒、甜酒、香槟酒,酒质极佳。
赤霞珠酿制的干红葡萄酒呈深宝石红,酒体丰满,醇厚,具浓郁果香,新酒单宁突出,青草味重,在中国国外常与梅鹿辄品丽珠进行调配,以增加柔和性,一般在橡木桶中贮藏至少半年以后才装瓶出售,可使酒体变得柔和、圆润。赤霞珠酿制的葡萄酒的香气非常容易辨认,其酒香以黑色水果(如黑樱桃和李子等),植物性香(如青草和青椒)及烘焙香(如烟草、雪茄盒、香草、咖啡和烟熏味等)为主。其酿造的葡萄酒前期时往往具有类似青椒、薄荷、黑醋栗、李子等果实香味,陈年后逐渐显现雪松、烟草、皮革、香菇气息。
参考资料
葡萄 Vitis vinifera.iPlant 植物智——植物物种信息系统.
品种登记查询.中国种业大数据平台.
最新修订时间:2024-10-11 21:38
目录
概述
植物学史
参考资料